廣州:2020年年底全市所有學校食堂實現“互聯網+明廚亮灶”

南都訊隨著廣州高三初三正式復課,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再次受到關注。4月26日,廣州市政協民生實事協商平臺《有事好商量》節目聚焦“加強對中小學周邊食品安全監管”話題。廣州市市場監管局透露,今年年底全市所有學校食堂100%實現“互聯網+明廚亮灶”,建立實時動態的全鏈條閉環監管體系。

廣州:2020年年底全市所有學校食堂實現“互聯網+明廚亮灶”

4月26日,廣州市政協民生實事協商平臺《有事好商量》節目聚焦“加強對中小學周邊食品安全監管”話題。通訊員 蔡少華 攝

學校、政府機關、商戶、社會“四位一體”進行共治

校園周邊“問題零食”屢禁不止,難點之一在於流動攤販的管理。在廣州市中心以外周邊的學校,還存在“走鬼”和三無產品的現象。

據市城管局副局長李鋒介紹,通過守點巡查和集中整治,去年全年廣州整治校園周邊流動攤販2.1萬宗。但在偏遠區少數校園周邊,由於流動攤販有市場,再加上執法力量不足,流動小販往往會死灰復燃。

針對流動商販“打游擊”、基層的執法人員配比存在困難的問題,市政協委員、廣州市臺聯會副秘書長蔡武建議,建立學校保安與街道城管的快速響應專線。“保安及時發現並報告給城管流動攤販的行蹤,城管立即行動,予以查處。”

市政協常委、市農工黨兼職副主委、廣州醫科大學教務處處長李建華同樣認為,整治流動商販不僅僅是城管部門一家的事。“像市場監管、城管、教育,還有公安等部門加強配合,與學校、家委會等加強協調聯動機制,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形成學校、政府機關、商戶、社會‘四位一體’食品安全共治局面。”

對此,市市場監管局總工程師吳嶽德表示,市市場監管局每年會同教育、人社等部門及時制定廣州市學校及周邊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方案,要求學校落實校園食品安全監管主體責任。同時,大力開展拉網式、全覆蓋式的監督檢查。另一方面還注重與教育、城管、應急、公安、衛健等部門,建立聯動機制,督促經營者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並定期開展食品安全事件應急演練,規範和應對食品安全突發事件。

市城管局副局長李鋒表示,接下來,將從常態管理加上集中整治來促成共治共管的格局,鞏固深化與學校的聯動機制,把流動攤販納入網格化治理,並進一步提升城市管理的智慧化,使用視頻監控、無人機巡查等監管手段。

鼓勵有條件的幼兒園、學校建立家長陪餐制

加強中小學生的食品安全自我保護意識,離不開家長、學校的教育和引導。廣州市政協調研發現,廣州城區中心的學生在老師和家長的指導下,普遍對食品安全有一定了解,大部分學生能理智選擇零食。但是仍有一部分學生難以抵禦高鹽高甜高油的零食。

“孩子們有從眾的心理,所以宣傳引導非常重要。”李建華建議,政府部門、學校要進一步加強宣傳、引導,創新宣傳方式豐富宣傳內容,“比如說,利用現在學生比較受歡迎的,或者他們喜聞樂見的宣傳方式或者媒介來引導學生,讓他們自覺對自己的身體健康重視起來,而且自覺抵制垃圾食品。”市政協委員、市政協聯絡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吳奇澤則建議,相關職能部門應編制《廣州市中小學校學生食品安全健康指引》,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指導學生吃得健康營養,引導他們從小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市教育局副局長華山鷹介紹,教育部門將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國兒童青少年零食消費指南》的要求,整理編寫《廣州市兒童青少年膳食健康手冊》,從健康飲食行為培養、合理選擇零食、以及常見飲食行為誤區等方面指導學生從小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

宣傳引導的同時,學校食物供應的優劣對孩子的選擇也影響很大。在廣鐵一中學,為了讓學生吃得好、吃得飽,飯堂向學生提供一日六餐,餐餐不重樣,湯、肉、水果均衡搭配,並針對農村孩子相對瘦弱的現狀,專門增加了牛奶供應。

李建華認為,餐飲配送企業或者學校食堂應充分考慮不同區域學校、不同年齡的學生、以及不同季節等因素的影響,為學生合理搭配飲食。同時,學校的零食的品種也要豐富起來。

據華山鷹介紹,教育部門鼓勵有條件的幼兒園、中小學建立家長陪餐制度,通過陪餐讓家長對飯堂的膳食提出意見和建議。“特別是在食品採購、食堂管理、以及供餐單位選擇等重要事項上,多聽取家長的意見。”

高科技手段監管 預警報告安全隱患

近年來,為了保證校園食品安全,“明廚亮灶”覆蓋所有廣州中小學和幼兒園學校食堂,可視化監控覆蓋率達100%。據悉,2019年,南沙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向轄區幼兒園、小學推廣食品安全動態智能化監管平臺,實現食堂24小時智能監管。“學校飯堂驚現老鼠?”、“飯堂大廚衣著不規範?”這些小細節,都能被AI系統識別並抓取出來,併發出報警信號。

類似的智能監管平臺今年有望在全市推廣。市市場監管局總工程師吳嶽德介紹,智慧化校園建設正在廣州積極推進。今年2月,市市場監管局聯合教育局制定了“互聯網+明廚亮灶”工作方案,計劃在今年年底全市所有學校食堂100%實現“互聯網+明廚亮灶”,建立實時動態的全鏈條閉環監管體系。

據悉,智能監管平臺收集的數據可以實現食品溯源、管理痕跡、預警提醒、查詢統計等多項功能,讓食品監管部門、校方都能隨時掌握食堂日常工作落實情況和食品安全風險隱患點。此外,平臺也會對相關數據進行智能分析,預警發現的隱患,提示食品監管部門和校方及時處理。

隨著互聯網、物聯網技術發展,有政協委員建議與學校“微改造”結合,安裝無人售貨機供學生刷臉購買。李建華建議,家長可以通過手機端來控制消費的時間、額度和品種,學校負責設置食品的種類,以此確保學生買到的都是有安全健康資質的食品

針對家長對配送飯菜在運輸過程中衛生安全方面的擔憂,蔡武建議相關部門制訂配送行業、學校團餐的標準,建立配送運輸臺賬,還可以利用物聯網技術,實行食品飯菜運輸全過程的實時數據監控,“包括運輸車輛的運輸軌跡,保溫箱的溫度,開箱記錄等完整的數據,避免我們食品運輸過程中的安全隱患”。

採寫:南都記者 夏嘉雯 通訊員 李志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