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萬曆十五年》:揭示歷史迷霧的一本天書

今天是4月23日,世界讀書日,我給大家推薦一本書——《萬曆十五年》。希望大家能夠買來讀一讀,特別是對歷史感興趣以及對歷史不感興趣的這兩類人。

以前上高中學校正門不遠有一個“書城”,名字我搞忘了,是本縣縣城最大的書店,我不愛看書,第一次去那裡的時候,我快高三了,和幾個同學一起去的,臨走時他們都買了些書,我覺得自己不買有點格格不入,就跟風入了一本《萬曆十五年》,已經做好了吃灰的準備。不久,升入高三之後,閒暇時間越來越少,很多人放鬆自己的手段也已經匱乏到學累一門課重新開始另一門課,而我也破例,偶爾看新買的書了,這一年,斷斷續續的把這本書完完整整的看完了,收穫良多。

淺談《萬曆十五年》:揭示歷史迷霧的一本天書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歡歷史,為什麼喜歡歷史?我想大多數人會說是喜歡歷史的,但不喜歡上歷史課。我認為這類人喜歡聽人講故事,而不是喜歡歷史。《萬曆十五年》正是這類人的最佳讀物,包括我。但看完這本書,你不僅會喜歡歷史,也會喜歡上歷史課,因為課本上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在這本書的加持下,活靈活現,你若再回頭看歷史課本,就跟演電影似的。

有一說一,歷史教科書編寫的像是在記流水賬,比如崇禎皇帝,歷史課本中的介紹就是:朱由檢,明朝末代皇帝,於皇城景山上自縊而亡。甚至沒有提那個網民津津樂道康熙口中的老歪脖子樹。但是《萬曆十五年》卻會在信史為綱的基礎上平淡敘述,讓百年前的大明朝堂呈現在讀者眼中,賦予歷史人物人生酸楚,描述歷史事件起落沉浮,雖說不是歷史小說,但有閱讀的趣味,立意高,意味深長。

淺談《萬曆十五年》:揭示歷史迷霧的一本天書

圖片來源於網絡

對一個普通人來說,我們無法通過上帝視角來審視自己所處的現代社會,但是有這本書之後就能夠以充沛的旁觀者視角來洞悉整個明王朝王侯將相的社會生活,以史明鑑,豐富我們的知識儲備、思想境界和歷史史觀。

比如文中寫道:

中國兩千年來,以道德代替法制,至明代而極,這就是一切問題的癥結。

這不正是現在政府一再提倡的法制社會嗎?倘若沒有歷史上這麼多社會大失敗,沒有歷史總結的經驗教訓,維持一個社會和諧、人民安樂的國家何其困難。學歷史不再是簡簡單單記住歷史人物、歷史事件,而是通過觀察歷史,總結其中的經驗教訓,來彌補現代社會中的缺陷和不足,甚至建造新的社會。中國歷史的規律表面上是王朝的不斷更替,但如果我們走出歷史的迷霧進而思索,那麼歷史還會是無盡的、無效的循環嗎?以積極的意義打破歷史的循環,對於整個人類來說,都是一種福祉。辛亥革命打破的是封建王朝的歷史循環、新中國的成立打破的是人民被壓迫的歷史循環,如果我們能繼續再反思再進步,打破世界各國為利益爭鬥的歷史循環,就能夠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

淺談《萬曆十五年》:揭示歷史迷霧的一本天書

圖片來源於網絡

除了能夠在歷史中解決社會發展問題,我們也可以從《萬曆十五年》中收穫生活哲理,作者說:

當年,在我國的朝廷上發生了若干為歷史事件所易於忽視的事件。這些事件,表面上看似末枝小節,但實質上卻是以前發生大事的癥結,也是將在以後掀起波瀾的機緣。

這本書似乎可以說是一則大號寓言故事,蘊藏著一些大大小小的人生道理,一些歷史人物的遭遇映射到每個人身上也是非常切合的。“小洞不補,大洞叫苦。”此類樸素的道理在書中的體現不勝枚舉。

總之,《萬曆十年》是一部歷史紀實研究專著,是超越史料價值的一本好書,此篇陳述其優點不足十分之一,真正買書去讀,才能品嚐其中滋味,讀過的人無一不稱道!

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