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德水:一本“特殊家譜”,一片為民情懷

編者按:勞動最光榮,勞動模範最可敬!勞動模範是改革的先鋒,是全省廣大勞動者中的傑出代表。在“五一”國際勞動節到來之際,為大力宣傳基層一線勞動者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精神,在社會上形成崇尚勞動、尊重勞動者的良好氛圍,本報今日起推出《勞模風采》專欄,報道勞動模範的先進事蹟和魅力風采,謳歌他們的奮鬥精神和奉獻精神。敬請關注。

東南網4月27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吳旭濤 通訊員 王光華) 三叉街地區,是福州倉山區的城鄉交匯處,出租屋、流動人口多,老小區、無物業小區也不少。疫情期間,許多無物業小區,成為防控難點。

最近,在倉山區高湖小區、南湖花園等無物業小區內,一支“夕陽巡邏隊”,在福州市公安局倉山分局三叉街派出所副所長黃德水的帶領下,進行出租屋排查、外來人口登記、體溫檢測、人員聚集提醒等工作。

“這支巡邏隊由退休老人組成,一共30多人,每個無物業小區六七人。他們一發現有異常,或者有人不配合巡查就馬上聯繫我。在疫情防控期間,這可發揮了大作用。”黃德水說,轄區內除了夕陽巡邏隊,還成立了電動車巡邏隊。

老人們與社區民警如此親密配合,這要從黃德水的“特殊家譜”說起。

三叉街各個社區老年人很多,許多老人在家閒不住,容易走失,急壞了家人。“2013年,有一位老人走失了十多次。那時候我就想,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這一問題。”當時,黃德水琢磨著,把老人們的信息和家屬聯繫方式都蒐集起來,一旦走失,聯繫起來容易一些。但這也意味著他需要做繁雜的入戶登記工作。

“900多名60歲以上的老人,一戶戶上門採集信息,登記第一聯繫人、第二聯繫人,‘掃樓’非常辛苦。”但磨破腳皮之後,一本“特殊家譜”完成。一旦發現走失老人,對照這本“家譜”,就可以迅速聯繫上家屬。

2014年,“家譜”升級成為防走失手環。2017年,他又將“特殊家譜”升級為2.0電子版,尋人更方便了。

“三叉街派出所轄區出租屋2300多戶,流動人口9700多人,而全所社區民警只有6人,工作細碎、繁雜。做這裡的工作,要磨破腳皮,還要善於創新。”黃德水說。

他的另一大創新,是把警務室設在鬧市。“我們社區民警每人都有自己的警務室。我的警務室就不在小區裡,設在了菜市場。”黃德水說,這樣工作的好處多多:這些地方人員相對混雜,矛盾糾紛易發。民警頻繁出現,對不法分子有一定震懾作用,群眾也更有安全感。“同時,矛盾一發生,我們在現場快速介入,可以把矛盾化解在萌芽階段。”他介紹,現在所裡的社區民警,都形成了這個下沉一線的好傳統。

“現在,我們還用上了科技手段。”黃德水說,目前,派出所已開始建設智慧警務室。“我們主動和新建小區聯繫,通過無線或有線的方式,把小區安防與警務室對接,這樣可以大大緩解人員不足的困難。”黃德水說,目前這一舉措已經在高湖花園小區實現,還有多個小區在推進中。

2015年,從警18年的黃德水被評為福州市勞模後,成立了黃德水勞模工作室。2018年,他獲評省勞模,工作室升格為省級勞模工作室。工作室除了日常工作,還要傳幫帶。目前,44歲的黃德水已有5名徒弟。

“你看,我們每天基本上都要走兩三萬步。”在三叉街派出所,正與徒弟王寧交流社區工作經驗的黃德水,向記者展示了他們的微信步數。

“黃所一直告訴我們,社區工作要腳踏實地,掌握好服務群眾的本領。”35歲的“福州警星”王寧說,師傅在調解群眾糾紛方面很有經驗,讓他受益匪淺,“遇到有特點的糾紛案件,他會在一旁看著我調解,適時介入。調解結束,再向我講解需要注意的要點”。

磨破腳皮、善於創新的經驗,也牢牢記在徒弟林升君心裡。疫情期間,在防控一線的林升君時常聽到居民和轄區企業反映口罩不足。他通過各種渠道聯繫了口罩廠商,並以“掃樓”的方式,走訪各個單位、企業和居民樓統計口罩需求量。最終,他幫助轄區35家重點單位和社區群眾購買了2.7萬個口罩、50把體溫槍等防疫物資。

“我的5個徒弟中,已經有兩個獲評‘福州警星’了!”黃德水自豪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