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大救助管理服务平台破解难题,让社会救助公平有温度

今年以来,S省H市强化部门联动,合力破解支出型救助、“单人保”等五方面难题,较好地发挥了低保在脱贫攻坚中的兜底保障作用。

智慧大救助管理服务平台破解难题,让社会救助公平有温度

NO.1瞄准“夹心层”,确保支出型贫困家庭“进得来”

针对处于社会救助“夹心层”的常年患病或身有残疾的支出型贫困群体,H市打破“只看家庭收入、不看刚性支出”的低保评定标准,定期与扶贫部门进行数据比对,分析研判致贫原因,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将支出型贫困家庭纳入低保救助的具体措施。

智慧大救助管理服务平台破解难题,让社会救助公平有温度

通过既看收入又看支出“收支两条线”综合衡量的方式, 扫除制度盲区,全市412户、1035人按支出型政策纳入低保救助,使处于“夹心层”的这部分困难群体在享受低保救助的同时,也能享受70%的医疗救助减免政策,较好地缓解了医疗支出带来的生活压力。

NO.2着力“一降一扩”,确保残疾人家庭“过得好”

残疾人是困难群众中的特殊群体,H市采取“一降一扩”的措施加大救助力度。

“降”是降低重度残疾人“单人保”门槛。取消对重度残疾人残疾种类的限制,将保障面覆盖到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低保标准2倍的重度残疾人和已脱贫享受政策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重度残疾人。

智慧大救助管理服务平台破解难题,让社会救助公平有温度

“扩”是扩展重病“单人保”保障范围。将符合条件的因病致贫家庭中刚性支出发生者单人纳入低保。政策实施以来,H市569名城乡重残、重病困难群众按“单人保”政策纳入低保救助,并按照不低于低保标准的60%向其发放低保金,重残、重病患者的基本生活得到了有力保障。

NO.3提高“金融资产标准”,确保困难群体“更认可”

H市在调研中发现,过去实行2倍的金融资产标准,一部分困难群体被排除在低保之外。

针对这一难题,H市将家庭人均金融资产可拥有的数额由原来的低于2倍提高到不超过当地年低保标准3倍或家庭金融资产总额不超过当地年低保标准10倍,进一步降低门槛,一部分困难群体因此纳入了低保。

同时,借助H市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完善与金融机构的在线实时比对机制,确保金融资产核对更加精准。

智慧大救助管理服务平台破解难题,让社会救助公平有温度

新博科技智慧大救助管理服务平台,通过利用大数据和信息化手段,搭建救助微信公众号,延伸服务触角,打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向群众提供救助政策宣传、救助咨询、救助申请等;通过搭建“智能分析”平台,向领导提供数据分析、数据预警、数据决策服务。

智慧大救助管理服务平台破解难题,让社会救助公平有温度

智慧大救助管理服务平台还利用跨部门的信息,建立低收入人群数据库,实现相关业务信息共享,依照贫困度指数预警实施救助,避免“错救、错扶、漏救、重复救”现象,提高精准识别、精准兜底能力。

编辑:小新 排版:墨菲 来源:中国社会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