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書記的牽掛,讓老縣鎮醫務工作者深感溫暖——保障每一名群眾都能看得上病


總書記的牽掛,讓老縣鎮醫務工作者深感溫暖——保障每一名群眾都能看得上病

一場淅淅瀝瀝的春雨,讓漫山遍野的樹木顯得更為靈動翠綠。

群山掩映,平利縣老縣鎮中心衛生院坐落其間。它不起眼,就像眾多不起眼的建築一樣。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最普通、最平常的鄉鎮衛生院,卻守護著老縣鎮5768戶19113名群眾的健康,承載著他們的幸福……

時間撥回到4月21日10時許。

一輛中巴車從滿眼綠意中駛來,緩緩停靠在老縣鎮中心衛生院大門外。當習近平總書記走下車時,早早等候在此的村民們沸騰了。

“沒想到總書記會到我們這個偏僻的鄉鎮衛生院來,既意外,更感動。”每每想起總書記來時的情景,衛生院院長李小東都難掩內心的激動。

“習近平總書記在這裡瞭解了基層衛生防疫、醫療保障工作,並向堅守在基層防疫抗疫一線廣大醫務人員表示親切慰問。我們切身感受到,總書記記掛著這裡的父老鄉親,也關心著我們基層醫務工作者。”李小東說。

病有所醫,是老百姓基本的需求,也是總書記的牽掛。

由於山大溝深、坡陡地瘠、交通不便……長期以來,老縣鎮的群眾就醫很遠、看病很難,即使是頭疼腦熱這樣的小病都要走上幾十里路,因病致貧、返貧的群眾也不少。


總書記的牽掛,讓老縣鎮醫務工作者深感溫暖——保障每一名群眾都能看得上病

4月21日,平利縣老縣鎮中心衛生院執業藥師何詠梅在藥房給患者取藥。記者 戴吉坤 攝


為了能讓群眾少跑路、少花錢就能得到更有效的治療,老縣鎮中心衛生院通過安康市心醫國際遠程醫療平臺與安康市中醫醫院、平利縣人民醫院、平利縣中醫醫院等建立了遠程診療聯繫,有效解決了群眾看病遠、看病難問題。

今年64歲的貧困群眾黃維蘭就是受益者之一。

因乙肝肝硬化、失血性貧血(重度)入住老縣鎮中心衛生院的黃維蘭,病情較重,無法長途跋涉。通過臨床遠程會診,黃維蘭收穫了來自三甲醫院的最佳治療方案。“過去,我們老百姓既怕得重病要命,也怕交通不便耽擱看病要命。現在好了,不出鎮子、不花錢就能在三甲醫院‘看’病。這在以前,我想都不敢想!”年近七旬的黃維蘭由衷感慨,“趕上了好時代,是咱最大的福氣。”

“總書記說,鄉村醫療資源短缺,要靠遠程會診這個渠道來均衡醫療資源的分配,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醫療服務。他說,要加快補齊公共衛生服務短板,加強農村、社區等基層疫情防控能力建設,把各項防控措施常態化。”老縣鎮中心衛生院放射功能科醫生羅傑說,“這為我們今後的工作提出了要求、指明瞭方向,我們會一直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一點一滴踐初心。老百姓對“病有所醫”的期盼,正轉化為看病就醫實實在在的實惠——

如今,在老縣鎮,每年都會有150名群眾免費通過遠程診療獲得幫助;在平利縣,“先診療、後付費、免繳住院押金、一站式結算”政策在各級醫療機構全面執行;在陝西省,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和大病保險制度實現整合,17種抗癌藥平均報銷比例達到60%……今年,全省還將推動縣域醫療服務共同體建設,加強全科醫生隊伍建設,著力提高公共衛生服務、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藥品供應保障水平。

一株小草改變世界、一枚銀針聯通中西、一縷藥香跨越古今……

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對中醫藥給予了高度評價,在國內外推廣中醫藥。來到老縣鎮中心衛生院,他依然關注著中醫藥事業的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走進中醫門診室,對我而言,已經是一個巨大的驚喜了。更讓我沒有想到,總書記不僅關注群眾健康,還關心中醫藥事業。他說,要大力發展中醫藥。”老縣鎮中心衛生院中醫大夫餘貽德說,“我今年66歲了,從醫也已經40多年,但總書記的一番話讓我熱血沸騰,充滿動力和信心。”

現在農村群眾主要看哪些病?採取哪些方式看病?醫保報銷政策如何……在老縣鎮中心衛生院內,總書記提出的每一個問題,看似細小,卻都是關係著群眾身體健康和醫療事業發展的大事;總書記所說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體現出濃濃的愛民和為民情懷。

“習近平總書記問我,衛生院的藥品種類能否滿足群眾需要、缺什麼藥?這讓我深切感受到,總書記非常瞭解群眾的所思所想所需,也激勵我更好地幹好本職工作。”老縣鎮中心衛生院執業藥師何詠梅說。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

直到離開中心衛生院時,習近平總書記還不斷地叮囑,一定要想方設法保障每一名群眾都能看得上病……

這幾天,回想起總書記前來考察時的情景,老縣鎮中心衛生院的工作人員仍然激動不已。他們紛紛表示,一定會牢記總書記囑託、不負總書記囑託,認真落實好健康扶貧政策,利用好遠程診療系統,加強中醫藥服務能力建設,讓群眾享有公平可及的健康服務。

來源:陝西日報 記者 馬黎

編輯:韓清芳 秦小健 任莉 君輝

審核:陝西省衛生健康委健康促進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