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房價破萬元,你漲完了我再漲的時代結束了

房價,真的進入“萬元”時代了。

7-9月份,新建的商品房住房,賣了42495萬平米,成交額是43864億元,算下來,均價是10322元/平米。

易居研究院則根據官方數據,將6-9月份的單月均價測算出來了,分別是10113元/平米、10263元/平米、10540元/平米、10191元/平米。

全國房價破萬元,你漲完了我再漲的時代結束了

上面這張圖,走勢也很清晰了,基本是波動上漲狀態。

房地產市場化已經走過了30餘年,在這30年的時間裡,其實房價基本保持了單邊上漲態勢(2008和2014年例外),突破萬元大關也只是時間問題。

房價為什麼能夠保持上漲?根本原因在於發展的紅利,細分出來,大概有以下四點:

  • 人口規模持續的增長;
  • 城鎮化進程加速推進;
  • 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
  • 貨幣和財政政策。

目前中國城鎮化率已經超過60%,在快速城鎮化的進程中,人口加速向一二線城市流動,伴隨著收入的增長,推動了房價的持續上漲。

至於三四線城市房價的輪動上漲,人口是劣勢,但依託貨幣政策依然能取得一波上漲,典型的是自2015年開啟的房地產去庫存大戰和貨幣化安置。

對於三四線城市來說,未來的潛力來自於廣大農村人口就近城鎮化。但並不是所有的三四線城市都有足夠吸引力吸引農村人口就近進城。

一二線城市持續向前,身處都市圈的核心三四線城市也能穩住,而那些邊緣化的三四線城市則難有作為。

實際上這種分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如易居公佈的全國100個重點城市,其新房成交均價是15801元/平米,比全國均價高出50%以上。更重要的是,重點100城房價同比漲幅達到了10.7%,這也明顯跑贏了全國新房均價。

而在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發佈的9月份緯房指數中,這種分化表現得更加明顯:

全國房價破萬元,你漲完了我再漲的時代結束了

在這個榜單中,有43個城市房價同比下跌,跌幅最高的是廣東肇慶(-9.45%),有10個城市跌幅超過了5%,分別是遵義(-9.22%),西雙版納(8.68%),北海(-7.96%),淄博(-7.44%),保定(-6.83%),廊坊(-6.08%),衡陽(-6.07%),濟南(-6%),防城港(-5.13%)。

這些城市還是比較有代表性的,比如廊坊,典型的投資炒房型城市,調控不鬆綁,房價就起不來。

北海防城港比較喜歡炒作海景房,西雙版納則是旅遊地產的熱土,在當前的大背景下,跨城流動,旅遊度假需求明顯下降,旅遊地產概念也是“重災區”。

有意思的是,榜單第一名,東莞房價漲幅達到了29.13%,與跌幅第一名肇慶(-9.45%)同屬廣東省,兩地相隔不足140公里,高速也就不到2個小時。

這麼近的距離,房價可謂是天差地別,算是分化的典型了。

再看看,跌幅靠前的城市,以前風光也曾一時無兩。比如廊坊,在2015-2016年,曾經摘下全國房價漲幅榜第一名,西雙版納也曾讓購房者趨之若鶩,而保定在雄安出來之初也拉昇過一波。

如果在2015-2016年,你漲完了我漲,核心調控外圍漲,但現在不可能了,房價的表現與城市的基本面密切相關

什麼是一個城市的基本面?人口變動情況、收入水平增長情況、城鎮化,產業這些。

榜單中跌幅靠前的城市,基本面競爭力都不行。

就說廊坊的燕郊吧,這地方我還真去過不少次,2017年那會,房價高的樓盤能賣到3萬多,接近4萬,全都是北京工作的人去買,本地人的收入根本買不起。

但是廊坊除了房地產,其他是要啥缺啥,醫療、就業、商業,都嚴重滯後。很多在燕郊買房的人,孩子上學都相當費勁。

現在調控不鬆綁,北京工作的人基本不考慮這片地方了,更何況北京的限競房庫存還有不少,折扣還多,沒理由去環京買,過雙城生活。

而天津,現在的情況也不太妙,房價同比下跌4.16%,這跟天津的基本面有直接關係:

產業結構是重工業為主,產業轉型遲遲見不到效果,人口逐步流失,住房明顯供大於求,內部無法支撐房價,外部又有個超級大核——北京,尤其是政策層面又必須與北京保持一致,天津樓市要想起來,著實有點難。也正因為如此,現在天津樓市消息層面有點躁動。

不過,同樣是調控,當年率先調控的北京、深圳、上海,現在復甦勢頭明顯。

當年深圳率先調控,上海緊跟,北京隨後,現在復甦,似乎也在遵循這個邏輯:

2019年到現在,深圳率先,

2020年下半年開始,上海開始有動靜了,

2021年,北京限競房庫存加速去化,純商品房大量上市,也快了。

這背後都是基本面,一線城市是最穩的,各方面競爭力是超群的,調控帶來的也就是房價橫盤整理,一段時間後依舊是穩步上漲。

而在二線城市,成都、杭州、南京、重慶、鄭州、合肥、武漢等城市也是十分優秀,競爭力靠前。

一句話,買房看基本面,才大概率不出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