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滅霸他爸
提到車臣戰爭,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發生的兩次,其實,在歷史上,高加索一帶自從被沙俄納入版圖後,當地車臣、印古什等信奉伊斯蘭教民族的反抗就始終沒有停息過,當然,大多數是小規模衝突,但規模最大的戰爭共有4次。
第一次車臣戰爭:
十八世紀,車臣族出現一位名叫謝赫·曼蘇爾(Шейх Мансур)的領袖,他不甘心臣服於沙俄的統治下,帶領族人舉行反俄起義,由於實力較弱,所以車臣人採取游擊戰,四處襲擊小股俄軍,破壞其據點。
1875年的一天,俄軍得到曼蘇爾藏身位置的情報,派出一支數百人的精銳部隊,前往襲擊,企圖將其捕殺。
但曼蘇爾派出的崗哨,提前發覺了俄軍動態,曼蘇爾迅速轉移,同時集結兵力,準備伏擊俄軍。
俄軍撲空後,惱羞成怒,屠殺附近村莊的平民洩憤。
在返回基地的路上,這支俄軍遭到曼蘇爾部隊的伏擊,戰鬥中,200多名俄軍士兵被殺死,還有200多人舉手投降。
此後,曼蘇爾帶領部隊多次與俄軍激戰,互有勝負,但沙俄軍力強大,武器先進,曼蘇爾部下損失慘重,最後退往達吉斯坦修整。
俄土戰爭爆發後,俄軍無力顧及高加索一帶,土耳其援助給曼蘇爾一批武器裝備,並且直接派出部隊配合曼蘇爾作戰。
曼蘇爾連戰連勝,攻克俄軍多座要塞,俄軍收縮兵力,進行重點防禦。
俄軍在正面戰場擊敗土耳其後,迅速調集6萬大軍,前往高加索,準備一舉消滅曼蘇爾和土耳其聯軍。
1791年,俄軍攻佔曼蘇爾土軍據守的黑海東岸的阿諾帕港,殲滅聯軍8000餘人,俘虜13000人,曼蘇爾來不及逃走,被俄軍活捉,至此,第一次車臣戰爭結束。
曼蘇爾被俄軍囚禁在施萊賽爾堡要塞,3年後去世,時年72歲。
第二次車臣戰爭:
十九世紀,沙俄加強在高加速地區的統治,車臣伊斯蘭教首領卡齊·穆罕默德,打出“聖戰”的旗號,呼籲穆斯林反抗俄軍。
他宣稱:只要參加反對異教徒俄國人的 “聖戰”,死後就能上天堂。車臣和切爾克斯等民族紛紛投奔到他的麾下,開展反俄戰爭。
1830年代,卡齊挫敗俄軍對吉姆雷的進攻,第二年親率上萬人的部隊,連續攻佔塔爾基、基茲利亞爾、傑爾賓特等地,最後佔領車臣全境和達吉斯坦部分地區。
沙皇聞訊大驚,立即調動10萬大軍對卡齊進行圍剿。
卡齊陣亡後,他的繼任者加姆扎特·別克和沙米爾帶領部隊繼續抗擊俄軍,在洪扎赫、溫楚庫利等地伏擊俄軍,給俄軍造成巨大傷亡慘重。
沙皇繼續增兵,使俄軍總兵力達到20萬人,並且採取經濟封鎖等輔助手段。
戰爭持續了三十多年,直到1862年,俄軍攻佔沙米爾最後一處據點克巴達,獲得最終的勝利。
這次戰爭,俄軍先後傷亡10萬餘人,沙米爾等部損失不詳,估計在10-20萬人之間。
俄軍為消除高加索的隱患,將當地50萬人遷往土耳其,削弱了當地的有生力量,而且沙俄在高加索納入版圖後,已經正式得到其他國家的承認,所以,接下來100多年間,高加索一帶沒有發生過大規模衝突。
第三次車臣戰爭:
20世紀90年代,杜達耶夫利用新獨立的俄羅斯國內一片混亂的時機,宣佈車臣獨立。
1994年12月,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出動6萬大軍,準備一舉消滅以杜達耶夫為首的車臣叛軍,第二年1月,俄軍在付出慘重代價後,終於攻佔車臣首都格羅茲尼。
格羅茲尼之戰,俄軍進入城內的250輛坦克和裝甲車有150多輛被擊毀,數百名俄軍人士兵戰死,俄軍一個機械化步兵旅幾乎被打殘。
調整戰術後,俄軍穩紮穩打,佔領車臣武裝分子大部分據點,但杜達耶夫不甘心失敗,指揮殘部瘋狂反撲,俄軍不斷向車臣增兵,甚至還把太平洋艦隊、北方艦隊個波羅的海艦隊的部分陸戰隊派往戰場。
戰鬥最激烈時,俄軍和車臣武裝的總兵力超過12萬人。
1996年,杜達耶夫被俄軍導彈擊斃,車臣武裝化整為零,躲入深山繼續抵抗,但規模和力度都很低,這場戰爭一直持續到1997年5月才以俄軍的勝利而結束。
第四次車臣戰爭:
車臣武裝分子在俄羅斯等地製造多起恐怖襲擊,企圖逼俄羅斯同意其獨立。
1999年10月,俄羅斯總統葉利欽調集10萬大軍,再次討伐車臣,其中包括4萬機械化部隊和特種部隊。
俄軍從東、西兩個方向,同時向車臣發動進攻,進攻過程中,未遭到大規模抵抗,第二年2月,佔領格羅茲尼,隨後圍剿車臣武裝殘部。
4月中旬,俄軍總參謀部宣佈:大規模剿匪行動已告結束,但小規模的清剿與反清剿作戰仍在持續。
這次戰爭,俄軍付出的傷亡遠比幾年前少,吸取教訓的俄軍,這次以地面部隊輔,充分利用空軍優勢,以戰鬥機、攻擊機和武裝直升機為作戰主力,對車臣武裝分子的軍事和經濟目標進行集中打擊,效果顯著。
20世紀的兩次車臣戰爭,俄軍共傷亡3萬餘人,車臣武裝分子損失不詳,當地平民死亡也超過3萬人。
時至今日,車臣雖然沒有再爆發衝突,但此地不穩定因素極多,依然是最讓北極熊最頭疼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