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學好英語,也沒學好語文。日本援助物資上的詩句令我們自嘆不如

本月11日,日本京都府舞鶴市向遼寧大連伸手慷慨援助之手,送來了醫用口罩、防護服等救災物資,同時也沒忘了送上一句詩,“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不知有沒有和我一樣的小夥伴,慚愧地表示真的是第一次聽說。忍不住感慨,何止沒有學好英語,我們也沒有學好語文啊。

沒學好英語,也沒學好語文。日本援助物資上的詩句令我們自嘆不如

這首詩是這樣的:

送柴侍御 [唐]王昌齡

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可以說,送行離別的詩句在唐詩宋詞裡並不少見,但這一首真可謂別出心裁,它沒有“西出陽關無故人”的悲涼,雖然“送君不覺有離傷”,但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彷彿看到王詩人拍著柴侍卿的肩膀,好了兄弟別哭了,青山雲雨之時,明月當空之夜,都是我們彼此想念的好時候。好一個溫情脈脈!這種離別的寬慰,和別後的思念,把兩個人的友情表達的淋漓盡致。

可見,日本友人在捐獻物資的同時,為了題寫這句話也頗費心思,既能給人溫暖,又文雅而意味深長。

在這之前,還是來自日本的援助物資上標語,一句“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和“豈曰無衣,與子同裳”,典雅的詩句越過千年,直抵人的內心深處,其重量勝過了裡面的物品。

沒學好英語,也沒學好語文。日本援助物資上的詩句令我們自嘆不如

“山川異域,風雲同天”出自歷史典籍《東征傳》,日本長屋親王在贈送大唐的千件袈裟上繡的偈,鑑真和尚就是被此偈打動,決心東渡弘法。

繡袈裟衣緣

唐 長屋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寄諸佛子,共結來緣。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這句話來自《詩經·秦風·無衣》,講述的秦軍出征之前的雄心壯志: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沒學好英語,也沒學好語文。日本援助物資上的詩句令我們自嘆不如

楚辭漢賦,唐詩宋詞,這本是我們中國人的強項,也是我們自古以來文人雅士搖頭晃腦引以自豪之處,當這些詩句出口轉內銷,在特殊時刻以這樣特殊的方式映入我們的眼簾,除了感動,更多的還有一種自愧不如的汗顏。不得不承認,把中國古典文化運用的如此得心應手,我們以前的學生超過我們這個老師。

沒學好英語,也沒學好語文。日本援助物資上的詩句令我們自嘆不如

中央電視臺的《中國詩詞大會》已經是第五季了,它以“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為宗旨,一經播出就成為街頭巷尾熱議的焦點話題,可見,我們不是沒有“以詩傳情,以文頌懷”的土壤,只是曾一度缺失了這方面的傳承。

作家梁曉聲曾經這樣說:文化可以用四句話來表達,根植於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這種生長在骨子裡流淌在血液裡的東西應該就叫文化,應該就叫文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