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詩詞鑑賞專題講座

中考古詩詞鑑賞專題講座


中考古詩詞鑑賞專題講座

一、中考

《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中指出"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 而在中考之中,也是圍繞這些特點分別來命題。考查要點如下:

1、考查學生對詩段或詩句內容的理解與概括能力。

2、考查學生對詩歌主題或情感的理解歸納能力。

3、考查對詩句寫作技巧和表達效果的賞析能力。

4、考查學生擴充性描寫的能力,再現詩歌所創造的藝術境界。

5、考查學生在原詩基礎上舉一反三的領悟力及對詩中句式、修辭的仿寫能力。

詩詞鑑賞類的考題一般放在閱讀理解或積累運用部分,一般一首詩兩個小題,所佔分值4分左右。過去以考查淺易的古代詩詞為主,近年來較淺易的、有定評的現當代詩歌也開始進入考卷。考試的內容以賞析詩詞的內容、主題、表達技巧為主,也有適當拓展,如考查學生的模仿運用能力。總之,要做好此類題,需具備一定的鑑賞技巧和表達能力。

自中考詩歌鑑賞主觀題的出現,對考生來講無疑是增大瞭解題的難度。但無論如何變化,都需要我們準確把握其思想內容,而在應考複習中,我們應該"舍遠求近",充分利用中考題,熟識各個常見作家的不同時期的寫作風格,寫作題材,以應對現有的變化。按照"精練-精講-矯正"的思路訓練。精練就是選題要典型,可以適當選一些近年的中考題。"精講"在於得法,瞭解考點所在,學生失分所在,對症下藥。"矯正"至關重要,針對學生弱點反覆操練。


中考古詩詞鑑賞專題講座

二、概述詩歌的特點:

豐富的想象:超越時空,以象言情; 凝練的語言:巧於修辭,工於煉句;

奇特的構思:風騷並舉,虛實相生; 深摯的情感:景情交融,物我同化;

深邃的意境: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多樣的風格:豪放雄奇,婉約沉鬱。

解答詩詞鑑賞題,最主要的是要能把握整首詩表達的主題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其次是理解其中關鍵詞句的含義。下面結合中考題關於如何把握意旨談談看法,以期有所幫助。

(一) 瞭解詩歌思想感情常見的類型。

熟悉詩歌類型,按照詩歌規律,容易找到答案。詩歌按照選材來分,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抒懷詩、送別詩、邊塞詩、愛情詩、節令詩、諷喻詩、旅遊詩、詠史詩、詠物詩、軍旅詩等。這些詩歌所抒發的的思想感情也各不相同,但也可以按照詩歌的特點,找到一些規律,大體上思想感情可以分為這幾種:憂國傷時、建功立業、思鄉懷人、長亭送別、生活雜感……

憂國傷時: 1、 揭露統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過華清宮》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2、 反映離亂的痛苦 如:《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3、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建功立業: 1、建功立業的渴望。如:《龜雖壽》《觀滄海》、《書憤》。 2、保家衛國的決心 如:《從軍行》。 3、報國無門的悲傷 如:《破陣子》。 4、山河淪喪的痛苦如:陸游《示兒》、《過零丁洋》。 5、年華消逝,壯志難酬的悲嘆 如:《水調歌頭;赤壁懷古》。 6、揭露統治者窮兵黷武 如:杜甫《石壕吏》

思鄉懷人:1、羈旅愁思 如:《宿建德江》移舟泊煙渚, 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 江清月近人。《商山早行》等。 2、思親念友 如:《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3、邊關思鄉 如:《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 4、閨中懷人 如:王昌齡《閨怨》、《望江南》

生活雜感:1、寄情山水、田園的悠閒 如:王維《山居秋暝》、孟浩然《過故人莊》。2、昔勝今衰的感慨 如:《烏衣巷》。3、借古諷今的情懷 如:杜牧《赤壁》。4、青春易逝的傷感 如:《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5、仕途失意的苦悶 如:《琵琶行》、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6、告慰平生的喜悅,如:杜甫《春夜喜雨》《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辛棄疾《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

長亭送別:1、依依不捨的留念如:王維《渭城曲》。2、情深意長的勉勵 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3、坦陳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評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詩的構思新穎,淡寫朋友的離情別緒,重寫自己的高風亮節。首兩句蒼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別時的孤寂之情;後兩句自比冰壺,表達自己開朗胸懷和堅強性格。全詩即景生情,寓情於景,含蓄蘊藉,韻味無窮。

(二)方法指導:

1、第一個方法:看題目。比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與《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兩詩,一題目中有"送"字,一題目中有"憶"字,抓住這兩個關鍵詞句,這兩首詩的情感就容易把握了。分別表達了對友人的思念和對兄弟的思念之情。再如,《春夜喜雨》這個題目中可以緊緊抓住"喜"這個字來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可以瞭解到作者對春雨的喜愛之情。

2、第二個方法:抓作者。也即知人論世。具體說就是要了解詩人、詞人的生平與經歷,更好的把握其作品的寫作角度。如《觀滄海》一詩中,如果瞭解作者曹操的生平與經歷,我們自然要以理解這首詩主要抒發了作者想統一祖國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再如學的詩,要了解李白的生平經歷,李白(701-762),是中國詩歌史上的天才詩人,他生於思想解放的盛唐時代,自幼百家雜學無不接觸,因而未受傳統封建思想的束縛;另一方面,他又處於一個危機四伏的矛盾時代,經歷政治生活的幾次重大挫折,因而造成了極其矛盾的思想性格。他的詩歌基調是積極反抗、昂揚進取的,同時又夾雜著消極頹廢,交織著痛苦的矛盾,具有強烈的浪漫主義精神。其作品的中心主題有:(1)表達對理想政治的熱烈追求,如"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當然也有集中表現他追求和幻滅,希望和失望相交織的矛盾鬥爭的,如《行路難》,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饈值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只掛雲帆濟滄海。還有部分詩歌表現出蔑視權貴、強烈反抗封建秩序與道德的叛逆精神,如"安能摧眉折腰侍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夢遊天姥吟留別》 。(2)強烈要求擺脫羈絆,追求個性解放和精神自由。在其山水詩、遊仙詩和飲酒詩中表現的最充分。(3)還表現了對祖國的熱愛和對人民的同情,如,《塞下曲》六首則熱情歌頌邊疆將士抗敵禦侮的戰鬥精神,是一組慷慨激昂的愛國詩篇。但直接表現普通勞動人民生活的作品為數不多。總之,李白是以清新飄逸為基本風格的。

3、第三個方法:明意象。意象:作品中所寫之"景"、所詠之"物",即為客觀之"象";借景所抒之"情",詠物所言之"志",即為主觀之"意":"象"與"意"的完美結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現實生活的寫照,又是詩人審美創造的結晶和情感意念的載體。意象是融入了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或是藉助客觀物象表現的主觀情意。如"梅"就帶上了清芳高潔、傲雪凌霜的意趣。如《天淨沙· 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一詩中抓住"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者

幾個意象表現了秋天郊外淒涼之景,烘托作者的愁思之情。如:《天淨沙· 秋思》《漁家傲·》

小技巧:歸納詞中一些特定的景物表達特定的情感。菊-高雅蓮-高潔 柳-惜別 月光-思念落日-惆悵 春風-得意 浮雲-飄零落葉-失意 秋雨-憂愁 流水-嘆惋 松:堅貞高潔 梧桐:淒涼悲傷 杜鵑鳥(子規):淒涼哀傷鴻雁:遊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 吹笛、笙簫:離別之苦,相思之情,內心孤獨。

當然方法不止以上這些,比如還可結合詩歌的風格流派等因素來理解詩人的情感,還可把握形象的比喻義與象徵義來分析等等,在這裡可能要掛一漏萬,還請諸位諒解。


中考古詩詞鑑賞專題講座

三、鑑賞詩歌的語言

(一)理解詩歌的語言。

詩是語言的藝術,一個字、一個句子運用得好,絕妙異常,可以給整篇詩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理解詩歌語句的含義,要抓住關鍵詞句的深層含義,再現詩歌的形象和意境。考查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給出語句,讓學生去品味關鍵詞語的妙用。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中的"直"與"圓"兩字妙在何處?再如06年鹽城卷《渡荊門送別》第一小題:這首詩非常講究煉字,請自選一個字加以賞析。這一小題考查考生對詩句中重點字的品味,也就是品味用詞的精妙。再如06年南京市中考題考查《飲酒》一詩,題目是這樣的: (1)詩人在與大自然的親近中獲得了 的心境。(2)前人評論這首詩時曾說,"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的"見"字用得非常精妙,換成"望"字就沒有這種效果。請你說說為什麼。其中第1題我們可以根據詩歌類型來解答上面我們已經說過,答案很簡單是恬淡心境。而第2題是一道語言品味題。因為"見"字生動地描繪出了作者在東籬下采菊時的悠閒,不是有意去"望",而是無意所"見",從而很好地表現出了詩人悠然恬靜的心境。二是對詩句進行擴充性描寫。這些詩句一般描寫優美,考生必須藉助於聯想和想象的手段,從整體進行擴充描寫。比如06年泰州市試題(B)"用你自己的話描述'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國家和作者個人的境遇。"其中題幹就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話來描述詩句,考生要適當想象用優美的語言來組織答案。如:"大宋的江山支離破碎,像那被風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時起時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

(二)品味詩歌的的語言特色。

不同的詩歌所體現出的語言有不同的特色,但在詩歌的創作中,一些著名的詩人已形成了自己的獨特的語言風格,比如李白的清新飄逸,杜甫的沉鬱頓挫、蘇軾的豪放、李清照的婉約等。有關語言方面的評價關鍵詞主要有:語言清新自然、委婉含蓄、樸實無華、風趣幽默、簡潔生動、絢麗華美等。

四、詩歌表達技巧的鑑賞。

表達技巧是一含義很廣泛的概念,在詩歌鑑賞中,主要應該掌握抒情方式、表現手法和修辭方法。

(1) 抒情方式:

借景或借物抒情。作者對某種景象或某種客觀事物有所感觸時,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感情、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過描寫景物來抒發情感的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如白居易的"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作者借"原上草"的頑強抗爭,盡情發出對自然規律不可抗拒的感嘆。

寓情於景,情景交融。這種方式將感情融匯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場景中,借對它的描摹刻畫來抒發情感的方式,這是一種間接而儲蓄的抒情方式。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借景表達了詩人對國家的憂慮和對家人的思念之情。

託物言志。像劉禹錫的《陋室銘》,借陋室襯托自己品德的高尚。

以上三種抒情方式屬於間接抒情方式。此外還有直接抒情,也稱直抒胸臆。這是一種不借助任何事物,而由作者直接對有關人物、事件等表明愛憎態度的一種方式。比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結束部分,就直接抒發了作者甘願為天下貧寒的知識分子的幸福而犧牲自己的高尚情操。如上面講到的06年成都市中考題"對尾聯 '人生自古誰無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 這一從抒情方法和內容上作簡要分析。"其中的抒情方法即是直抒胸臆的方式。

(2) 幾種常見的表現手法。"

烘托(襯托、反襯),有以人襯人的如《秦羅敷》借"行者""少年"的反映來烘托秦羅敷的漂亮,也可以以物烘托物,如"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以鬧襯靜。更多的是物烘托人,如"桃花潭水深千尺"形象而鮮明地烘托了汪倫對詩人的深厚感情。

用典。如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用了"聞笛賦""爛柯人"兩個典故來寫世事變化之大,抒寫作者百感交集的複雜情感。

虛實。如曹操的《觀滄海》。

另外常用的表現手法還有象徵、比興、以小見大、欲揚先抑、鋪墊等。

(3) 修辭 常見的有:比喻、誇張、借代、設問、反問、雙關、對偶等。

五、解答鑑賞題的注意事項:

1、緊扣題幹要求來答題。問什麼答什麼,做到有的放矢。一定要以"字"或"詞"為閱讀單位,悉心揣摩,切忌以"行"為單位,粗枝大葉,無故失分。

2、過程要完整,感悟要清楚。要熟悉這類題目的一般解題思路:先揣摩詩題,再推敲詞句,然後體味意境,最後明辨技巧。

3、強化分析。特別是做表述題時,寫答案如同寫一篇微型議論文,觀點要明確,論據要充分。應結合詩句逐點分析,要點要齊全,語言應準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