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氣”太重,“陽氣”不足?那可要趁熱打“貼”

血壓不穩、關節痛、怕冷怕風、小兒咳嗽、鼻炎等的人多屬於陽虛體質,在民間成為“冬”病。根據“春夏養陽”的原則,伏天是人體陽氣最盛之際,此時溫補陽氣、活血通絡等方式,可達到“冬病夏治”的效果,10歲以上的兒童,還可起到有效提升免疫力的作用。

反覆感冒?慢阻肺?哮喘、鼻炎、慢性胃腸炎?還有痛經、天生怕冷…

先看看這是你嗎?

▪ 總覺得嗓子眼裡有東西、有痰,反酸、燒心,怎麼咳也咳不乾淨;

▪ 腸胃經常“鬧情緒”,說痛就痛,想拉就拉,不分場合地攪局;

▪ 鼻癢、鼻涕倒流、打噴嚏、還堵得很難受,想睡個好覺都難;

▪ 動不動就感冒發燒,旁邊一有人咳嗽就中招,這個月已經是第三次了;

▪ 手腳冰涼,怕風怕冷,神倦易困,大夏天也要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


不復發、不受折磨的時候,覺得是“偷得浮生半日閒”;復發的時候,覺得悽悽慘慘慼戚!


“陰氣”太重,“陽氣”不足?那可要趁熱打“貼”



常言道“烈日三伏下冬病夏治忙”,老病、宿病、慢性病不要再拖了!“三伏貼”貼起來!

什麼是“三伏貼”?

“三伏貼”是一種傳統的、行之有效的中醫療法,選擇在三伏天貼敷,是根據中醫冬病夏治“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理論,其藥物都是溫熱性的,再利用三伏天中的炎熱天氣,人體毛孔打開,藥物容易通過毛孔直接進入人體,達到驅寒化溼的目的,從而改善體質,提高免疫力,使一些宿疾、慢性疾病得以緩解和恢復,以預防冬季舊病復發。

簡單地概括就是溫熱的藥物藉助炎熱的天氣,把體內的寒氣排出的一個過程。

中醫點“穴”,藥效直通經絡

現代工藝改進的三伏貼,是規範治療的一項重要輔助治療手段,對慢性患者能起到疏通經絡、調理氣血、寬胸降氣、健脾和胃,調節人體的脾肺功能,是肌體免疫功能不斷增強,從而振奮陽氣、促進血液循環、驅除寒氣、提高衛外功能的效果。


“陰氣”太重,“陽氣”不足?那可要趁熱打“貼”



三伏貼敷貼藥物由皮膚滲入穴位經絡,直達病處,延長藥效,更易吸收,尤其適用於小兒體虛易感者及服藥過多的老人,具有操作簡便、價廉、無痛、無副作用等優勢。

怎麼貼,適應人群是哪些?

很多人問,三伏貼看起來簡單好操作,又很厲害的樣子,是不是誰都可以貼呢?


“陰氣”太重,“陽氣”不足?那可要趁熱打“貼”



三伏貼也有一定的適應症,主要適用於“反覆發作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也可用於以反覆發作、冬季加重為臨床特點,中醫辨證為寒症的其他疾病”。醫生會根據一定的適應症,選擇合理的穴位來貼,主要包括:

一是呼吸系統方面,包括慢性氣管炎、哮喘、慢性咽喉炎、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竇炎等;

二是消化系統方面,胃痛、胃脹、胃炎、消化性潰瘍、慢性結腸炎等;

三是骨關節軟組織,風溼性關節炎、類腰痛、頸椎病等;

四是因寒證引發的婦科疾病,痛經、月經不調等;

五是體質較差的小兒,怕吃藥也怕打針,三伏貼有增強機體免疫力,

亞健康人群同樣適合。


不是“萬金油”,這些人不能用!

孕婦、糖尿病患者、有嚴重心肺功能疾患者及2歲以下的幼兒;

皮膚易過敏或貼敷處附近有傷口者;

正在發燒或咽喉發炎紅腫等中醫火熱之證的人;

屬陰虛火旺、常有內熱,容易上火、煩躁、焦慮、失眠的人,不貼或者少貼。

貼敷時間安排


“陰氣”太重,“陽氣”不足?那可要趁熱打“貼”


一般需連續3-5年。每年的初伏開始,在中伏、末伏各貼一次,不在伏天當日貼也有效,但每次需間隔7天以上。

很多人以為貼三伏貼很麻煩,其實非常方便,而且安全,貼敷前會進行細緻的問診,包括年齡、皮膚的敏感度、過敏史等等。

已經進入三伏天,三伏貼貼敷最佳時機不可錯過,快快把那一身“冬”病貼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