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為什麼叫弱宋,這個稱呼怎麼來的?

說到大宋的軍事,簡直堪比國足。一直輸輸輸,真的應了孔夫子搬家那句話。不過,凡事都是有緣由的。當年橫掃中原,一統天下時候的霸氣,到了後來怎麼就一點不剩了呢?有人認為宋太宗兩次北伐遼國奪取幽州都以失敗告終是癥結。不過,進攻戰失利並沒有什麼。當年曹操赤壁之戰慘敗周瑜,而後漢中之戰又慘敗劉備,我們也沒見曹魏有了恐南症。那北宋為什麼就這麼恐懼遼國,嚇得後來宋真宗都不敢與遼國作戰?這次君子館之戰給你答案。

大宋為什麼叫弱宋,這個稱呼怎麼來的?

雍熙北伐憑藉著宋太宗高超的遠控指揮才能失敗後,宋軍在河北地區全面轉入了戰略防禦。這句話很重要,劃重點,要考的。宋軍在雍熙北伐後,只是轉入了戰略防禦,並沒有到懼怕遼國的程度。某種程度說,就像國足一樣。第一開始跟韓國踢,雖然輸了,還是感覺雖敗猶榮。畢竟有那麼幾個高光時刻,甚至一度宋軍接近於勝利。而在986年冬,君子館之戰,宋軍的心理防線徹底打崩潰。這一年,岐溝關之戰剛剛結束一個多月後,遼軍經過一系列準備後,發動了對宋朝河北地區的進攻。

大宋為什麼叫弱宋,這個稱呼怎麼來的?

從當年的十一月遼國開始進犯,一開始宋軍高度緊張,後來經過一個月的作戰,宋軍發現進攻並沒有想象的那麼猛烈。因為這一個月以來,遼軍似乎都是小規模的騷擾,一些戰役遼軍還戰敗了。所以,宋太宗這位野心遠大於能力的皇帝頭腦又發熱了。見到遼軍沒什麼建樹,就命令定州田重進進攻岐溝關,位於瀛州的劉廷讓尋找遼軍主力決戰。田重進我們就不說了,得到岐溝關後,並沒有發現遼軍的影子。而劉廷讓倒是靈機一動,把精兵留給李繼隆作為後援,自己帶兵聲稱要收復幽州來拉仇恨。這招的確很奏效呀,遼軍主力被劉廷讓給引了過來。關鍵是,劉廷讓也沒有準備好。光吸引過來了狼,後來發現自己不是獵人,是一隻羊。耶律休哥率領遼軍主力合圍劉廷讓部,而劉廷讓部由於士兵穿著單薄,手腳麻木不能控弦,導致作戰不利。之後,作為後援的李繼隆又縮在了樂壽。此時,劉廷讓變成了《楊家將》裡的楊業。隨著遼軍合圍完畢,劉廷讓成為了甕中之鱉。之後,雖然劉廷讓部的桑贊率拼死抵抗,還是難以抵禦源源不斷的遼軍,劉廷讓部損失慘重。

大宋為什麼叫弱宋,這個稱呼怎麼來的?

接下來的戰鬥就簡單了不少,遼軍在河北境內開始了燒殺搶掠,宋軍心理防線完全崩潰。各個州縣基本只能依靠平民守城,宋太宗封鎖黃河,下“哀痛之詔”。

大宋為什麼叫弱宋,這個稱呼怎麼來的?

這一戰,宋軍現役將領基本都參加,造成的遼國恐懼心理難以揮去。除此之外,北宋河北地區人民真切的感受到戰敗對他們的影響。之前,只是出力運輸後勤,現在直接有了性命之憂。而宋軍精銳,如果說此前只是損失嚴重,在這裡就徹底被消滅。此戰後,宋太宗大量徵壯丁補充河北邊鎮。而還有一個蝴蝶效應,看到北宋的虛弱後,党項李繼遷向遼國投懷送抱,這就是西夏的前身。所以,此戰基本毀了宋朝一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