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哲學和教育有前途嗎?

用戶133749265


大家好!我是愛才思賢,剛好哲學和教育都是我喜歡研究的題目!

(一)我們先來談談哲學方面

弗蘭西斯·培根(1561年-1626年)英國著名的唯物主義哲學家和科學家。他在文藝復興時期的巨人中被尊稱為哲學史和科學史上劃時代的人物。

馬克思稱他是“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第一個提出“知識就是力量”的人。

的名言: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學習哲學不是為就業,也不是為了賺錢,只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二)哲學是否有前途?我們一起看看哲學家們如何看?

(1)、蘇格拉底 (公元前469—公元前399),著名的古希臘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他和他的學生柏拉圖,以及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被並稱為“古希臘三賢”,更被後人廣泛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

蘇格拉底被稱為西方的孔子,這是因為他們都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這個時代並不是靠軍事或政治的力量所成就的,而是透過理性,對人的生命作透徹的瞭解,從而引導出一種新的生活態度。

他的名言 :世間最珍貴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現在能把握的幸福。想左右天下的人,須先能左右自己。

(2)、柏拉圖(約公元前427年-前347年),是古希臘最偉大的哲學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學乃至整個西方文化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曾到埃及、意大利南部從事政治活動,企圖實現他的貴族政治理想。

柏拉圖是西方客觀唯心主義的創始人,其哲學體系博大精深,對其教學思想影響尤甚。

他的名言:

1、人生最遺憾的,莫過於輕易地放棄了不該放棄的,固執地堅持了不該堅持的。

2、智者說話,是因為他們有話要說;愚者說話,則是因為他們想說。

3、無論你從什麼時候開始,重要的是開始後就不要停止。無論你從什麼時候結束,重要的是結束後就不要悔恨。

(3)、亞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古希臘人,世界古代史上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稱希臘哲學的集大成者。他是柏拉圖的學生,亞歷山大的老師。

馬克思曾稱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哲學家中最博學的人物,恩格斯稱他是“古代的黑格爾”。 作為一位百科全書式的科學家,他幾乎對每個學科都做出了貢獻。

他的寫作涉及倫理學、形而上學、心理學、經濟學、神學、政治學、修辭學、自然科學、教育學、詩歌、風俗,以及雅典法律。

他的名言:

1、幸福是把靈魂安放在最適當的位置。

2、人生最終的價值在於覺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於生存。

(4)、尼采(1844年-1900年),德國哲學家,他的著作對於宗教、道德、現代文化、哲學、以及科學等領域提出了廣泛的批判和討論。尼采對於後代哲學的發展影響極大,尤其是在存在主義與後現代主義上,都以各自的形式回應尼采的哲學思想。

尼采哲學在當時曾經被當作一種“行動哲學”,一種聲稱要使個人的要求和慾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的哲學。他的哲學具有傲視一切,批判一切的氣勢。這正是他的哲學被後現代主義欣賞的重要原因。

他的名言:

1、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2、其實人跟樹是一樣的,越是嚮往高處的陽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

(5)、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老子有兩個可能的身分,一是老聃,一是老萊子。中國春秋時代思想家,老聃曾擔任守藏史(藏書室室長)。著有《道德經》一書,是道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他的學說後被莊周發展。

(6)孟子(約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軻,字不詳(子輿、子居等字表皆出自偽書,或後人杜撰),戰國時期鄒國(今山東鄒城市)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孔子的學生。

(7)、莊子(約前369-前286),戰國中期哲學家,莊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漢族,蒙(今安徽蒙城,又說河南商丘、山東東明)人。是我國先秦(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

(8)荀子(約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況,字卿,華夏族(漢族),戰國末期趙國人 。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時人尊稱"荀卿"。西漢時因避漢宣帝劉詢諱,因"荀"與"孫"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稱孫卿。曾三次出任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後為楚蘭陵(位於今山東蘭陵縣)令。

我們通過了解中外先賢哲學家,幾乎哲學家的同時也是教育家,哲學家的哲學理念代表著思想領域的至高境界!

(二)哲學的由來

先秦時期的哲學

我國是世界文明發達最早的國家之一,有將近四千年文字可考的歷史記載。據考古發掘,在陝西藍田縣發現的“藍田猿人”化石,是生活在距今約六十萬年以前的人類,北京周口店發現的“北京猿人”化石,是生活在距今約五十餘萬年前的人類。

1965年在雲南元謀縣,又發現了“元謀猿人”的兩枚門齒,據鑑定,其生活年代可能比“藍田猿人”和“北京猿人”更早。

“藍田猿人”和“北京猿人”均處於原始群時期,約在二三十萬年前開始由原始群向氏族制度轉化。中華民族經過了長期的原始社會生活,約在公元前兩千多年開始進入奴隸制社會。

勞動創造了人本身,同時推動了人類思維能力的發展。原始社會的人們在勞動生產中,在征服自然的鬥爭中,發展了他們的思維認識能力。

另一方面,原始社會的人們在生產實踐中和在與自然界的鬥爭中,也逐漸地積累了一些實際經驗,對自然界的一些簡單規律、物質現象也有一些樸素的瞭解,對客觀世界在一定程度上採取現實的態度。這可以說是無神論、唯物主義思想發展的萌芽。

(三)現代哲學和教育

(1)教育

若問,什麼教育最有價值?唯一的答案是:信仰教育,悠悠萬事,唯此為大。教育作用之大,大不過信仰教育。《孟子》所謂“先立乎其大者”,《中庸》所謂“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者,信仰教育而已。有使命感的自學!是最好的學習動力!

而我們現代教學的危機就在於:單向度地重視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幾乎所有學校教育都被改造為變相、變種的考試輔導機構。

有的學校已經退化為一個“學知識”或“讀書”的地方,接受教育幾乎等同於“去上學”,而“去上學”幾乎等同於“去讀書”。

興發教學的最高境界是引領學生從歷史和文學藝術中逐步建立自己的意志與信仰。就興發教學的最高境界而言,興發教學就是意志教育和信仰教育。反過來說,意志教育或信仰教育就是興發教學。教師一旦引領學生建立強大的意志力與信仰,學生將自動進入“孔顏樂處”的自我興髮狀態。

所謂知識學習和學業成就,不過是學生建立了強大的使命感之後的附帶行為及其結果。 總之,興發教學意味著教師把“興發”(興起和引發學生主動學習)作為自己的首要責任和使命。

興發教學對教師的提示是,若教學尚未“興發”,若學生尚未被喚醒、被激勵、被引領、被召喚、被興奮而厭學、逃學,那麼,教師寧可停止教學而不必強硬地“對牛彈琴”。

“對牛彈琴”固然有牛的冥頑不化的責任,但首要的過失在於彈琴者的魯莽和盲目。對牛彈琴式的教學屬於不顧對象、不顧時機的強迫教學。

面對厭學、逃學的學生,教師不必簡單地抱怨學生的怠慢、冷漠或墮落,更不必簡單地指責學生的“人心不古”、“世風日下”。

學生的冷漠、觀望、厭學、逃學的情態其實是對教師缺乏興發教學技藝的反應和回饋。

如果教師無興發的技藝,那麼,學生就有拒絕學習的權利。若教師的教學能夠以不同的形式滿足學生“被尊重”、“被承認”的情感需要,若教師真實地讓學生建立了自己的志業或信仰,那麼,學生將會主動學習或自學。自學或主動學習的別名是“自我興發”。

以上的現象和現實說明,研究教育是每個時代的所需!不管是盛世還是亂世,都需要教育家。

(2)哲學

哲學研究是獨立的、獨特的研究方法。與其他研究方法不同,哲學研究強調思辨技巧、邏輯技術和哲學描述規則。

如果缺乏基本的思辨技巧、邏輯技術或描述規則,哲學研究就會面臨“徒託空言”、“空言義理”的風險。

從思辨技巧來看,哲學研究的基本方法有三:分類別,找關係,作比較。

從論證的方式來看,哲學研究的邏輯技術有三:演繹法、歸納法和類比法。

從語言表述規則來看,哲學研究追求價值中立的無立場描述與零修辭寫作。

哲學和教育的關係是相輔相成的!每個朝代都需要哲學家的先進和敏銳思想帶動社會的發展,又需要教育家把這些哲學的理念傳播和講解到位!所以有時候哲學家,也同時是教育家!

總上所述,研究哲學和教育是很有名望,而且是很重要的!研究哲學一般不是為金錢而去研究,多數是因為思想的深邃和遠慮而自覺去研究。哲學通常和歷史相關,因為總是要等待過了很多年,哲學家的話才能被人們所理解和認同!


愛才思賢—財商教育


都很有前途,但是沒什麼錢途。

普羅大眾的眼裡哲學太高深,教育很廉價。

簡明扼要的介紹哲學,就是講一個道理,明一個事理;深入淺出的介紹教育,就是教導需要學習的人,培育一批社會所需要的人才。

哲學和教育,都是很有前途的職業,典型的例子就是歐洲的文藝復興,哲學引領,出現一大堆的哲學家、教育家,這些人名氣是有了,財氣就不知道了。

就目前的就業形勢來看,哲學和教育,都是沒什麼錢途的職業。

從基礎上來說教育是哲學的一個分支,在目前市場上,相對高深的哲學,教育的應用場景多一點。

哲學是引領教育發展的基礎,目前要在這個領域有所建樹,起碼得讀到博士,然後才能謀求職業生涯的發展;相對哲學,教育就門檻很低了,一個本科,專業能力出眾,就能找到一個很好的工作,然後在崗位上謀求發展,再進修,就能在專業領域上有所建樹。

教育的選擇,不論成就,都是辛苦的清水衙門,談不上錢途,但是勝在穩定,畢竟缺什麼都不能缺教育;哲學就不一樣了,必須要所有成就,才能穩定,一但在這個領域有所建樹,那也應該是有前途和有錢途。


毓秀手記


哲學的用處在於能夠指點出人所不疑的各種可能性。此外,哲學的價值就在於哲學所考慮的對象是重大的,而這種思考又能使人擺脫個人那些狹隘的打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