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史實上看,清末同一時期的西方國家進行了工業革命,掀起了資本主義改革的浪潮。封建主義被資本主義打敗是必然趨勢。沒有錯的說法。就清朝全盛時期而言,康乾盛世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全盛時期,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口倍增,軍事力量強大,文化藝術有了新的發展。
此外,在清朝以前,中國沒有掌握新疆和西藏這麼長時間。即使晚清一事無成,仍有左宗棠這樣的民族英雄。最後,清朝歷代皇帝雖然個性各異,但都非常勤政,其中慈禧是天造地設的人,為清朝滅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她沒有白白浪費自己的“天賦”,一整天都樂在其中。
當然,勤勉與明君之間並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清朝明朝都有明君。由於種種歷史原因,長期以來,輕視甚至誹謗滿清是一種時尚。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改革開放,中國人民對滿族的態度大多是歧視甚至敵對的。而且因為清朝離我們的時代最近,所有人都忍不住用八卦的心態窺視這些不遠的歷史。近年來,許多清宮戲被展出,這是一個明顯的證據。
清朝歷代皇帝都非常勤勉,但不是勤勉就是善良。例如,崇禎皇帝非常勤奮地工作。當他要不行的時候,他變成了一個亡國之君。王莽很勤奮,沒有人稱讚他。曾幾何時,這是對清朝的追求和對明朝的踐踏。在電視劇中看乾隆康熙,可不能自誇。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提到只有“太監專政”和“皇帝不是暴政”的印象。
而現在,明朝皇帝卻成了政治天才,一邊玩一邊控制太監和官員之間的平衡。清朝皇帝成了雙耳不聞“國外事”,、閉門造車的傲慢愚人。做皇帝真是一項技術性的工作。明朝皇帝之所以相對安逸,是因為沒有人說明朝的內閣制度真的很先進,很接近君主立憲制。清朝皇帝說:“我不相信。我不想聽。我怕你會傷害我。”
因為他們的外國人身份,皇帝更敏感。皇帝害怕失去權力。清朝皇帝也害怕有一個更強大的外國人來取代他們。這種高度集權、高度防禦和完全封鎖的形態得到了繼承。清朝皇帝必須自己負責一切。不能沒有勤奮。總之,兩個朝代都有明君和昏君,昏君肯定是誤國的,但是上升到誤幾百年,就太誇張了。
在明朝,大臣們把罵皇帝當作一種趨勢。有人罵皇帝。全家都很光榮。他們死後會罵皇帝。他們抬著棺材罵皇帝。這是海瑞的典型。清朝時,張廷玉作為三代的老大臣,對三皇忠心耿耿。然而,作為漢代的大臣,他最終被乾隆羞辱和殺害。如果張廷玉出生在明朝,他會成為第二個張居正嗎?
不確定,但張廷玉在年老時決不會過這種悲慘的生活。明代思想文化的大爆炸催生了王陽明、顧炎武、黃宗羲等大亨。接著,清朝的死水聞了三百年,迎來了中華民國的文化大爆炸。因此,清朝在文化和思想上都很低下,吝嗇而敏感,怕人們說結果是一輩子的黑。說白了,這是侵略和毒癮。
滿清覺得自己是個外國人,他非常想控制漢人,因為他對自己的文化沒有信心,感到內疚。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準格爾滅族之類,還有文字獄……。在我看來,清朝後期坐在紫禁城裡的皇帝,如芒在背。清康熙皇帝的“閉關鎖國”政策是一個決策失誤。
這種政策雖然能在短時間內提高國力,穩定清朝統治,但從長遠來看,基本上是一種“殺雞取卵”的做法。本來我們領先於世界,但是因為閉關自守的政策已經實施,最後因為我們沒有與世界接軌,我們落後於西方國家幾百年。在這一點上,滿清無疑錯過了中華文明的發展。
因為他們屠殺的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文人墨客,有很多工匠,有太多各行各業的精英。大屠殺之後,人們不敢輕易寫書。許多中國傳統技藝已經失傳,大量珍貴文獻被毀,但與五胡亂華和遼金元外族入侵相比,清代的手段相對溫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