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時期有幾種記譜法?在我國曆史上提出了哪些宮調理論的主張?

記譜法與宮調理論體系

——隋唐五代十國時期的音樂(8)

向陽光

隋唐時期有幾種記譜法?在我國曆史上提出了哪些宮調理論的主張?

一、記譜法

1.【減字譜】:唐代曹柔在“文字譜”的基礎上革新創造的一種古琴記譜法。即用減字筆劃拼成某種符號作為左、右兩手在古琴音位上以及彈奏手法的標記,只記錄彈奏音位而不記錄音名,又稱“音位譜”,或“手法譜”。

隋唐時期有幾種記譜法?在我國曆史上提出了哪些宮調理論的主張?

2.【管色譜】:屬於唐代燕樂“半字譜”體系,是一種用於笛子、篳篥、笙等吹管樂器的記譜法。但是,唐代的“管色譜”國內未見曲譜實例。一般認為,它是宋代“俗字譜”的前身。

3.【玄索譜】:屬於唐代燕樂“半字譜”體系,是一種用於琵琶、五絃琵琶、箏等彈絃樂器的記譜法。用20個譜字記寫曲項琵琶的20個音位。五絃琵琶則有26個音位,用26個譜字記寫,它屬於“音位譜”系統。

隋唐時期有幾種記譜法?在我國曆史上提出了哪些宮調理論的主張?

4.【律呂字譜】:用十二律律名的第一個字記錄樂音音高的記譜法,譜字注在歌詞的右邊。

二、宮調理論

1.【六十調】,是我國曆史上建立的第一個宮調理論體系,即十二個調高,每種調高都有“宮、商、角、徵、羽”五種調式。《淮南子》載:“一律而生五音,十二律而為六十音。”《禮運》亦載:“五聲六律十二管,旋相為宮也。”這是我國古代關於五音十二律“旋相為宮”可得六十調的最初記載。

2.【五旦七調】,龜茲音樂家蘇祗婆傳入的龜茲宮調理論。一般解釋,“五旦七聲”即在五種不同調高(旦)上,各按七聲音階構成七種調式。每旦七調,“五旦”共得三十五調(調式)。

3.【八十四調】,最早提出“八十四調”理論的是梁武帝(蕭衍),《隋書·音樂志》記載,他自造四通十二笛,又引入五正、二變之音,旋相為宮,故十二笛可得八十四調。

隋代音樂家鄭譯在龜茲大音樂家蘇祗婆

隋唐時期有幾種記譜法?在我國曆史上提出了哪些宮調理論的主張?

隋唐時期有幾種記譜法?在我國曆史上提出了哪些宮調理論的主張?

傳入的龜茲宮調理論“五旦七聲三十五調”理論的啟發下,也在琵琶上實驗,認為“律有七音,音立一調,故成七調,十二律和八十四調”,便提出了“八十四調”理論的主張,即十二個半音輪作調首,構成十二均(亦稱“宮”),每均上又構成七種調式。換句話說,在十二個調高中,每個調高可以有七種調式,是十二律和七聲“旋相為宮”。它以七聲音階中的任何一音為主,構成不同調式和十二律旋相為宮時,在理論上可以獲得八十四調。

隋代音樂家萬寶常,運用“改弦移柱”的方法“旋相為宮”,得七調,十二宮,合八十四調。

隋唐時期有幾種記譜法?在我國曆史上提出了哪些宮調理論的主張?

祖孝孫是跨隋唐兩朝的音樂官,他強調一均中包含的宮、商、角、徵、羽五種調式,在十二均上形成的“六十聲”。而其“變徵調式”和“變宮調式”都是比他們低一律的“徵調式”和“宮調式”。王樸是五代時期律學家,他說“均有七聲,聲有十二均,合八十四調”,他的八十四調其實是“八十四均”。

4.【二十八調】,又名“燕樂二十八調”,或稱“俗樂二十八調”,就是在七種調高上建立四種調式,或在四種調高上建立七種調式。

隋唐時期有幾種記譜法?在我國曆史上提出了哪些宮調理論的主張?

七宮則是正宮、高宮、中呂宮、道調宮、南呂宮、仙呂宮、黃鐘宮;每宮(亦稱“均”)包含宮、商、羽、角四種調式。但其中所謂角調,按古音階觀念並非正角調,而是變宮調。以黃鐘宮為例,四種調式的主音位置如下:

黃 大 太 夾 姑 仲 蕤 林 夷 南 無 應

鍾 呂 簇 鍾 洗 呂 賓 鍾 則 呂 射 鍾

(十二律名)

1 2 3 #4 5 6 7(古音階)

4 5 6 7 1 2 3(新音階)

宮 商 羽 角

調 調 調 調

(四種調式的主音位置)

原因是唐代燕樂實際運用著三種音階,即古音階、新音階和燕樂音階。二十八調中的角屬新音階,相當於古音階徵音為宮的角調,所以角調亦稱“徵角”。

對二十八調的實質認識,歷來存在歧見。簡單地說,常用樂調有著“七宮四調”(七種調高,每個調有四種調式)和“四宮七調”(四種調高,每個調有七種調式)兩種不同的解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