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弃乞讨的心理

抛弃乞讨的心理

在现实里,人们往往最害怕求人办事。一个业余研究者,可怜巴巴拿着一叠论文在科研院所里转悠,期望得到专家的评审:专家拿着项目申报书给主管科技的官员陪着笑脸,期望得到立项;一般官员在组织部长威严的办公室里,立马低下头拘谨起来。

中国的官本位文化,造成了人们常常都拥有一种自卑的心理。面对有地位、有仪表、有气度的人,包括气势汹汹的人,人们会情不自禁地产生自惭形秽的怯懦。面对官员,会有地位的怯懦;面对金钱,会有贫穷的怯懦。由自卑会形成过敏的自尊反应,面对世界,不是孤独的勇敢,常常是孤独的怯懦。面对人际关系,常常处在乞讨的位置上,似乎在思想上很富有,可是在日常生活中却自我设定了一个贫穷的、一无所有的角色。

当你前往一个政府部门办事时,离大门还远,你就已经感到了那个被台阶高高烘托起的大门,以及门边肃立的警卫构成的权威所压迫。你如果有一丝寒伧和懦弱,立刻会被门卫严厉地挡住,没有正当的理由就会被逐出这个领地。当你心中漾起一股无所畏惧的情绪来,一下子昂起头,显得高兴、轻松、熟惯和对所有人都很亲切的样子,加快步子,毫不迟疑、目光直视地朝大门走去。两边的警卫也许会毫无反应地接受这个事实。

自卑,会造成由于有求于对方而使自己渺小到抬不起头来,该张嘴时张不开嘴,该敲门时举不起手,该行动时永远停留在思想上,永远在思想上摩拳擦掌。

和任何人相处,都不要陷入到索取中去。乞求,讨好,紧张,不安,理不直,气不壮,担心,忧虑,忐忑,患得患失,都是索取系列的表现和结果。成功人生的全部行为应该是一个给予的系列:微笑给予对方欣赏、理解、宽慰、鼓励、温暖、快乐;言语给予对方启示、帮助、支持、推动。进入给予的角色,周围世界会对你做出亲近、友好和良性的回应,那是你的给予应该得到的收获。给予的同时也便铸造了健康与自信。

当你抛弃那个乞讨、索取之心时,你就没有了任何寒伧与媚态。当你进入万事不求人的心态时,你会冷静而洒脱。当你扮演着给予的角色,你就会显出冷酷的超然和令人敬畏的含威不露,你再多预设一些可能出现的结果与对策,成功会属于你。

在这个世界上生活,要自信,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永远不要有乞讨心理,因为从来没有救世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