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正午出品,不再必屬精品?

為何正午出品,不再必屬精品?

俗話說,正午出品,必屬精品。

這是正午陽光用6年16部高分作品換來的名聲。

當各種神劇霸榜,國內觀眾一度以為只有美劇、韓劇、日劇可看,直到《琅琊榜》、《偽裝者》聯手殺出重圍,再次讓人看到國產電視劇的希望。

五年後回過頭來看,記得住名字的電視劇大多是正午陽光出品。

於是,普通觀眾開始關心電視劇的製作團隊,正午陽光的聲望也因此達到頂峰。

但隨之而來的,當然是更加挑剔且審慎的目光。

手握高分卻被罵上熱搜

當大部分國人結束隔離期,生活逐漸迴歸正軌,正午陽光的作品雖遲但到,依然是大家熟悉的雙劇霸屏模式。

4月初,《我是餘歡水》、《清平樂》接連熱播,一個是劇情緊湊、衝擊性極強的網絡短劇新嘗試,一個是嚴謹細緻、大氣恢弘的古裝長篇正劇,一緊一鬆,張弛有度。

但問題也雖遲但到。

喪了一部劇的《我是餘歡水》本要歡樂收官,卻因為一句臺詞引起不適,被大量網友怒刷一星。

為何正午出品,不再必屬精品?

而《清平樂》早在首播當日就被罵上熱搜。

拍出豆瓣8分國產劇卻被罵上熱搜的,或許只有正午陽光了,不知道該驕傲還是該難過。

其實合情合理。

憑藉《琅琊榜》、《偽裝者》進入觀眾視野後,《歡樂頌》、《溫州兩家人》、《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都挺好》、《大江大河》等多部正午陽光出品的電視劇,不知道躺在了多少人的收藏清單裡。

讓觀眾看電視不再只關注演員,而是去關注導演及製作團隊,是正午陽光紮根內容領域多年來不可抹殺的功績。

但聽多了讚美,也要經得起挑剔,站在了那個位置上,審視的目光自然不會少。

而正午陽光的部分作品也確實經不起嚴謹的推敲。

《他來了,請閉眼》被批節奏拖沓,《外科風雲》多處醫學常識性錯誤,《琅琊榜之風起長林》,《歡樂頌2》等高分神劇的續作也都表現平平。

正午出品,精品居多,但離“必屬精品”的評價,還有點距離。

無法擺脫的資本

有人說是因為資本。

當然,公司要賺錢,員工要恰飯。

正午陽光的成立,就跟“資本”有著斬不斷的聯繫。

2011年,東陽正午陽光影視有限公司成立,在侯鴻亮加入前,正午陽光的定位是一家後期製作公司,是為方便孔笙、李雪、孫墨龍三位導演的影片後期製作而專門成立。

那時的正午陽光還不是如今的“國劇門面”,因為負責推動這一切的侯鴻亮還沒離開山影(山東影視製作股份有限公司),但他已經在這個老牌國企裡幹了快二十年。

直到2014年山影啟動上市的前一天,已經是山影總經理的侯鴻亮離開了。

因為“無法戴著鐐銬舞蹈”,想找一個“沒有牽絆、不帶枷鎖、真正的市場化公司”。

所以侯鴻亮選擇加入正午陽光,與自己的老師孔笙、同門師弟李雪組成“鐵三角”,將正午陽光定位調整為獨立製片公司,繼續專注於內容製作。

也就是說,離開山影加入正午陽光,是因為“上市涉及太多資本運作的事,讓我疲於應對”。

這是侯鴻亮本人的想法,不知道跟他一起離開山影的策劃、宣發、製作、商務團隊怎麼想,更不知道上市前痛失主將的山影怎麼想。

但侯鴻亮與正午陽光自立門戶之後,並沒有徹底切斷與老東家山影的聯繫,《琅琊榜》、《偽裝者》兩部劇的出品公司都還是山影,直到2016年的《如果蝸牛有愛情》,出品公司名單中才沒了山影的影子。

口碑下滑,好像也是從這時候開始的。

即使二者沒有直接聯繫,但影視劇製作作為資本密集型行業,正午陽光前期的爆款都少不了山影在資本方面的支持。

正午陽光自始至終沒有想過、也沒有做到擺脫對資本的依賴,只不過成功地把資本擺在了不干涉內容的合理位置上。

在《歡樂頌2》、《外科風雲》連續撲街之後的2016年,侯鴻亮帶著骨幹團隊到好萊塢的影視公司考察學習,回國後決心打造中國版HBO,一咬牙砍掉了藝人經紀業務。

為何正午出品,不再必屬精品?

而藝人經紀業務,曾是正午陽光爆款頻出的另一大助力,其背後的藝人資本,也曾是正午陽光的現金流來源。

砍掉藝人資本後,正午陽光將全部精力投入內容,但資本仍是必不可少

的。

據天眼查數據,2016年1月,蘇州志厚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投資正午陽光數千萬元,佔股25%,成為第一大股東,侯鴻亮佔股23.5%,退居第二。三個月後,蘇州志厚佔股上升到35%。

如今,華人文化共佔正午51%股份,成為控股股東。

繞了一圈,侯鴻亮還是沒有擺脫資本的“鐐銬”,好在終於換了個舒服的姿勢。

宿命就是宿命,資本還是資本,無法擺脫,不如享受。

但話說回來,資本是影視劇市場難以割捨的助力,正午陽光也找到了最好的平衡,口碑下滑與資本關係不大。

導演接班的陣痛

還有人說是因為團隊。

把正午陽光幾部口碑較低的作品拎出來:《他來了,請閉眼》、《如果蝸牛有愛情》、《歡樂頌2》、《清平樂》,幾部劇有個共同點:

導演都是張開宙

,你說巧不巧?

為何正午出品,不再必屬精品?

就是被罵上熱搜的“人間褪黑素”。

張開宙作為導演的能力其實不應該被如此質疑,他也曾獨立執導過《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樣的爆款,《清平樂》除了節奏慢之外也沒有太多的槽點,況且這兩部劇隨便暫停都是一張不錯的壁紙。

張開宙曾在澎湃新聞的採訪中提到山影的“攝影接班”傳統,也從側面揭示了正午陽光培養新導演的模式與流程:

“我們那時候,山影的攝影要管很多事,導演就坐在監視器後面主要管演員的表演。至於鏡頭怎麼出,分鏡頭什麼樣,導演不管的,攝影鍛鍊的機會越來越多。”

教科書級別的“攝而優則導”。

粉絲對張開宙的評論雖然調侃居多,但確實暴露了正午陽光無法忽視的問題。

翻開正午陽光的製作團隊名單,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被稱為神作的《琅琊榜》、《溫州兩家人》、《歡樂頌》、《大江大河》等幾部作品,導演都是孔笙,其他參與執導的導演名為助手,實際更像是學徒。

為何正午出品,不再必屬精品?

2008年,李雪與孫墨龍曾共同擔任山影製作、孔笙執導的《生死線》的攝影,一樣是走的“攝而優則導”的路線。

但是李雪獨立執導了《偽裝者》,是正午陽光“鐵三角”之一。

而孫墨龍雖然也是正午陽光的初創成員之一,但他先後擔任了《溫州一家人》、《琅琊榜》、《琅琊榜2》的攝像指導、攝影指導,又與孔笙聯合執導《溫州兩家人》、《鬼吹燈之精絕古城》。

直到《我是餘歡水》,才是他在正午陽光的首部獨立導演作品。

簡川訸是正午陽光第一個非山影出身的獨立導演,但他從2010年起獨立執導的多部電視劇都是與山影合作,因此有很多與孔笙合作的經歷。

加入正午陽光後,簡川訸的第一部作品是與孔笙合拍的《歡樂頌》,《都挺好》則是他第一次獨立執導。

總而言之,近幾年正午陽光的電視劇都是由所謂“二代導演”獨立執導,雖然這幾位“攝而優則導”的導演都曾在孔笙身邊經歷過長久的歷練,但從觀眾的角度看,一代導演與二代導演之間的換代無疑是瞬間完成的。

所以,在編劇和演員沒換且日益成熟的情況下,正午陽光的作品質量出現了參差不齊的現象,跟導演的個人能力不無關係。

畢竟不是每個導演都是孔笙

他帶出來的“弟子們”都有自己擅長或不擅長的領域,電視劇行業本就眾口難調,就看正午陽光如何熬過導演接班的陣痛期。

酒越陳越香,導演也需要成長。

從不出錯的演員體系

有趣的是,不管劇情如何被罵,好像沒人再罵演員了。

這在國產電視劇領域也算是個另類現象

曾經爛劇播出後,觀眾會集體痛罵演員,好像大家不知道電視劇其實是導演拍的。

觀眾也越來越成熟了。

熟悉正午陽光的觀眾都知道,正午陽光的劇,除了主演之外,很多配角都是熟面孔。

臉熟但是叫不上來名字,是對一位演員職業能力的認可與尊重。

正午陽光與藝人之間的關係處理,王凱是個非常典型的例子。

不管成片後的口碑如何,正午陽光在選角方面的挑剔難以否定。

單就男主而言,胡歌、霍建華、靳東,包括後來的黃曉明、馮紹峰、郭京飛,在與正午陽光合作之前,都有作為男主的代表作。

正午陽光內部的演員體系中,從配角上升為男主的,只有王凱一個。

目前已經播出了的16部正午陽光作品中,王凱參演了一半,其中三部是第一男主,兩項數據都是最高的。

2016年2月,正午陽光與王凱共同成立得舍影視(天津)有限公司,正午陽光持股60%,王凱持股40%,法人代表為正午陽光董事長侯鴻亮。

這就是前文提到的,正午陽光在2017年9月取消的藝人經紀業務。

雖然只有半年,但這項業務無論是在成立之前、之中還是之後都對正午陽光與藝人的關係處理產生深刻影響。

除王凱外,正午陽光還曾與靳東、劉濤等演員聯手成立公司,通過這種方式引入藝人資本,共同投資影視項目分享收益,從而實現與明星演員保持長期健康的合作關係的目的。

這在業內算是首創

雖然後來正午陽光以“精力有限、專注內容”的理由取消了,但不能因此說這種與演員合作的方式是錯的。

影視製作與藝人經紀之間本身就有天然的矛盾,正午陽光找到了內容與資本之間的平衡點,也找到了影視製作與藝人經紀之間的平衡點。

這種平衡是對內容質量的保證,畢竟再好的導演和再好的劇本,最終仍然需要實力派演員去呈現。

結語


2019年第25屆上海電視節上,正午陽光出品的《都挺好》將最佳男主角獎和最佳男配角獎收入囊中,《大江大河》則攬獲最佳中國電視劇、最佳美術、最佳編劇(改編)、最佳女配角、最佳導演5項大獎,是最大贏家。

爆款頻出的背後,自然是船上的人都賺的盆滿缽滿,《都挺好》一部劇,為正午陽光帶來近7億元的收入。

但正午出品,必屬精品,這句話既是讚美,也是枷鎖,船上的人必定榮譽與共

所以正午陽光還是那個執著於內容的團隊,雖然這束陽光不再刺眼,可再喪的餘歡水,也比“手撕鬼子”精彩得多吧?

參考資料:

《不斷取捨之中的正午陽光成長之路》 來源:中國娛樂網

《觀眾吐槽張開宙時,他們在吐槽什麼?》 來源:毒眸

《正午陽光的舍與得:不要高估人性,也不要低估資本》 來源:娛樂資本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