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衛視《生命緣》:真實講述抗疫暖心故事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北京衛視《生命緣》迅速推出抗擊疫情特別報道,不僅呈現了醫護人員爭分奪秒救治病人的場景,也展現了那些閃閃發亮的普通人的故事,從聲音到畫面幀幀緊扣觀眾心絃。節目憑藉真實的鏡頭和鮮活的人物,講述抗疫故事,增強戰疫信心,鼓舞抗疫士氣。


作者:賈新宇

單位: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監管中心


2020年1月23日,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正式成立,北京疫情防控阻擊戰全面打響。同一天,北京衛視《生命緣》欄目派出了第一批5人報道組,進駐北京地壇醫院採訪報道,成為北京第一支進駐隔離病區採訪報道的新聞隊伍,率先打響了一場宣傳報道防控疫情的戰役。


面對當時日益嚴峻的疫情態勢,北京衛視《生命緣》欄目作為首都媒體,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媒體使命感,為全國觀眾傳遞出必勝的信念和溫暖的力量。


北京衛視《生命緣》:真實講述抗疫暖心故事


真實的影像記錄最具傳播穿透力

自2020年1月30日起,北京衛視每晚持續推出《生命緣》抗擊疫情特別節目。節目以真實影像記錄重大事件,強化傳播穿透力,為觀眾帶來了疫情救治一線真實、鮮活、感人的故事。


九個月大的嬰兒奇奇曾在與母親進京旅遊時被確診為新冠肺炎。住院期間,由於奇奇媽媽沒有攜帶太多的嬰兒用品,醫院護士們為此特地為奇奇送去小孩的輔食和日用品,讓奇奇母子感受到家的溫暖。隨著小奇奇逐漸好轉,她還一眼認出厚重防護服下的護士長,並在她的臂彎中露出笑容。


北京衛視《生命緣》:真實講述抗疫暖心故事


身穿防護服的仁心醫者成了病房裡的“代班父母”,親人般平易近人,沒有絲毫陌生感。《生命緣》的每一期特別報道,不是幾個紀實鏡頭的簡單疊加,而是用心、用情、用功地突顯醫護人員、患者、家屬之間的溫情互動,讓觀眾從中感受到溫暖的力量。


深入一線面對生命,飽含細節溫度

疫情之中,最危險的地方就是醫院前線。相較於大多數紀實節目的外圍拍攝,北京衛視《生命緣》節目組堅守疫情一線,記錄下醫護人員與患者之間觸動人心的細節。


醫務人員在接觸過患者後,反手推動工作臺,一個手勢的細節就是對安全最大的重視,避免了再次交叉感染的可能;醫生為小患者購買果泥和餅乾,甚至為在酒店中隔離觀察的孩子自費購買玩具的細節,一個職責之外的付出就是對生命最大的關愛。


北京衛視《生命緣》:真實講述抗疫暖心故事


北京地壇醫院呼吸科主任王宇因為忙於救治病人,一整天粒米未進滴水未沾,“時間對病人來說就是生命,我們犧牲時間無非就是少休息點,少吃一頓飯,跟生命比起來這都不是問題”;一位歸國疑似患者一整晚沒有吃飯,北京地壇醫院急診內科常大夫二話不說把自己的晚飯送給了她,而此時常大夫自己也已許久沒有進食。他每次聽診都先捂熱聽診器再給病人聽心音,並幫每一個病人扶正口罩。一個又一個細節被鏡頭捕捉,一次又一次感動著熒屏內外。


北京衛視《生命緣》:真實講述抗疫暖心故事


人間煙火氣,最暖凡人心。這些細節在《生命緣》的鏡頭裡,如一幅幅動人心魄的激越畫卷,治癒心靈、撫慰人心。


直擊現場面對生死,詮釋初心一片

節目直擊現場,更直擊心靈,“正在進行時”的記錄更觸動人心,現場是人們關切卻難以抵達的疫區中心,也是更多生死正在發生的地方。節目呈現疫情期間醫生的狀態,不同於人們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醫生形象,為大眾講述了醫護工作者面對生死考驗的勇敢抉擇,以影像真實描摹他們的英雄本色,詮釋他們不忘初心、勇擔使命。


北京衛視《生命緣》:真實講述抗疫暖心故事


醫生劉景院為更準確地給患者聽診,冒著危險拆開防護服戴聽診器給患者聽診。重症監護室熊大夫為82歲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李爺爺做氣管插管傷口換藥時,要在僅有0.5釐米的空間操作。為了保證動作準確無誤,他無懼暴露在大量病毒中,就在距離氣管切口不到10公分的距離,進行操作。熊大夫說:“沒有絲毫害怕的情緒,只想儘快完成手術”。這些果敢而堅定的話語,在他們日常工作中屢見不鮮。這些默默堅守奉獻並戰鬥的凡人壯舉,讓無數人為之淚目。


北京衛視《生命緣》:真實講述抗疫暖心故事


為歷史存檔,為時代留影。春暖花開,《生命緣》的故事仍在繼續。節目憑藉宏觀敘事和微觀聚焦相結合的手法,讓戰疫一線的日常真實而又鮮活,醫生與患者心靈的微妙碰撞,觀眾對生命的感激和敬畏,人性之光的閃亮與溫存,讓被口罩擋住的“中國面孔”清晰起來,中國抗擊疫情的故事感人至深,中國抗疫的努力和經驗值得尊重。


編輯 | 王海婷 佘博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