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肯錫教我的寫作武器》:如何快速寫出邏輯清晰的乾貨文

上司佈置的方案週一就要交,可到了週五卻還是沒有一點思路;網上搜集了一堆數據和案例,卻不知道該怎麼下筆;為了職級演講精心準備了幾十張PPT,彙報時領導卻說沒重點懶得看?

這大概是很多職場人的煩惱吧?如何能夠快速寫出一篇重點突出,具有說服力的文章呢?今天就分享一本實用的寫作書,書名叫《麥肯錫教我的寫作武器》。

作者高杉尚孝作為諮詢顧問,曾任職於麥肯錫,摩根大通等多家世界一流公司,回國後他專注於企業人才培訓,培訓中最受職場人士青睞的就是文案寫作課程,因為在職場中大多是靠文檔來溝通工作,如果一個人空有想法卻無法傳遞給同事和領導,那麼他的職場之路因為沒有支持的同伴會走的非常艱難。

這本書介紹了很多實用的邏輯思考方法,不僅可以用在職場寫作中,也可以用在較正式的口頭交流中;而且很多在頭條得了青雲獎勵的文章,也是按照這個思路來組織文章的。不管你是學生,職場人還是業餘愛好,寫作都是一個值得投入的技能,而且只要你有意識地多練習,寫作能力是一定會有所提升的。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這本書的要點。

《麥肯錫教我的寫作武器》:如何快速寫出邏輯清晰的乾貨文


01,如何讓你的表達更清晰?

乾貨類文章不同於小說散文,不是要讓讀者去揣摩意境,而是要儘可能讓對方快速理解。那麼最基本的就要把每句話的意思表達清楚。這裡有3個建議。

1,句子最好是主謂賓結構

多用主動句,少用被動句:比如XX被認為是最健康的減肥方式,這句話丟掉了主語,會顯得沒有依據,而缺少說服力;

最好使用主語+動詞+賓語的形式,這會刺激聽眾去思考。比如“產品多樣化”改成“xx公司把產品變得多樣”,後者會讓讀者注意到這家公司的行為,從而思考它為什麼要這麼做。

當然如果重點是其他,主語可以故意刪掉,比如很多人喜歡在說觀點前加上這個短語“我個人認為”,這是在強調你的主觀想法,不一定有事實根據,如果不是要刻意引起注意,寫文章時最好少用“我認為”這個短語。

2,根據情況選擇不同的連接詞

連接詞是一篇文章“通順”的靈魂,它可以表示句子之間的關係。比如這句話“由於市場不景氣,很多企業陷入困境,(連接詞)住房行情也下降”,如果“住房行情”是追加說明,就使用“而且”,“不僅如此”;如果是強調後者,就使用“特別是”,“尤其”;而想要表示因果,則使用“所以”,“因此”這種連接詞。如果你想表現句子間不同的邏輯關係,就要使用不同的連接詞。

《麥肯錫教我的寫作武器》:如何快速寫出邏輯清晰的乾貨文


3,儘量避免使用抽象詞語

合理化”,“多樣化”,“重新評估”,“推動”……這些詞看起來很高端,但其實非常抽象,究竟怎樣算是“合理”“多樣”,對讀者來說評判標準非常模糊。

因此句子中最好少用這些抽象詞語,多用具體的描述,去喚起讀者的感情。拿李佳琦來舉例,他形容口紅的質地時說“感覺嘴唇就是QQ彈彈的芝士果凍,好想咬一口”,這個描述相比於專業分析口紅材質,就更加生動,也容易調動購買慾。

02,如何設計文章結構

寫文章就像蓋房子,必須先畫好整體設計圖,再一步步壘磚砌牆,否則建到一半發現錯了又要推倒重來,就耗時耗力。

搭建文章結構,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三層金字塔:最頂層是全文的最終結論,稱為“主要觀點”;中間層是主要觀點的依據,稱為“關鍵觀點”;最底層是關鍵觀點的依據,稱為“次要觀點”。當然還可以往下延展,但通常三層就足夠了。而設計金字塔骨架時要注意這3點:

1,觀點數量:主要觀點只有一個,最多兩個;關鍵觀點3個最好,不要超過7個。

2、符合MECE原則:每一層的觀點“不重複、不遺漏”。比如“人”,可以按性別分為男人和女人,也可以按年齡劃分為小孩,成年,老人,但2種分類方式不能混為一起。

《麥肯錫教我的寫作武器》:如何快速寫出邏輯清晰的乾貨文

3,想不出劃分方法就用現成的,比如porter五力法,是分析產業時必備的工具:潛在進入者的威脅,替代產品或服務的威脅;供貨商的議價能力;購買者的議價能力;現有對手的競爭力。此外還有關於企業戰略的3C分析法,營銷4P, SWOT等。

在金字塔骨架上我們再去填充零件。文章最基本的零件就是句子,一個表意完整的句子就是“信息”,信息根據功能可以分成3類:

Ø 記述型---描述事物情況,即“是什麼”比如這個瓶子容量500ml。

Ø 評價型---判斷事物的好壞,即“怎麼樣”它通常和記述信息連用,記述作為評價的原因,比如這個瓶子是XX材質,所以很安全。前半句是記述型,後半句是評價型。

Ø 規範型---事物應該有的狀態或者採取的行動,即“應該怎樣”。比如經常出差的人,一定要用這個杯子。

《麥肯錫教我的寫作武器》:如何快速寫出邏輯清晰的乾貨文

而不同類型的信息使用的論證方法是不同的。

要證明一個陳述型觀點“瓶子容量330ml”。可以通過數學計算,就是因果法;也可以找工作人員來做證,就是實證法。

稱讚一個人“優秀”,這屬於評價型觀點。你需要先定義標準,證明他符合A,B,C,D多條標準,再推斷出他符合這一評價。

再比如佐證一個規範型觀點“每天都要鍛鍊”,你需要先認清對方的動機:為了減肥,身體健康,還是促進睡眠?行為背後的動機就是理由。

組合這些信息的方法有2種:自下而上,自上而下。自下往上,是先羅列底層信息,然後逐層往上提煉;自上往下則正好相反,先確立頂層信息,再逐層向下分解。

具體如何向上提煉呢?這裡有2種方法。

1) 結論法:把下層信息群作為事實依據,然後不斷提問 “所以呢?”,一步步推出最後明確的結論。注意每一次推進不要有跳躍感,否則會讓接受者產生疑惑,比如你羅列了多條關於杯子製作工藝的信息,可以推斷出這個杯子做工精細,但如果你得出結論說“這個杯子性價比很高”,就因為為缺少足夠依據,而顯得跳躍,沒有說服力。

2) 摘要法:從一組下層信息中找到共同點作為上一層信息,關鍵把具體信息抽象化。前面說過,每句話最好用具體的詞語,但提取觀點時,抽象化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如果文章裡只有具體案例,沒有觀點和結論,讀者看的只是時事新聞,並不能獲得知識乾貨。但抽象化不是刪除信息,而是去掉細節,就像把真的地球變成按比例製作的地球儀,而不是去掉某個大陸。

而向下分解的方法,就是把結論法和摘要法反過來,一個是為上層信息找理由,另一個是展開作具體說明,

《麥肯錫教我的寫作武器》:如何快速寫出邏輯清晰的乾貨文


03,如何組織文章內容?

寫文章大多都是為了解決問題,但新手容易犯的錯誤是:沒有定位清楚問題就下筆,最後內容非常散亂,重點不突出。因此作者給出瞭解決問題的3步,尤其是前面2步,可以幫助我們快速確定問題類型,有針對性地組織內容。

1, 確定問題類型

之所以會出現問題,其實是現狀和期望之間有距離,而解決問題就是想辦法去縮短差距。問題主要有三種類型,通常是解決完前者才考慮後者。

1) 恢復原狀型:一個東西已經明顯壞了,影響到了正常狀態;

2) 預防隱患型:現在看來沒有大問題,但如果放任不管,未來可能會變壞;

3) 追求理想型:現在沒什麼問題,情況也不會變糟,但是期望能發展得更好。

2, 圈定提案範圍

不同的問題類型對應不同的提案範圍,而具體的提案就應該在有限的範圍內選擇。

1)對於已經壞掉的情況,關鍵是修復:首先要【掌握狀況】,知道哪裡壞了;然後給出【應急方案】,防止現狀進一步惡化;再去【分析原因】,深入瞭解為什麼會壞;最後尋找【根本措施】復原現狀。

2)對於隱患型問題,關鍵是防止變壞:首先說明【變壞趨勢】,這是我們要預防的原因;之後【分析誘因】,也就是哪些原因會讓情況繼續變壞;隨後提出【預防策略】,最大概率降低發生概率;或者尋找【應對策略】,爭取將已發生的傷害降到最小。

3)對於理想型問題,關鍵是如何去實現:首先要【分析現狀】,明確強項和弱項;如果不太清楚想要什麼,就要先【選定理想】,最後再 【實施策略】,去實現理想。

《麥肯錫教我的寫作武器》:如何快速寫出邏輯清晰的乾貨文


3,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明確了提案範圍後,接下來我們就可以在圈定的範圍內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了。通常會先用頭腦風暴的方式,提出儘可能多的想法;然後從這些想法中,選擇3-5個和文章主要論點關聯緊密,並且可以實際執行的方案,評價這些方案的利弊和風險;最後篩選出1個核心方案,圍繞它制定具體的執行步驟。

4,講述解決問題的故事

按照解決問題的思路,我們已經可以寫出一篇條理清楚的文章了,但如果是做口頭演講的文案,就會顯得有點生硬。想要讓文案更有感染力,我們可以把解決問題的過程講成一個生動的故事。

偉大的戲劇作家羅伯特麥基說過:故事本質上就是在寫人生變化和理由,起因通常是一件事突然打破了穩定,主角想要恢復穩定,但現實卻在阻擾他,於是主觀期待和現實阻礙之間形成種種衝突,這就是故事最大的看點。照這個思路,我們可以這樣組織內容。

首先介紹一個穩定的狀況(Situation),這個狀況最好能讓讀者產生認同感;然後某件事發生,突然顛覆了穩定狀態,導致問題發生(Complication),我們需要判斷這裡的問題是前面所說的三種類型哪一種:復原型,隱患型或是理想型;下一步就是根據問題類型,定位要討論的問題範圍(Question)。接下來進入故事的核心部分——克服障礙(Obstacle),這裡通常不止一個障礙,但每次我們只聚焦一個障礙給出對應的解決辦法,這樣會讓聽眾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最後部分是收尾(Result),這裡不需要完美結局,可以留下懸念。

《麥肯錫教我的寫作武器》:如何快速寫出邏輯清晰的乾貨文

根據首字母英文縮寫,這個方法可以稱為SCQOR。SCQ前三步屬於故事的導入部分,這裡務必要緊湊,目的是為了快速把讀者代入問題情境中;O是故事最精彩的部分,通常篇幅最多;R是故事的結果,需要簡潔有力。

04,巧妙使用心理學技巧

現在我們的文章基本滿足了邏輯清晰,表達通順的要求,這裡還有5個心理學技巧,可以讓你的文案更有說服力。

1,一開始就講重點。按照金字塔結構就是從上到下:先拋出最終結論,最好是比較驚人的信息,先讓聽眾安心,再去補充信息進行說明。乾貨類文章不是懸疑小說,吊讀者的胃口只會讓他們迅速失去耐心。

2,多用隱患型問題。隱患型問題有個特點,如果放任不管,就會讓問題加劇。而人類本能上厭惡損失,也就是說相比於獲得100萬,失去100萬會更痛苦。因此相比於修理壞東西,或是追逐積極的理想,人們更關注如何消除隱患。比如女生們願意花大價錢買昂貴的美容護膚品,就是為了減緩衰老的隱患問題。

3、坦率地指出風險,但要注意說的時機。風險之所以是風險,因為它難以預測;但是我們可以估計風險的最大損失,明確的告訴對方。只要這個損失在對方的承受範圍內,這種坦率相比於遮遮掩掩,反而更能贏得讀者的好感。

4、展現方案時注意順序。大家可能聽說過“首因效應”,比如去餐廳點酒,如果服務員先介紹1萬的,再介紹5千的,你會覺得5千的很便宜;但如果顛倒順序,你就會覺得1萬的太貴。其實價格都是一樣,只是因為有了第一個價位作參考,而有了不同感受。

《麥肯錫教我的寫作武器》:如何快速寫出邏輯清晰的乾貨文

展現方案時,最好也設計上、中、下三等,讓對方有一個比較。大家通常會選擇中間的,因為它比上等的平價,又比下等的高級,顯得性價比最高,因此我們可以把希望對方選擇的放在中間。

5,強調對方在意的動機。一般來說人們在意的有2點:和自己相關的利益;或者是社會身份帶來的道德感。想要增強說服力,也可以在這兩點上下功夫。比如賣保健品的會宣傳對健康的好處,賣電動汽車的則會強調為世界環保貢獻力量。

這本書還附了很多案例來講解邏輯思考和寫作技巧,如果大家感興趣可以去讀讀這本書。在寫作中多加練習,每個人都可以寫出邏輯清晰,重點突出的乾貨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