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加快公卫“补短板”广东年内投入不少于500亿元

疫情之下,公共服务方面尤其是医疗卫生领域补短板成为各地政府的一大要务。

日前,一则“100亿改造广东省泗安医院为广东省公共卫生中心”的消息流出。一位广东卫健系统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确认了消息的真实性。

加快公共卫生领域补短板,是今年广东基建投入的一大重点。广东省发展改革委总经济师黄华东此前表示,此次疫情暴露出广东在公共卫生领域的一些“欠账”和“短板”,对此,广东已初步梳理793个补短板项目,总投资2500多亿元,计划2020年内投资不少于500亿元补“短板”。

具体而言,广东今年将加快推进一批补短板项目的建设,推动广东省公共卫生医学中心、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广东省医疗防护用品储备中心等一批项目的建设。同时,今年,省里正在制定“十四五”规划,针对这次疫情防控暴露出来的问题,要完善“十四五”规划编制的基本思路,将公共服务领域作为重点进行系统的谋划,把“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的项目纳入公共服务领域补短板的行动方案,强化补短板的项目储备。

此外,第一经济大省广东外来人口众多,尤其是像东莞、深圳等城市,人口净流入比例相当高,外来常住人口都大幅超过了户籍人口。数据显示,深圳外来常住人口为847.97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65.1%;东莞外来常住人口607万人,占全市人口的72.4%。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分析,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一个城市医院的床位数、执业医师数量都是按照户籍人口的数量来定编的。尽管这几年沿海城市也逐渐在按常住人口来配备医疗资源,但总体来看,一些外来常住人口很大的城市,配备的医疗资源还是不够。

比如从每万人拥有卫生机构的床位数来看,东莞仅为37.1张,深圳这一数字也仅为38.1张。跟武汉、成都、重庆、杭州、郑州、长沙等城市相比均有非常大的差距。因此未来这些外来人口占比高的地方,医疗卫生补短板更加迫切。

广东之外,其他地方也在积极补齐公共卫生短板。江苏省财政厅日前发布消息称,为支持省级公共卫生领域基础设施补短板,近期,省财政着力加大对省属公立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针对公立医院、公立义务教育学校以及其他无稳定收益的事业单位不得举债建设的规定,省财政及时对省属医院在建项目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并报经省政府同意,拟新增安排6.81亿元,发行使用政府专项债券2.5亿元,解决南医大附二医院和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等在建项目资金缺口,保障工程早完工早见效。

此前的3月31日,河南省卫健委印发《河南省三级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20年~2025年)》,提出未来五年新增162所三级公立医院的计划。《规划》显示,到2025年,河南省三级公立医疗机构将达到262所,其中规划新增162所(其中省级7所、省辖市级85所、县级70所),建成后,全省三级医疗机构床位数将达27.1万张。

其中,县域将成为补短板的重点。4月15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五十二场新闻发布会,河南省卫健委副主任张若石说,“河南省有80%的人口集聚在县域,因此,要满足基层群众的健康需求,必须做强县域,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印发的《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提出,要抓紧补上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暴露出来的短板弱项,推进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市政公用设施提挡升级、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