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2日 宜阳手机报

2020年4月22日 宜阳手机报

2020年4月22日 宜阳手机报 农历三月三十 星期三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全面建设高质量“富美宜阳”

==导读==

唱响防疫复工脱贫交响曲

南洼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天气】

23日 晴 20℃~6℃

【封面】

产业集聚 迸发活力

近日,洛阳众悦精密轴承有限公司员工正在检测轴承。

该企业位于县产业集聚区轴承专业园内,目前园区共入住企业52家,主要生产各种精密轴承、轴承设备、轴承模具等。产业集聚实现了上下游产业“内循环式”配套生产,形成协作配套、弥补短板、特色突出的专业园区。(田义伟)

【今日宜阳】

唱响防疫复工脱贫交响曲

防疫正关键,脱贫要收官,“两轮并行”怎么走?宜阳县开辟扶贫车间就近吸纳就业,引导贫困群众就地发展特色农业等路径,力保已脱贫户不返贫,未脱贫户充满摘帽希望。

就近找路子 就业摘“帽子”

“我们厂里防疫措施特别刚”,在宜阳县赵保镇东赵村扶贫产业园内的洛阳浩隆食品有限公司车间里机器轰鸣,女工布粉霞戴着口罩、穿着防护服、麻利地将肉片整齐码放在托盘上。

布粉霞是该县董王庄乡前村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刚脱了贫,生活有点起色,疫情突如其来。打工出不去,钱包瘪下去,咋办?扶贫车间向她伸出了橄榄枝。上班第一天,测体温、全身消毒、换防护服,“厂里管得严,上班才放心。”布粉霞笑着说。

疫情防控关乎生命,复工复产关系生计。两手抓两手硬,防疫战场上开辟出脱贫致富路子,赵保镇不是唯一。董王庄乡艾草车间里,本村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赶制广州客户定制的一批艾柱;张坞镇众荣鸽业厂区内,工人们也在忙碌着孵化幼鸽……

目前,该县已陆续复工工业企业200余家,县产业集聚区31家企业,已安置1850名贫困劳动力就业;建筑加工、制造业、服务业等行业安置贫困劳动力2000人就业;各乡镇100余个扶贫车间、扶贫产业园针对本地贫困群众开辟绿色通道,提供免费速效培训、充足防护物资,制定科学严密的防护措施,先保证工人安全,再保证工人收入,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1323人,让被疫情牵绊住外出务工步伐的贫困群众就近复工就业,家门口开通致富路。

近年,宜阳县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完成脱贫89个村、7.59万人,综合贫困发生率降至0.65%。2019年4月,顺利通过了省脱贫退出考核评估和公示,摘掉戴了20多年的贫困帽子,实现了高质量脱贫,书写了无愧于时代的“民生卷”。

今年,疫情当前,脱贫不缓。该县坚持“四个不摘、四个不减”,一边毫不松懈防控疫情,一边深入全县3948名剩余贫困人口及边缘户家中大走访,摸实情、办实事、解民忧。全力以“复”,宜阳努力做好用工企业与贫困群众的“牵线人”。一方面仔细排查全县贫困劳动力返岗情况和就业意向,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帮扶,一方面与县域内企业进行劳务信息对接,开展送岗位下基层服务周,提供上千个岗位,紧紧围绕“战役情、保生产,促就业、稳岗位”工作重心,搭建产业集聚区企业用工与农村闲置劳动力零距离对接平台,既有效解决了复工复产企业用工短缺难题,又为受疫情影响而滞留农村贫困群众、剩余劳动力谋来好出路。

同时,该县针对一些无劳动技能或技能较低、劳动能力弱的贫困群众,结合全县疫情防控、农村环境整治、公益项目管护等,积极开发防疫值班员、保洁员、巡河员、护林员、光伏电站看护员等公益岗位,参照乡村公益性岗位补贴标准给予岗位补贴,安置贫困劳动力6914名居家就业。

就地兴产业 脱贫有路子

川区群众家门口上班拿工资,那受疫情影响暂时放缓外出务工脚步,又因交通不便、没有大型扶贫车间而无法就近就业的山区贫困群众怎么办?

靠山吃山、发展绿色集体经济。宜阳县花果山乡给出了这样的回答。该乡召集因疫情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户、普通群众,在田间地头开了一场鼓舞人心的现场会:乡政府牵头,采用“直接补贴到户,每户最多不超过1万元”的模式,引导扶持群众利用山区良好生态环境发展连翘种植产业。

危中寻机,大家种植连翘积极性很高,目前共新发展连翘三百余亩,百余户贫困户、群众参与种植,预计未来挂果后,一亩年均可增收4500元。而且参与种植工作的贫困群众还可收获每天不少于五十块钱的工钱,能暂解燃眉之急。

花果山乡种下了“希望树”,韩城镇朱家沟村已经采摘了“丰收果”。村里自2018年底引进丹参种植脱贫项目,采取“党支部十合作社十农户模式”,带动贫困户15户40余人种植丹参近百亩。今年丹参喜获丰收,平均亩产值5000元,贫困户在家门口抱上了“金娃娃”,为巩固脱贫成效注入强劲力量。

韩城花果山产业花开并蒂,其他乡镇“百花争艳”。香鹿山镇忙趁春光多次召开花椒管理现场培训会,邀请技术员现场授课,39个行政村近500名花椒种植户、贫困户热情高涨积极参与,现场教学场面“火爆”;董王庄乡武坟村用花椒、连翘、柿子、水蜜桃筑起集体经济四根“顶梁柱”,全村贫困户都纳入分红范围……

近年来,宜阳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脱贫攻坚进程、乡村振兴发展。充分发挥农业大县优势,积极引导2.1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农业产业化发展,培育了董王庄乡艾草、上观乡水蜜桃、锦屏镇软籽石榴、香鹿山镇花椒、迷迭香等一批特色产业。形成了12万亩花椒、6万亩烟叶、20万亩花生、3万亩苗木花卉、8万亩优质林果,7万亩中药材,8千万袋食用菌的种植格局,全县特色种植业达到56万亩,带动6万余名贫困群众直接参与生产经营,稳定增收。建成5个特色优势专业乡镇、30个特色优势专业村,同时大力推广林药间作、林下养殖等林地立体复合经营,实现林业经济转型升级,不断推进种植业向优质高效调整,为村集体经济起跑注入不竭动力。

针对今年疫情,该县转危为机、危中寻机,创新产销对接机制,大力开展“互联网+高质量农产品”行动。借助淘宝、拼多多、苏宁、京东等知名电商平台建设宜阳农特产品专区,全面推进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落地建设一批冷链物流项目,围绕市场体系打造供应链,确保农产品既卖得出、又价格好,依托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195个电商公共服务站、46个农村淘宝点,推出宜阳特色农副产品,把贫困村、贫困户生产的土特产销往全国各地,为贫困群众顺利脱贫选好找准路子,引导扶持贫困群众动脑子想点子,早日摘掉“穷帽子”。(张珂)

魏建平到我县调研城建和扶贫工作

21日,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魏建平到我县调研城建和扶贫工作。县长张汉智、副县长王晋阳参加调研活动。

魏建平一行首先来到宜阳城市展示馆,参观了城市概况厅、历史人文厅,观看我县城市总体规划影片,详细了解我县城市总体规划、建设情况。

在南环路综合提升改造、婚庆主题公园、洛邑水城项目现场,魏建平认真听取相关负责人汇报,查看城建工作进展情况,对下步工作提出要求。他指出,要继续按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在实施城市重点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更新观念、拓宽思路,已完工的责任单位要加强后期管理,未完工的责任单位,要加快建设进度,确保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高效推动项目建设,为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推动宜阳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在柳泉镇曹坪村党群服务中心,魏建平召开座谈会,详细了解曹坪村脱贫攻坚情况,听取该村脱贫目标“1+7+2”完成情况、贫困户帮扶措施落实情况等汇报。对曹坪村脱贫攻坚工作给予精准指导。

魏建平强调,要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贫困群众真脱贫、稳脱贫、不返贫,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要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开展危房改造大排查“回头看”,查漏补缺,切实做到不漏一户一人,确保困难群众房屋安全问题落到实处;要落实好行业扶贫政策,做好低保救助工作,要加大行业帮扶力度,积极争取行业扶贫资金,确保政策精准落实到贫困村、贫困户;要做好转移就业工作,结合本地实际和市场需求进行研究谋划,发展产业扶贫;要做好政府兜底保障工作,及时足额发放各类补助,切实做到应保尽保。

针对曹坪村产业项目、村集体经济、美丽乡村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魏建平要求,要进行垃圾处理、污水处理,提升村容村貌,改善人居环境;要组建劳务公司,组织贫困户外出就业、就近就业;要进行土地整治,通过流转土地用于建设用地,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要做好村庄规划,发展特色种植大棚,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

县长张汉智详细介绍当前我县脱贫攻坚工作情况,他表示,宜阳会以此次调研为契机,扎实推进账实相符信息核查工作,做好问题整改,有力有效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进行。(李奕璇 牛婷婷)

【政务快讯】

军民共话一家亲

21日,某集团军副政委兼纪委书记沈竹君到朱家沟村,调研军地协作共同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县领导曲万涛、任伟耀参加活动。

沈竹君一行先后实地察看了朱家沟村蔬菜大棚、党群服务中心等,通过听取汇报、现场交流等方式了解脱贫帮扶及基层党建等工作开展情况,并看望慰问贫困户朱续良,询问他们生产生活情况。

2017年起,驻洛某部组织安排与朱家沟村委联系,帮助困难群众、帮扶贫困户脱贫、扶持贫困户产业发展,让该村的贫困户感受到人民军队的关怀和温暖。

沈竹君对我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成效给予肯定。他指出,集团军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政治责任、爱民工程、暖心实事,帮扶部队要主动和当地党委政府及帮扶村支部搞好对接,积极发挥军地共建的优势,全力帮扶朱家沟村脱贫攻坚、党建工作、新农村建设等各项工作;要多关心村里的贫困群众,积极开展慰问活动,营造军民一家亲的和谐气氛,切实让朱家沟村的贫困户感受到部队的关怀;军地双方要齐心协力,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把脱贫攻坚工作做好、做实。 

县委副书记曲万涛对部队给予我县脱贫攻坚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并表示我县会紧紧抓住当前发展面临的机遇,切实担负起责任,下足“绣花”功夫、补齐发展短板,确保2020年高标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周伟星)

文化旅游产品工作推进会召开

20日,县文化旅游产品工作推进会召开,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朱丹参加会议。

朱丹要求,要高度重视。要充分认识到全县五一节景区开放,政府投用旅游服务中心及大力度整合销售全县文化旅游产品的重要意义,通过展销活动,使来宜游客真正有产品带,老百姓能获益。

要克服短板。立足我县文旅产品重复种类多、特色不突出、营销手段单一、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除通过全县产品代售中心、代销处(点)进行线下销售外,要充分利用抖音、公众号、美篇、快闪等新媒体手段进行线上宣传。

要突出特色,延伸链条。宜阳文旅产品数量繁多,要优中选优,突出宜阳地域特色,要进一步向精细化、深加工方向发展,延伸产业链条。

要统筹兼顾。文化旅游产品要实行一个中心,多个分散处(点)统一营销,产品种类要相互结合、相互搭配,产品出售要统一包装、标识、价格,管理部门要成立货源调度中心,用大数据统一掌握货源分布、销售情况,统筹调配。

要严格要求。纳入展销中心的产品,要保证质量;要逐步完善。我县对产品进行整合包装、实行多点化统一销售是首次,随着经营活动的深入,销售处(点)的选址、标识牌悬挂、货源准备、运输等方面暴露出的问题要及时完善。

要鼓励创新。鼓励经营部门、景区景点、企业、单位联合经营,在产品研发、包装、策划、营销、媒体推介等方面主动向先进地区学习。

要抓好落实。各乡镇要指导属地景区、旅游重点村做好产品代售处(点)的选址、展示架购置、产品摆放等相关工作;县文旅局要统筹对所有代售点逐点进行业务指导,确保五一文化旅游产品展示营销活动顺利进行,并以五一节这个好的旅游开端为契机,不断提升宜阳旅游人气,扩大宜阳文旅产品名气,丰富宜阳旅游业态,促进宜阳全域旅游发展。

【脱贫攻坚进行时】

香鹿山镇:医疗服务升级 助力脱贫攻坚

近年来,香鹿山镇坚持以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严格落实各项惠民政策,逐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切实解决群众基本医疗保障问题,为全镇高标准、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保障。

自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以来,香鹿山镇紧紧围绕让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少生病”的目标,着力推进健康扶贫工程,精准施策,靶向攻坚,为因病致贫家庭撑起了一把坚实的“保护伞”。

加强政策宣传。组织帮扶责任人,同镇卫生院、村医一起进村入户,向群众宣传健康扶贫政策、讲解 “大病专项救治”、“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慢性病鉴定及治疗”等医疗救助政策和日常保健知识,提高群众对健康扶贫的知晓度。

强化责任落实。通过走访排查,详细掌握贫困户家庭参保、享受参保补助、家庭医生签约、住院“一站式结算”和是否合理报销等情况,对排查出的问题限期整改,确保健康扶贫真正做到“清零”,防止脱贫户因病返贫情况发生。

加大管理服务。建立家庭签约医生服务和慢性病管理制度,对患慢性病的贫困群众实行一对一规范化治疗,并实施跟踪服务。开辟贫困群众住院就医“绿色通道”,提供便捷优质服务,确保贫困群众无障碍就医。

同时,香鹿山镇高度重视医疗设施建设,建成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的镇级卫生院,内设科室10个,开放床位168张。高标准建成了31个村级卫生室,配齐配强乡村医生,打通了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一年来先后组织镇村医务人员到上级医院学习交流11次,聘请医学专家到镇村集中授课12次、开展技能培训16次,进一步提升了医务人员技能和综合素质。协调镇卫生院与河科大一附院、宜阳县人民医院、宜阳县中医院胸痛中心等医疗单位,建立远程医疗会诊系统,逐步实现了群众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的医疗目标。(李照伟)

【基层传真】

南洼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终于改到俺家了,房子一拾掇,里里外外都舒坦!”近日,在宜阳县盐镇乡南洼村,村民陈香的家正在进行屋顶、外墙和大门的改造,常年在县城打工的她,计划今年搬回村里住。

南洼村地处丘陵区,过去发展滞后,村民都扎着脑袋往外走。如今,像陈香这样打算回乡发展的村民有不少。这是为啥?

跟着南洼村党支部书记刘保国漫步街巷,白墙灰瓦的豫西民居鳞次栉比,整洁的街道、四季常青的花园、摆放有序的农具,勾勒出欣欣向荣的生活景象。随意走进一户民居,庭院内新建的水冲厕所干净、亮堂。墙面、地面贴着齐整的瓷砖,洗手盆、马桶、热水器一应俱全。

“我刚回来的时候,村里脏得不像样。”站在街前小广场,刘保国说起了南洼村的过去。2018年4月,在外打工的他回到南洼村,接过党支部书记的接力棒。“这条街过去叫‘化肥厂’,路上全是粪坑、猪圈、烟炕,开车从这条街过来,车轱辘上沾满了猪粪……”那时,他决定下大力气整治农村人居环境。

南洼村有173户635人,当年,《洛阳市美丽乡村住宅方案示范图集》汇编完成,为刘保国的改造计划提供了设计范本。拆违建、修路、治污、改厕、种树……刘保国和村干部们画好蓝图,箭在弦上。

“改造涉及家家户户的利益,光靠嘴说,不中。”刘保国说,他拿自家人“开刀”,从他伯伯家开始改造。紧接着该村班子成员、党员家庭积极行动起来,没过多久,一条美丽乡村示范街应运而生。

“加了坡顶的房子冬暖夏凉,下雨也不漏水了”“污水入地老方便,上厕所一冲就干净了”“现在这路宽了,娃子们开车回来有地方停车了”……茶余饭后,村民聊天的话题从一开始的抵触改造,变成了现在的享受和夸赞。

老百姓看到效果,争先恐后报名改造。曾经让刘保国痛下决心改造的“化肥厂”,如今硬化了路面,沿街修建了180米长、7米宽的绿化长廊,鹅卵石步道贯穿其中,成为村民家门口的小游园。

“过去又脏又乱,现在非常整洁,真得劲儿。”62岁的村民李铁炉说,村里环境好了,大家的观念也变了,垃圾都不好意思乱倒了。

眼看环境改善初具成效,刘保国还有个新计划。

“在外打工那些年,我家的地都荒了,可惜得很。”刘保国说,为了盘活土地,发展产业,去年年底,他把全村1600多亩地流转出来,规划种植血参、花椒、樱桃、柿子、冬桃等,有能力种植的村民可以搞承包,不想种的也能拿地租。

“将来种植业发展起来,形成规模,生产、采摘、乡村游不就都有了?”刘保国的这番话,在南洼村家喻户晓,老百姓对村子的明天充满希望。(洛阳日报)

渑栾高速三乡段开工

近日,渑栾高速三乡段已全线开工,渑池至洛宁高速公路北接在建的渑垣高速,向南穿渑池境,最终到洛宁与已通车的郑卢高速洛宁段相接。

三乡镇落实责任、全力配合,细化阶段任务,倒排进度计划,强化工作措施,按施工关键节点完成重点基础设施项目交地工作,保障项目顺利施工;密切跟进督导,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为项目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渑栾高速途经三乡镇河西、后院、西王、坡头、西村、可乐湾、杨屹瘩7个村,计划2022年建成通车。这也是继郑卢高速后,三乡镇迎来的第二条高速公路,届时将为全镇经济发展注入一剂强心剂。(刘瑶)

本期手机报出现的编辑差错、您对本报的意见和建议,均可发电子邮件或电话联系我们。感谢您阅读本期手机报!

线索及稿件征集邮箱:[email protected]

电话:68887404

宜阳手机报,周一、周三、周五下午6时左右发送。

主办:中共宜阳县委宣传部

承办:宜阳县融媒体中心

总值班:李炳辉

本期编辑:蔡流锦

封面:田义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