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2日 宜陽手機報

2020年4月22日 宜陽手機報

2020年4月22日 宜陽手機報 農曆三月三十 星期三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全面建設高質量“富美宜陽”

==導讀==

唱響防疫復工脫貧交響曲

南窪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天氣】

23日 晴 20℃~6℃

【封面】

產業集聚 迸發活力

近日,洛陽眾悅精密軸承有限公司員工正在檢測軸承。

該企業位於縣產業集聚區軸承專業園內,目前園區共入住企業52家,主要生產各種精密軸承、軸承設備、軸承模具等。產業集聚實現了上下游產業“內循環式”配套生產,形成協作配套、彌補短板、特色突出的專業園區。(田義偉)

【今日宜陽】

唱響防疫復工脫貧交響曲

防疫正關鍵,脫貧要收官,“兩輪並行”怎麼走?宜陽縣開闢扶貧車間就近吸納就業,引導貧困群眾就地發展特色農業等路徑,力保已脫貧戶不返貧,未脫貧戶充滿摘帽希望。

就近找路子 就業摘“帽子”

“我們廠裡防疫措施特別剛”,在宜陽縣趙保鎮東趙村扶貧產業園內的洛陽浩隆食品有限公司車間裡機器轟鳴,女工布粉霞戴著口罩、穿著防護服、麻利地將肉片整齊碼放在托盤上。

布粉霞是該縣董王莊鄉前村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剛脫了貧,生活有點起色,疫情突如其來。打工出不去,錢包癟下去,咋辦?扶貧車間向她伸出了橄欖枝。上班第一天,測體溫、全身消毒、換防護服,“廠裡管得嚴,上班才放心。”布粉霞笑著說。

疫情防控關乎生命,復工復產關係生計。兩手抓兩手硬,防疫戰場上開闢出脫貧致富路子,趙保鎮不是唯一。董王莊鄉艾草車間裡,本村工人們正在加班加點趕製廣州客戶定製的一批艾柱;張塢鎮眾榮鴿業廠區內,工人們也在忙碌著孵化幼鴿……

目前,該縣已陸續復工工業企業200餘家,縣產業集聚區31家企業,已安置1850名貧困勞動力就業;建築加工、製造業、服務業等行業安置貧困勞動力2000人就業;各鄉鎮100餘個扶貧車間、扶貧產業園針對本地貧困群眾開闢綠色通道,提供免費速效培訓、充足防護物資,制定科學嚴密的防護措施,先保證工人安全,再保證工人收入,安置貧困勞動力就業1323人,讓被疫情牽絆住外出務工步伐的貧困群眾就近復工就業,家門口開通致富路。

近年,宜陽縣始終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完成脫貧89個村、7.59萬人,綜合貧困發生率降至0.65%。2019年4月,順利通過了省脫貧退出考核評估和公示,摘掉戴了20多年的貧困帽子,實現了高質量脫貧,書寫了無愧於時代的“民生卷”。

今年,疫情當前,脫貧不緩。該縣堅持“四個不摘、四個不減”,一邊毫不鬆懈防控疫情,一邊深入全縣3948名剩餘貧困人口及邊緣戶家中大走訪,摸實情、辦實事、解民憂。全力以“復”,宜陽努力做好用工企業與貧困群眾的“牽線人”。一方面仔細排查全縣貧困勞動力返崗情況和就業意向,及時提供有針對性的就業幫扶,一方面與縣域內企業進行勞務信息對接,開展送崗位下基層服務周,提供上千個崗位,緊緊圍繞“戰役情、保生產,促就業、穩崗位”工作重心,搭建產業集聚區企業用工與農村閒置勞動力零距離對接平臺,既有效解決了復工復產企業用工短缺難題,又為受疫情影響而滯留農村貧困群眾、剩餘勞動力謀來好出路。

同時,該縣針對一些無勞動技能或技能較低、勞動能力弱的貧困群眾,結合全縣疫情防控、農村環境整治、公益項目管護等,積極開發防疫值班員、保潔員、巡河員、護林員、光伏電站看護員等公益崗位,參照鄉村公益性崗位補貼標準給予崗位補貼,安置貧困勞動力6914名居家就業。

就地興產業 脫貧有路子

川區群眾家門口上班拿工資,那受疫情影響暫時放緩外出務工腳步,又因交通不便、沒有大型扶貧車間而無法就近就業的山區貧困群眾怎麼辦?

靠山吃山、發展綠色集體經濟。宜陽縣花果山鄉給出了這樣的回答。該鄉召集因疫情無法外出務工的貧困戶、普通群眾,在田間地頭開了一場鼓舞人心的現場會:鄉政府牽頭,採用“直接補貼到戶,每戶最多不超過1萬元”的模式,引導扶持群眾利用山區良好生態環境發展連翹種植產業。

危中尋機,大家種植連翹積極性很高,目前共新發展連翹三百餘畝,百餘戶貧困戶、群眾參與種植,預計未來掛果後,一畝年均可增收4500元。而且參與種植工作的貧困群眾還可收穫每天不少於五十塊錢的工錢,能暫解燃眉之急。

花果山鄉種下了“希望樹”,韓城鎮朱家溝村已經採摘了“豐收果”。村裡自2018年底引進丹參種植脫貧項目,採取“黨支部十合作社十農戶模式”,帶動貧困戶15戶40餘人種植丹參近百畝。今年丹參喜獲豐收,平均畝產值5000元,貧困戶在家門口抱上了“金娃娃”,為鞏固脫貧成效注入強勁力量。

韓城花果山產業花開並蒂,其他鄉鎮“百花爭豔”。香鹿山鎮忙趁春光多次召開花椒管理現場培訓會,邀請技術員現場授課,39個行政村近500名花椒種植戶、貧困戶熱情高漲積極參與,現場教學場面“火爆”;董王莊鄉武墳村用花椒、連翹、柿子、水蜜桃築起集體經濟四根“頂樑柱”,全村貧困戶都納入分紅範圍……

近年來,宜陽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推脫貧攻堅進程、鄉村振興發展。充分發揮農業大縣優勢,積極引導2.1萬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參與農業產業化發展,培育了董王莊鄉艾草、上觀鄉水蜜桃、錦屏鎮軟籽石榴、香鹿山鎮花椒、迷迭香等一批特色產業。形成了12萬畝花椒、6萬畝菸葉、20萬畝花生、3萬畝苗木花卉、8萬畝優質林果,7萬畝中藥材,8千萬袋食用菌的種植格局,全縣特色種植業達到56萬畝,帶動6萬餘名貧困群眾直接參與生產經營,穩定增收。建成5個特色優勢專業鄉鎮、30個特色優勢專業村,同時大力推廣林藥間作、林下養殖等林地立體複合經營,實現林業經濟轉型升級,不斷推進種植業向優質高效調整,為村集體經濟起跑注入不竭動力。

針對今年疫情,該縣轉危為機、危中尋機,創新產銷對接機制,大力開展“互聯網+高質量農產品”行動。藉助淘寶、拼多多、蘇寧、京東等知名電商平臺建設宜陽農特產品專區,全面推進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落地建設一批冷鏈物流項目,圍繞市場體系打造供應鏈,確保農產品既賣得出、又價格好,依託縣電商公共服務中心和195個電商公共服務站、46個農村淘寶點,推出宜陽特色農副產品,把貧困村、貧困戶生產的土特產銷往全國各地,為貧困群眾順利脫貧選好找準路子,引導扶持貧困群眾動腦子想點子,早日摘掉“窮帽子”。(張珂)

魏建平到我縣調研城建和扶貧工作

21日,市委常委、市政府黨組成員魏建平到我縣調研城建和扶貧工作。縣長張漢智、副縣長王晉陽參加調研活動。

魏建平一行首先來到宜陽城市展示館,參觀了城市概況廳、歷史人文廳,觀看我縣城市總體規劃影片,詳細瞭解我縣城市總體規劃、建設情況。

在南環路綜合提升改造、婚慶主題公園、洛邑水城項目現場,魏建平認真聽取相關負責人彙報,查看城建工作進展情況,對下步工作提出要求。他指出,要繼續按照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在實施城市重點建設的同時,進一步更新觀念、拓寬思路,已完工的責任單位要加強後期管理,未完工的責任單位,要加快建設進度,確保高質量、高標準、高效率、高效推動項目建設,為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推動宜陽經濟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在柳泉鎮曹坪村黨群服務中心,魏建平召開座談會,詳細瞭解曹坪村脫貧攻堅情況,聽取該村脫貧目標“1+7+2”完成情況、貧困戶幫扶措施落實情況等彙報。對曹坪村脫貧攻堅工作給予精準指導。

魏建平強調,要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確保貧困群眾真脫貧、穩脫貧、不返貧,全力以赴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要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開展危房改造大排查“回頭看”,查漏補缺,切實做到不漏一戶一人,確保困難群眾房屋安全問題落到實處;要落實好行業扶貧政策,做好低保救助工作,要加大行業幫扶力度,積極爭取行業扶貧資金,確保政策精準落實到貧困村、貧困戶;要做好轉移就業工作,結合本地實際和市場需求進行研究謀劃,發展產業扶貧;要做好政府兜底保障工作,及時足額髮放各類補助,切實做到應保盡保。

針對曹坪村產業項目、村集體經濟、美麗鄉村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魏建平要求,要進行垃圾處理、汙水處理,提升村容村貌,改善人居環境;要組建勞務公司,組織貧困戶外出就業、就近就業;要進行土地整治,通過流轉土地用於建設用地,幫助貧困戶增加收入;要做好村莊規劃,發展特色種植大棚,壯大村集體經濟收入。

縣長張漢智詳細介紹當前我縣脫貧攻堅工作情況,他表示,宜陽會以此次調研為契機,紮實推進賬實相符信息核查工作,做好問題整改,有力有效推進脫貧攻堅工作的進行。(李奕璇 牛婷婷)

【政務快訊】

軍民共話一家親

21日,某集團軍副政委兼紀委書記沈竹君到朱家溝村,調研軍地協作共同推進脫貧攻堅工作。縣領導曲萬濤、任偉耀參加活動。

沈竹君一行先後實地察看了朱家溝村蔬菜大棚、黨群服務中心等,通過聽取彙報、現場交流等方式瞭解脫貧幫扶及基層黨建等工作開展情況,並看望慰問貧困戶朱續良,詢問他們生產生活情況。

2017年起,駐洛某部組織安排與朱家溝村委聯繫,幫助困難群眾、幫扶貧困戶脫貧、扶持貧困戶產業發展,讓該村的貧困戶感受到人民軍隊的關懷和溫暖。

沈竹君對我縣脫貧攻堅工作取得的成效給予肯定。他指出,集團軍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政治責任、愛民工程、暖心實事,幫扶部隊要主動和當地黨委政府及幫扶村支部搞好對接,積極發揮軍地共建的優勢,全力幫扶朱家溝村脫貧攻堅、黨建工作、新農村建設等各項工作;要多關心村裡的貧困群眾,積極開展慰問活動,營造軍民一家親的和諧氣氛,切實讓朱家溝村的貧困戶感受到部隊的關懷;軍地雙方要齊心協力,發揮各自優勢,進一步把脫貧攻堅工作做好、做實。 

縣委副書記曲萬濤對部隊給予我縣脫貧攻堅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謝,並表示我縣會緊緊抓住當前發展面臨的機遇,切實擔負起責任,下足“繡花”功夫、補齊發展短板,確保2020年高標準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周偉星)

文化旅遊產品工作推進會召開

20日,縣文化旅遊產品工作推進會召開,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朱丹參加會議。

朱丹要求,要高度重視。要充分認識到全縣五一節景區開放,政府投用旅遊服務中心及大力度整合銷售全縣文化旅遊產品的重要意義,通過展銷活動,使來宜遊客真正有產品帶,老百姓能獲益。

要克服短板。立足我縣文旅產品重複種類多、特色不突出、營銷手段單一、宣傳力度不夠等問題,除通過全縣產品代售中心、代銷處(點)進行線下銷售外,要充分利用抖音、公眾號、美篇、快閃等新媒體手段進行線上宣傳。

要突出特色,延伸鏈條。宜陽文旅產品數量繁多,要優中選優,突出宜陽地域特色,要進一步向精細化、深加工方向發展,延伸產業鏈條。

要統籌兼顧。文化旅遊產品要實行一箇中心,多個分散處(點)統一營銷,產品種類要相互結合、相互搭配,產品出售要統一包裝、標識、價格,管理部門要成立貨源調度中心,用大數據統一掌握貨源分佈、銷售情況,統籌調配。

要嚴格要求。納入展銷中心的產品,要保證質量;要逐步完善。我縣對產品進行整合包裝、實行多點化統一銷售是首次,隨著經營活動的深入,銷售處(點)的選址、標識牌懸掛、貨源準備、運輸等方面暴露出的問題要及時完善。

要鼓勵創新。鼓勵經營部門、景區景點、企業、單位聯合經營,在產品研發、包裝、策劃、營銷、媒體推介等方面主動向先進地區學習。

要抓好落實。各鄉鎮要指導屬地景區、旅遊重點村做好產品代售處(點)的選址、展示架購置、產品擺放等相關工作;縣文旅局要統籌對所有代售點逐點進行業務指導,確保五一文化旅遊產品展示營銷活動順利進行,並以五一節這個好的旅遊開端為契機,不斷提升宜陽旅遊人氣,擴大宜陽文旅產品名氣,豐富宜陽旅遊業態,促進宜陽全域旅遊發展。

【脫貧攻堅進行時】

香鹿山鎮:醫療服務升級 助力脫貧攻堅

近年來,香鹿山鎮堅持以群眾健康需求為導向,嚴格落實各項惠民政策,逐步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切實解決群眾基本醫療保障問題,為全鎮高標準、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提供堅強保障。

自脫貧攻堅戰全面打響以來,香鹿山鎮緊緊圍繞讓貧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少生病”的目標,著力推進健康扶貧工程,精準施策,靶向攻堅,為因病致貧家庭撐起了一把堅實的“保護傘”。

加強政策宣傳。組織幫扶責任人,同鎮衛生院、村醫一起進村入戶,向群眾宣傳健康扶貧政策、講解 “大病專項救治”、“先診療後付費”、“一站式結算”、“慢性病鑑定及治療”等醫療救助政策和日常保健知識,提高群眾對健康扶貧的知曉度。

強化責任落實。通過走訪排查,詳細掌握貧困戶家庭參保、享受參保補助、家庭醫生簽約、住院“一站式結算”和是否合理報銷等情況,對排查出的問題限期整改,確保健康扶貧真正做到“清零”,防止脫貧戶因病返貧情況發生。

加大管理服務。建立家庭簽約醫生服務和慢性病管理制度,對患慢性病的貧困群眾實行一對一規範化治療,並實施跟蹤服務。開闢貧困群眾住院就醫“綠色通道”,提供便捷優質服務,確保貧困群眾無障礙就醫。

同時,香鹿山鎮高度重視醫療設施建設,建成佔地面積1.3萬平方米的鎮級衛生院,內設科室10個,開放床位168張。高標準建成了31個村級衛生室,配齊配強鄉村醫生,打通了醫療服務“最後一公里”。一年來先後組織鎮村醫務人員到上級醫院學習交流11次,聘請醫學專家到鎮村集中授課12次、開展技能培訓16次,進一步提升了醫務人員技能和綜合素質。協調鎮衛生院與河科大一附院、宜陽縣人民醫院、宜陽縣中醫院胸痛中心等醫療單位,建立遠程醫療會診系統,逐步實現了群眾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鄉的醫療目標。(李照偉)

【基層傳真】

南窪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終於改到俺家了,房子一拾掇,裡裡外外都舒坦!”近日,在宜陽縣鹽鎮鄉南窪村,村民陳香的家正在進行屋頂、外牆和大門的改造,常年在縣城打工的她,計劃今年搬回村裡住。

南窪村地處丘陵區,過去發展滯後,村民都扎著腦袋往外走。如今,像陳香這樣打算回鄉發展的村民有不少。這是為啥?

跟著南窪村黨支部書記劉保國漫步街巷,白牆灰瓦的豫西民居鱗次櫛比,整潔的街道、四季常青的花園、擺放有序的農具,勾勒出欣欣向榮的生活景象。隨意走進一戶民居,庭院內新建的水沖廁所乾淨、亮堂。牆面、地面貼著齊整的瓷磚,洗手盆、馬桶、熱水器一應俱全。

“我剛回來的時候,村裡髒得不像樣。”站在街前小廣場,劉保國說起了南窪村的過去。2018年4月,在外打工的他回到南窪村,接過黨支部書記的接力棒。“這條街過去叫‘化肥廠’,路上全是糞坑、豬圈、煙炕,開車從這條街過來,車軲轆上沾滿了豬糞……”那時,他決定下大力氣整治農村人居環境。

南窪村有173戶635人,當年,《洛陽市美麗鄉村住宅方案示範圖集》彙編完成,為劉保國的改造計劃提供了設計範本。拆違建、修路、治汙、改廁、種樹……劉保國和村幹部們畫好藍圖,箭在弦上。

“改造涉及家家戶戶的利益,光靠嘴說,不中。”劉保國說,他拿自家人“開刀”,從他伯伯家開始改造。緊接著該村班子成員、黨員家庭積極行動起來,沒過多久,一條美麗鄉村示範街應運而生。

“加了坡頂的房子冬暖夏涼,下雨也不漏水了”“汙水入地老方便,上廁所一衝就乾淨了”“現在這路寬了,娃子們開車回來有地方停車了”……茶餘飯後,村民聊天的話題從一開始的牴觸改造,變成了現在的享受和誇讚。

老百姓看到效果,爭先恐後報名改造。曾經讓劉保國痛下決心改造的“化肥廠”,如今硬化了路面,沿街修建了180米長、7米寬的綠化長廊,鵝卵石步道貫穿其中,成為村民家門口的小遊園。

“過去又髒又亂,現在非常整潔,真得勁兒。”62歲的村民李鐵爐說,村裡環境好了,大家的觀念也變了,垃圾都不好意思亂倒了。

眼看環境改善初具成效,劉保國還有個新計劃。

“在外打工那些年,我家的地都荒了,可惜得很。”劉保國說,為了盤活土地,發展產業,去年年底,他把全村1600多畝地流轉出來,規劃種植血參、花椒、櫻桃、柿子、冬桃等,有能力種植的村民可以搞承包,不想種的也能拿地租。

“將來種植業發展起來,形成規模,生產、採摘、鄉村遊不就都有了?”劉保國的這番話,在南窪村家喻戶曉,老百姓對村子的明天充滿希望。(洛陽日報)

澠欒高速三鄉段開工

近日,澠欒高速三鄉段已全線開工,澠池至洛寧高速公路北接在建的澠垣高速,向南穿澠池境,最終到洛寧與已通車的鄭盧高速洛寧段相接。

三鄉鎮落實責任、全力配合,細化階段任務,倒排進度計劃,強化工作措施,按施工關鍵節點完成重點基礎設施項目交地工作,保障項目順利施工;密切跟進督導,營造良好的施工環境,為項目建設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

澠欒高速途經三鄉鎮河西、後院、西王、坡頭、西村、可樂灣、楊屹瘩7個村,計劃2022年建成通車。這也是繼鄭盧高速後,三鄉鎮迎來的第二條高速公路,屆時將為全鎮經濟發展注入一劑強心劑。(劉瑤)

本期手機報出現的編輯差錯、您對本報的意見和建議,均可發電子郵件或電話聯繫我們。感謝您閱讀本期手機報!

線索及稿件徵集郵箱:[email protected]

電話:68887404

宜陽手機報,週一、週三、週五下午6時左右發送。

主辦:中共宜陽縣委宣傳部

承辦:宜陽縣融媒體中心

總值班:李炳輝

本期編輯:蔡流錦

封面:田義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