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華》是馮小剛和青春的和解,刻骨銘心的回憶:誰的青春不芳華

《芳華》是馮小剛和青春的和解,刻骨銘心的回憶:誰的青春不芳華

誰的青春不芳華

馮小剛導演的作品《芳華》是他和自己的和解,是他和自己遠去的青春的和解,是他在老之將至前對青春一次深切的率性的懷念,其實作為北京老炮兒,夠範的話,應該酷酷來一句:去他媽的票房!

古人言:六十耳順。

“小鋼炮”馮小剛明年就六十了,不知北京老炮兒馮導是否準備好了耳順,乃至心順?

從電影《芳華》也許可以一葉知秋。

《芳華》是馮小剛和青春的和解,刻骨銘心的回憶:誰的青春不芳華

青春,曾經芳華

《芳華》是馮小剛和青春的和解,刻骨銘心的回憶:誰的青春不芳華

六十而耳順

浮生君愚見:人往往最執念的是自己的青春,青春有多少純真就有多少輕輕淺淺的夢迴,青春有多少激情就有多少 中年酒後的喟嘆唏噓。

一個作家或導演,青春有多少遺憾就有多少重章疊唱的文學和電影,在青春失去的,在文字裡補償;在青春錯過的,在光影中重逢。在青春迷茫的,在時光裡釋然或者消散。

那些如春花一樣明麗,春夜一樣靜美的青春時光,那些我們真實記得或是被時光重構的明淨的日子,會在某個秋日的午後,莫名其妙的,突然重現。我們早已忘卻的人會嫣然一笑,坐在你的面前,她嘴唇上細細的茸毛,一根一根,來自很遠的從前,在記憶恍惚的逆光中,是那樣的清晰。

一個真正的導演,和每個人的一生一樣,其實有兩個必須拍的電影。

一個是《青春》,自己的青春,一個是《人生》,以自己的存在的價值推及人類的存在。

《芳華》是馮小剛和青春的和解,刻骨銘心的回憶:誰的青春不芳華

青春

有人說,其實導演拍的每一部片子都是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故事重複或昇華自己的第一部作品。

浮生君愚見:因為每個人的第一部電影就是《青春》,後來,不過是一次次想回到或者重構自己的青春。

青春猶如夢境,是偉大的電影。 它夢幻而又真實,命運做的隨心所欲的劇本。自然而唯美的光影,簡單而又玄妙的場景,細節纖毫畢現,來自記憶或時光交錯,穿越的編排,使童年重現,使美好復活,相遇和幸福永不改變。

其風格或有著最清新的敘事,或者色彩詭異,形象扭曲,節奏飄忽的魔幻,一再解構現實生活,讓人驚歎的自然,平實,平衡的黑色解構,不斷重複的主題,故鄉門前壯麗的大河,城邊石牆裡古老的皂角樹。在壯麗的海灣,看美麗的晨星升起。荷葉田田的月夜,長辮子的背影是誰。童年溫軟,青春飛揚或者殘酷堅硬。乃至平凡或是偉大,乃至生老病死,乃至主義或者宗教,乃至存在。

《芳華》是馮小剛和青春的和解,刻骨銘心的回憶:誰的青春不芳華

終有一天,早上醒來在鏡子前,望著鏡中自己皺巴巴的面孔,積滿蒼老的時間,我們知道不能重回青春,一切去而不返。當年齡老去,身體衰退,激情和慾望漸行漸遠,我們必然思考:青春,如露亦如電。短暫,如此短暫的生命,我為什麼存在?

《芳華》是馮小剛和青春的和解,刻骨銘心的回憶:誰的青春不芳華

芳華

推己及人,我們必然會追問人類的存在:

宇宙是一個永恆的殘酷,萬物在這裡生長和衰榮,光年只是一個小小的邁步,在時光無盡的河流。人類已經誕生了多少個世紀,他還要存在多久?

生存的目的和意義到底是什麼。

地球,地球,我們藍色的孤舟。

馮小剛導演的作品《芳華》是他和自己的和解,是他和自己遠去的青春的和解,是他在老之將至前對青春一次深切的率性的懷念,其實作為北京老炮兒,夠範的話,應該酷酷來一句:去他媽的票房!

《芳華》是馮小剛和青春的和解,刻骨銘心的回憶:誰的青春不芳華

芳華

從青春的馮褲子到小鋼炮到老炮兒馮小剛,走過了漫長的日子。

皇城根下家國天下的抱負和衚衕根裡的痞氣是北京爺們的兩大底色,馮小剛導演曾用北京的俚語俗事來打造詼諧幽默,接地氣的京味馮氏喜劇。

作品如《編輯部的故事》,《甲方乙方》,《不見不散》,《沒玩沒了》,《大腕》,《手機》,《非誠勿擾》,說的是人話,寫的是人的日子,所以票房口碑都好。

喜劇往往用小人物的誇張和自嘲,來顯示出主流的愚蠢和虛偽,神聖的虛假和空洞。馮氏喜劇最合適的主角葛優,他的蔫壞,小油滑,更顯示出他的真誠,善良。馮小剛說:他可以一本正經地演一個非常不著調的人,說著不找四六的話,但是他的態度是,誠懇的。”

一句話:喜劇就是正話反說。馮小剛的喜劇以接地氣的方式正話反說演繹了北京爺們的《活著》,人物的性格形象投射出六,七十年代北京爺們的青春。與姜文的霸氣利落和趙寶剛的文藝抒情不同,馮小剛用了一種溫和的混不吝,以諧見正,以笑說悲,如同《非誠勿擾》用中年人的戀愛來掠影那些令人刻骨銘心的青春無邪。

馮小剛導演快到耳順的年齡了,與輕鬆詼諧的親民喜劇漸行漸遠,從《唐山大地震》到《1942》,《我不是潘金蓮》,《老炮兒》,越來越關注“情懷”。從社會問題到歷史大事件,馮小剛導演的作品越來越“嚴肅”,有用電影文以載道的意思。

在浮生君看來,馮小剛的喜劇和正劇其實和和姜文的《陽光燦爛的日子》,《鬼子來了》《讓子彈飛》,趙寶剛的青春三部曲異曲同工,詠歎了一代北京爺們的刻骨銘心青春,和因為這樣的青春形成的人生觀和人生。

《芳華》是馮小剛和青春的和解,刻骨銘心的回憶:誰的青春不芳華

青春的花開花謝

馮小剛說了:別人都向著市場,我是逆流而上。至於網上質疑馮小剛炒作,浮生君只能說:人在江湖,生不由己。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誰的青春不芳華?

一代人又一代人的電影,誰不懷念自己的青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