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孩子们从“哑巴”英语中走出来

4月初,我市召开学习泸溪经验提升全市乡村教育发展水平电视电话会议。

近年来,湘西自治州泸溪县坚持教育立县,推动教育优质资源向农村倾斜,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造了乡村教育的“泸溪经验”。

株洲长期对泸溪开展对口支援与帮扶工作,最近2年每年派出15名教学经验丰富的城区学校教师,分别前往泸溪3所乡村学校支教。

为此,本报特推出探寻“泸溪经验”的株洲元素系列报道,让我们跟随部分支教老师的足迹,一起去感受他们支教生活的酸甜苦辣以及付出与收获。

易燕:田心中学一级教师

支教学校:白羊溪完全小学

支教科目:英语

虽然离开株洲已经2周多时间,可读大二的女儿泪眼相送的场景,总是浮现在自己眼前。但这也更坚定了易燕老师那份朴实的心愿:帮助更多的乡村孩子,像女儿一样昂首走进大学校园。

2018年,易燕主动申请,来到保靖县白坪小学支教。她在湘乡一中初146班的微信群吆喝一声,短短几天,班上同学们就纷纷捐款,给白坪小学送来520套崭新的书籍,给教室安装了51台吊扇;还承诺一对一资助13名品学兼优的贫困生,一直到读完大学。

1年后,她“转战”白羊溪完小。该校位于泸溪县西部山区,距株洲约440公里,距县城也有1小时左右的车程。全校近700名学生,超过半数是父母外出打工,主要靠爷爷奶奶抚育的留守儿童。

“双休日抽空到一些学生家里去走访,最远的要翻山越岭,3个小时才能到达学校。”易老师在感叹这里孩子求学艰难的同时,更揪心的则是他们的“哑巴”英语。

原来,这里一些只有3-5个班的小学教学点,普遍没有开设英语课;即使白羊溪完小,也只有五、六年级开设英语课,而且还不组织考试。

“没有家庭辅导,缺少课外阅读,加上英语基础比较薄弱,乡村孩子生性腼腆、胆怯,很多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竟然不敢单独开口。”

为了帮助孩子们从“哑巴”英语中走出来,易老师自己掏钱购买一些小文具、小零食等,对大胆开口领读、朗诵以及用英语回答问题的同学给予鼓励。同时还与田心中学的同事们一起分享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希望用趣味性互动性的教育方式,给乡村英语课堂带去更多活力。

“有一位家住偏远的女学生,父亲在外打工时遭遇车祸去世,一直比较消沉。通过课后关心开导她,课堂上多次表扬鼓励她,现在不仅活泼开朗起来,平时还能主动跟我用英语打招呼,进行简单的日常对话。”易燕透露,她正准备联系湘乡一中的同学,看能不能把爱心延续到白羊溪完小,再资助几名品学兼优的贫困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