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明看穿了鲍毓明的脱罪诡计,却还是有人力挺他

高管性侵养女的事件持续发酵,而这期间舆论风向的转变颇令人无奈。

鲍毓明前两日抛出了一段和李星星的电话录音、9段手机录频,似乎立马逆风翻盘,网络上对于李星星暗沙射影的攻击渐渐乘了上风。其实,事情走向早就已经有专业人士预测到了——鲍毓明销毁对己不利的证据、保留对李星星不利的证据、鲍毓明合理利用法律漏洞为己开脱、李星星变成众矢之的……

看着事态沿着写好的悲剧结尾走下去,却没有停止车轮的力量,这种让人清楚意识到自己在潮流轨迹和滔滔众声里只是一粒沙的真相,也挺让人丧气的。

但是有些声音还是不该枯萎。

马粪争夺案的启示

之前薛兆丰出书捧红了一个美国著名的诉讼案例——哈斯勒姆诉洛克伍德案,薛兆丰叫它“马粪争夺案”。

这个案子说的是什么呢?

原告请了两位帮工到马路上捡马粪,马粪堆好以后又多又重拿不动,他们俩于是回去取车,第二天再来运。

而被告在第二天看见这些马粪,因为马粪上既没有标记也不确定有没有主人,被告就捡了个现成,把马粪全运回家了。

等到帮工取了车回到原地,发现马粪消失的干干净净,打听到是被告拿走的,原告一怒之下起诉被告。

法庭上,人们对马粪属于谁、应该判给谁,就和大家现在对鲍毓明事件的争议一样,各执一词。

比如有说:掉在公路上的马粪没人看也没人管,就不属于任何人,谁都可以拿走;马粪变成马粪堆,经过劳动加工,应该是劳动者所有;劳动者没有给马粪作任何标记,没有标记就不能怪别人误以为没有主人……这些说辞听起来都是理性思考,综合起来也算考虑到了所有情况。

那么,法官最后怎么判的呢?

他把马粪判给了原告,也就是雇工花费力气堆马粪的人。

为什么明明看穿了鲍毓明的脱罪诡计,却还是有人力挺他

图源网络,侵删


法官所考量的,是他的判决行为带来的长远效应。他的判决会给人们一个信号,个人劳动制造的财富到底受不受保护。

如果法官判给被告,那人们收到的信号就是劳动无意义,不受保护的累死累活就是在给别人创造财富,既然社会默许偷鸡摸狗顺手牵羊,那大家都愿意做不劳而获的那一个,;如果判给原告并对被告做出惩罚,那就没人会再觊觎别人的劳动成果了,哪怕这个劳动成果无人认领,也没人会冒领,少了投机取巧偷奸耍滑,社会风气健康,大家创造财富的意愿和积极性自然旺盛,社会也因此得到发展。

鲍毓明的障眼法

回到鲍毓明事件。这个事情不被爆出来,就是个体悲剧,随着鲍毓明的身家权势持续增长,他或许会每隔三四年就找一个快满十四岁的女孩制造个体悲剧,等她们18岁了就弃如敝屣,悲剧体量到底会多大,取决于鲍毓明什么时候彻底不行,哪方面不行都可以。

但这件事情捅破了,取得关注了。后续如何发展、鲍毓明和李星星的各自结局,就是未来人们对“睡14岁小孩到底可不可以”的界定,14岁在这里是个泛指。也许,这在以前是个不敢大动作的黑色产业链,专为权贵提供,他们还会小心遮掩自己的龌龊,他们还会恐惧东窗事发后身败名裂,但若是鲍毓明没有受到惩罚,随着他的运作,污名尽皆转移到李星星头上,此后人渣禽兽对未成年人的觊觎、侵犯将光明正大,甚至有可能,有一天演变成社会默许。

为什么明明看穿了鲍毓明的脱罪诡计,却还是有人力挺他

图源网络,侵删


事发以来,鲍毓明为什么一直是一副淡定自若的样子?因为鲍毓明运筹帷幄,他太了解如何引导事情走向,他太知道用什么激起看客的高潮,“凤凰女”“小太妹”“作女”“为利益反目的小人”,他仅仅只用一段录音就能把大家的注意力转移到李星星不完美的细节上。

公众的想象力才是鲍毓明最好的武器。人天生有通过细节脑补全貌的心理倾向,他只用几段录音和QQ截图,就可以完成李星星的形象塑造,而且,因为证据完美契合许多人最初对李星星母女的猜疑,于是他们立马深信不疑地把矛头指向李星星,浑不知自己变成了鲍毓明的提线木偶。

鲍毓明甚至都不需要任何认可和同情,他只需要公众厌恶李星星就能完美脱身。

为什么明明看穿了鲍毓明的脱罪诡计,却还是有人力挺他


这一招,在性侵案例中已经被用烂了,但它依然是性侵者最称手的武器,卸掉受害者唯一后盾,然后再施以精神攻击,这也是性侵者的代理律师们会主动提议的胜诉思路,鲍毓明驾轻就熟。

所以,不难理解我们前几日还在谴责的芝罘警官、财新网作者为何会对李星星抱有明目张胆的敌意,鲍毓明的每一步棋都是杀招,他能迷惑专业人士,也能迷惑吃瓜群众。

为什么必须要站李星星?

对于人类整体而言,最好的伦理就是让人类整体和平、稳定、繁荣的伦理。我们曾经都是孩子,我们能够顺利成长、经历完整的生命周期,要感谢周围人善意的保护、还有不曾遇到鲍毓明的好运气。如果社会允许成年人对未成年人的侵犯,那我们还有几率可以健康长大吗?想一想走在马德里街头的女性,她不是拥有美好可能的生命,她是时刻提心吊胆的猎物,想一想压抑的《使女的故事》,如果出生就意味着遭受难堪的苦难,那人类整体的长远结局就是死气沉沉地步入灭绝。

为什么明明看穿了鲍毓明的脱罪诡计,却还是有人力挺他

图源网络,侵删


不要置身事外地当个羞辱李星星的理中客,李星星的言辞的确会让部分人感觉不适,但尽皆是细枝末节,这件公案当前的主要矛盾只有一个,那就是让把李星星拖入深渊的人受到应有的惩罚。不要让李星星教育上的缺位变成鲍毓明脱罪的理由,更何况,她的教育缺失很可能始作俑者就是鲍毓明。

李星星不仅是李星星,她有可能是你母亲的少年时代,有可能是你的姐妹或儿女,有可能是你心心相惜的朋友,有可能是你曾想悉心呵护的某个女生,也有可能,是你自己。

而鲍毓明给出的一系列证据证明了什么?证明了他真的掐准时间、擦着法律的边界和一个刚满14岁的女孩发生了性关系,他真的和一个14岁女孩持续有情感肉体纠葛并对其进行洗脑,他在这个女孩年岁渐长后对这个女孩不再耐烦,以及,他知法犯法的过程中处处留了心眼,保留一切对自己有利的证据。

一旦当我们回看自身,了解情景和角色对人的失智催眠力量以后,就无法再理性苛责李星星。许多成年人分手以后才能看透自己早已经厌恶前任,但当初也还是陷在各种漩涡里不肯离去;明明对对方已经憎恶到极点,却还会被一两个甜蜜时刻打动;成年人撕破脸分手也会在午夜梦回短暂地希冀复合,一个手抖暧昧的微信就发出去了……

不要要求李星星像个没有感情的上帝,在和鲍毓明的相处中,她不可能一张口就都是对鲍毓明的控诉,她肯定会有觉得鲍毓明“还不错”、误以为自己可以和他有将来的时刻,就像每一个认为上司的刁难还能忍得下去、出轨的伴侣还能回头的人,

只要还有一丝希望就能在妥协和抗争中反复横跳,这才是人的常态,绝望透顶的人才敢破釜沉舟。

为什么明明看穿了鲍毓明的脱罪诡计,却还是有人力挺他

图源网络,侵删


这世上还有很多真正的恋童者终身隐瞒自己的性癖好,并和孩童少男少女保持距离。他们不会因为对方不懂反抗、无法反抗就肆意妄为。有人在天性和人性之间,选择了人性。不要被鲍毓明的诡计欺骗,让这群一辈子克制自己不作恶的人,在荒诞的结局中以为他们做错了。

这件事,必须先谈完对始作俑者的惩处,才能开始谈李星星的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