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戰國四名將之首,他被封為武安君,趙國該因他而滅

白起,又名公孫起,戰國時期秦國人。出自羋姓,楚國白公勝後裔,戰國時代軍事家、秦國名將,兵家代表人物。中國戰國時代軍事家、秦國名將,兵家代表人物。

他戰國四名將之首,他被封為武安君,趙國該因他而滅

白起善於用兵,與來自楚國的秦宣太后異父同母的長弟-穰侯魏冉的關係很好。白起是繼中國歷史上自孫武、吳起之後又一個傑出的軍事家、統帥,《千字文》將他與廉頗、李牧、王翦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位列戰國四大名將之首。

他戰國四名將之首,他被封為武安君,趙國該因他而滅

白起一生指揮許多重要戰役,平生大小70餘戰,沒有敗績。伊闕之戰殲滅韓魏24萬聯軍,徹底掃平秦軍東進之路。大破楚軍,攻入郢都,迫使楚國遷都,楚國從此一蹶不振。長平一戰一舉殲滅趙軍45萬人,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敵戰先例,奠定了自己被後世尊為一代名將的基礎。據梁啟超考證,整個戰國期間共戰死兩百萬人,白起據二分之一。

長平之戰,在相持三年,趙國國力跟不上換將情況下,白起秘密趕赴前線,白起面對魯莽輕敵、高傲自恃的對手,決定採取後退誘敵,分割圍殲的戰法。趙國大敗,趙括被射殺,40萬趙兵被俘虜。

白起與部下商議,認為:“40萬趙國正規部隊一旦被釋放,趙國的有生力量猶在,”於是使詐,一舉坑殺趙軍40萬降卒!只餘240個年紀小的士兵回趙國報信!

他戰國四名將之首,他被封為武安君,趙國該因他而滅

長平之戰後,此時趙國國內一片哀嚎,有生力量被滅殺,已無可用之兵,國內攝於白起威勢,人心惶惶,白起擬趁勝滅趙。但此時國相應侯范雎被韓趙派出的蘇代用重金賄賂,嫉妒滅趙成功的白起凌駕於其之上!得滅一國的不世之功。

於是范雎以秦兵疲憊,急待休養為由,請求允許韓、趙割地求和。秦昭襄王應允。韓割垣雍,趙割六城以求和,正月皆休兵。白起聞知此事,從此與范雎結下仇怨。對錯失滅趙良機,深感遺憾!

他戰國四名將之首,他被封為武安君,趙國該因他而滅

之後秦國再次發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趙邯鄲。白起認為趙國已經過了恐慌期,國力得到一定恢復,現在更舉國抗秦,各國共同抵制秦國,同時自己為帥,更會因自己坑殺戰俘,而引起趙國最大抵抗,白起對秦昭襄王說:“邯鄲實非易攻,且諸侯若援救,發兵一日即到。諸侯怨秦已久,今秦雖破趙軍於長平,但傷亡者過半,國內空虛。我軍遠隔河山爭別人的國都,若趙國從內應戰,諸侯在外策應,必定能破秦軍。因此不可發兵攻趙。”

秦昭襄王不聽,再三請白起伐趙,被白起推辭,改派王齕替王陵為大將,後大敗。後范雎以白起遲遲不肯奉命,以“其意怏怏不服,有餘言”,引起昭襄王不滿,派使者賜劍命其自刎。

他戰國四名將之首,他被封為武安君,趙國該因他而滅

秦昭襄王的不滿,不在於其有罪,昭襄王從舅舅魏冉手中拿回王權,以白起和魏冉的交情,甚至公器似用幫魏冉奪取陶邑(今山東定陶西南),為魏冉加封,擴大他的勢力。就埋下了隔閡的根源!

秦昭襄王也是一個雄才大略的人物,後來一而再再而三的令白起伐趙,白起雖然為國在先,但依然是抗令不尊。這樣更加深了秦王不滿!

秦伐趙失敗這件事,看出了白起的智慧,反面也襯托了秦王的愚蠢,以昭襄王來說,每次面對白起,肯定都是一次次對他英明形象的鞭撻。

他戰國四名將之首,他被封為武安君,趙國該因他而滅

再加上范雎的挑撥,讓昭襄王不滿達到頂點,同時,此時的秦國良將不知凡幾,白起不去,其他人也難以出頭,要知道白起後,秦國獨立領軍的將才任取!可見白起隕落,各方都樂於見到!

白起一生戰功赫赫,為秦稱霸諸侯奠定了牢靠的基礎,他唯一汙點可能就是長平一戰,坑殺了太多俘虜,當然他可以無愧於秦國!用自己的殘忍,滅掉趙國的有生力量。白起死非其罪,秦人很憐惜他,鄉邑地方都建祠祭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