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長城九大關,雁門尊崇稱第一

萬里長城第一關

萬里長城始建於20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是為抵禦塞北遊牧部落聯盟侵襲而修築的規模浩大的軍事工程,萬里長城後經歷代不同時期的擴建修建,現存的長城,多是明朝時期修建的,分佈在北京、河北、山西等15個省區,長達21196.18公里,共有大小200多個關口,其中著名的有山海關、黃崖關、居庸關、紫荊關、倒馬關、平型關、雁門關、偏關、嘉峪關九大關,而位於山西代縣的雁門關,則被譽為天下長城第一關。

萬里長城九大關,雁門尊崇稱第一

位於山西代縣的雁門關,被譽為天下長城第一關


萬里長城九大關,雁門尊崇稱第一


“三邊衝要無雙地,九塞尊崇第一關”的雁門關,已有3000多年曆史,早在《呂氏春秋》中就有記載:“天下九塞,勾注其一”,勾注就是雁門關所在地呂梁山脈的勾注山,更有“天下之險有盧龍、飛狐、雁門為之首”的說法,作為古老的軍事要塞,雁門關歷史之悠久,地形之險絕,體系之完備,地位之重要,戰爭之頻繁,雄居華夏名關要隘之首。

萬里長城九大關,雁門尊崇稱第一

地形險要的軍事要塞


萬里長城九大關,雁門尊崇稱第一


雁門關所在的雁門山,是山西呂梁山脈向晉東北延伸的部分,東與恆山相接,這裡峰巒疊嶂、山崖陡峭,東走平型關、紫荊關、倒馬關,直抵幽燕,連接瀚海;西去軒崗口、寧武關、偏頭關至黃河邊。雁門關自設關以來,歷為中國北方邊境重鎮要隘、重要的戍邊軍政中心所在地及商家貿易互往之必經,行人往來之通衢。"漢高祖北征"、"王昭君出塞"、“蔡文姬歸漢”、“隋煬帝北巡”、"宋欽徽二帝北擄"、"楊家將鎮守三關"等許多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重大事件,均與雁門關有關聯。

萬里長城九大關,雁門尊崇稱第一


萬里長城九大關,雁門尊崇稱第一


一部雁門關的歷史,就是半部腥風血雨的中國古代軍事史

作為萬里長城重要關口的雁門關,扼從廣闊中原進入漠北草原重要通道之咽喉,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早在3000多年前的西周時期,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姬幸就長期戍守雁門;戰國時期趙國名將李牧,更是常年征戰在雁門關一帶;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派遣大將蒙恬率兵三十萬,從雁門關出塞北,收復了河套地區,把匈奴趕到陰山以北,並且修築了萬里長城;漢代名將李廣、衛青、霍去病等多次出雁門北伐匈奴,打得匈奴遠逃漠北,不敢南窺漢境;唐代名將郭子儀出雁門平定了安史之亂、薛仁貴則長期鎮守雁門關,防禦突厥南犯;北宋年間,雁門關竟成為宋遼兩國的邊界線,忠勇善戰的楊家將長期鎮守雁門關,與遼軍在雁門關一線進行過曠日持久的拉鋸戰,留下許多精忠報國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從西周姬幸長期鎮守雁門關到抗日戰爭初期賀龍指揮八路軍120師雁門關伏擊戰,3000多年來,發生在雁門關一帶有記錄的的大小戰爭就多達2000起之多,一部雁門關的歷史,就是半部腥風血雨的中國古代軍事史。

萬里長城九大關,雁門尊崇稱第一

雁門關景區明月樓廣場,鐫刻有歷朝歷代與雁門關有著密切關係的帝王將相、文人名士等59位歷史名人


萬里長城九大關,雁門尊崇稱第一


千年長城第一關今日新貌

現存的雁門關長城,為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巡撫都御史李景元在古長城基址上覆築而成,但在而後的幾百年不斷的戰爭中、尤其是抗戰時期,遭受日寇的瘋狂破壞,整個雁門關僅存斷垣殘壁一片破落淒涼。2009年代縣人民政府投入3.2億元巨資對雁門關進行了大規模的修復,才有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模樣。

從兩邊排滿楊家將塑像的明月樓廣場,過古橋穿過明月樓,沿著鋪滿大石塊的道路,經過民俗村和邊貿街進入小北門,就進入了雁門關的核心景區。

萬里長城九大關,雁門尊崇稱第一

過古橋穿過明月樓


萬里長城九大關,雁門尊崇稱第一

從小北門進入雁門關的核心景區


雁門關的圍城隨山勢而建,周長5公里多,每120米建敵樓1座,此外還置有烽火臺、壕塹。城牆的南端分別與關城的東西兩翼相連,向北則沿著山脊延伸到谷底合圍,合圍處建有城門。圍城以外還築有3道大石牆和25道小石牆,起到屏障的作用。雁門關有東、西二門,皆以巨磚疊砌,過雁穿雲,氣度軒昂,門額分別 雕嵌"天險"、"地利"二匾。雄偉壯觀的雁門關長城,它有多層次景觀的立體感,幾座高大的門樓與蜿蜒盤旋的長城一道,構成十分有氣勢的立體圖,是中國明代長城的代表作,是中國長城文化、關隘文化之瑰寶。其磅礴的氣勢令人賞心悅目歎為觀止!

萬里長城九大關,雁門尊崇稱第一


眾多名人在此留下足跡和華章

雁門關不但自然景觀雄偉險峻,人文景觀也特別悠久厚重,3000多年來眾多的歷史名人在此留下行經的足跡和歷史的華章,其中包括周穆王、漢高祖、唐太宗、宋欽宗、明武宗、清光緒等22位帝王,衛青、霍去病、李靖、薛仁貴、楊業、徐達等22位將相,還有西漢王昭君、東魏蘭陵公主、隋朝義成公主、唐朝威安和太和5位出塞和親的公主。1948年毛主席在赴西柏坡途中也曾登臨雁門關並在此短暫停留。在雁門關景區明月樓廣場,也有一堵長63米、高28米的名人壁,上面鐫刻有歷朝歷代與雁門關有著密切關係的帝王將相、文人名士等59位歷史名人。天險門附近驛站的幾孔窯洞,記錄和留下這些歷史名人的歩跡。

萬里長城九大關,雁門尊崇稱第一

天險門附近驛站的幾孔窯洞,記錄和留下歷史名人的歩跡。


位於關城天險門外東側的鎮邊祠,是雁門關最具規模的建築群之一,公元1506年為紀念戰國時趙國的大將李牧而建,稱武安君廟,俗稱李牧祠。戰國時期的趙國大將李牧,是鎮守雁門關的著名戰將,他率軍大破匈奴十餘萬騎,其後十餘年,令匈奴不再敢南下犯境,人們感念他的功德,特地建祠紀念他。

萬里長城九大關,雁門尊崇稱第一


萬里長城九大關,雁門尊崇稱第一

楊家將塑像


1937年日軍佔領雁門關後,鎮邊寺遭到毀滅性破壞,僅存地基。2009年以來按原樣復建後改名鎮邊祠,成為展示姬幸、李牧、薛仁貴、楊家將等從西周至明朝2600多年間守關名將展覽館。祠內塑起33尊雄姿英發,氣宇軒昂歷代鎮守雁門關的名將塑像,塑像旁邊配有介紹其生平事蹟的簡介,遊客在這裡可以瞭解歷史、一睹這些歷代名將的風采。

萬里長城九大關,雁門尊崇稱第一


萬里長城九大關,雁門尊崇稱第一

紀念守關名將的鎮邊祠


雁門關幾千年來都是北方遊牧區與中原農耕區的分界線,它既是抗擊異族侵略的堅強堡壘,也是民族大融合的熔爐,其得天獨厚的歷史底蘊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在中國歷史上寫就濃墨重彩的一頁。

歷史風雲變幻數千年的雁門關,展現一派宏大雄渾的邊關風情,氣壯山河的長城關隘建築與悠久厚重的人文積澱,相得益彰交相輝映,使得雁門關觀光成為一次有意義的歷史文化之旅,雄關漫步,登高遠眺,3000年曆史風雲滾滾而來,昔日金戈鐵馬的烽火戰場,如今一派和平安詳,追昔撫今,令人感慨良多,更令人寬慰而欣喜,願神州大地再無戰爭,願和平的陽光永遠普照千山萬水。#頭條帶你遊中國##頭條旅遊#

萬里長城九大關,雁門尊崇稱第一


萬里長城九大關,雁門尊崇稱第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