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原來是蘇東坡的吃貨經?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原來是蘇東坡的吃貨經?

《惠崇春江晚景》北宋·蘇軾.mp312:28

來自時間詩旅

春天真的是一個萬物生髮的季節,生命萌芽,花朵綻放,樹木舒展腰身,鳥兒吐舌高唱,魚兒前後追逐,鴨子悠悠戲水,空氣中瀰漫著各種令人愉悅的香味。對於這樣的熱鬧場景,有一首詩,可以說是抓住了春天的魂魄,描寫得尤為生動。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原來是蘇東坡的吃貨經?

惠崇春江晚景

- 北宋·蘇軾 -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

註釋:(1)惠崇,福建建陽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詩能畫。《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畫名,共兩幅,一幅是此詩的鴨戲圖。(2)蔞蒿[lóu hāo]: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種。《詩經》“呦呦鹿鳴,食野之蒿。”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原來是蘇東坡的吃貨經?

為奔忙賦閒,讓生活有詩,歡迎踏上時間詩旅。剛才軼倫為大家朗誦的是北宋詩人蘇東坡寫的《惠崇春江晚景》,他寫道: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游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灘上已經滿是蔞蒿,蘆筍也開始抽芽,而河豚此時正要逆流而上,從大海迴游到江河裡來了。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原來是蘇東坡的吃貨經?


這首詩是蘇東坡的名作,尤其是“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是膾炙人口的名句,描繪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榮的景象。有一個段子說,這首詩實際寫的是好吃的東坡先生在春天又開始食指大動了,說這首詩翻譯成白話文就是:“春天終於到了,鴨子能吃了!筍子能吃了!河豚也能吃了!哈哈哈,好開森好開森!!!”聽起來有些瞎搞,不過蘇東坡的學生張耒就記載過,當時長江一帶的人吃河豚,就是用蔞蒿、蘆芽、菘菜這三樣東西一起烹煮,認為這三樣與河豚最適宜搭配,所以從這個角度看,說好吃的東坡先生寫這首詩是為了吃,似乎也有點那個意思。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原來是蘇東坡的吃貨經?


說起來,蘇東坡是一個天才,這毋庸置疑,但是他的一生可真的是命運多舛,我們以前講過,因為批評變法寫詩,他被陷害入獄,差點投水自殺,然後就是連續地被貶謫,最後被貶到最遠的海南,在那裡幾乎要餓死,靠吃野菜、煮蒼耳勉強果腹,四年後,最終撒手人寰。

但是,我們讀過東坡的很多詩了,從來沒有發現他像其他一些詩人那樣怨天尤人,相反,總是像今天這首詩一樣,“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滿懷熱情和希望,那麼,面對命運的捉弄,人世的苦痛,東坡是如何做到坦然面對的呢?

首先,他心態好,樂天達觀,在海南飯都沒有吃,他還在苦中作樂。有一天,他頭頂著一個大西瓜,在田地裡邊走邊唱,一個七十多歲的老太婆調侃說:“翰林大人,你過去在朝中當大官,現在想來是不是像一場春夢?”他不但不生氣,反而給老太太取了個外號叫“春夢婆”,跟她開玩笑。他評價自己說:”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在我眼中天下沒有一個不是好人。”儘管被貶多次,遠離家鄉,但他說:“此心安處是吾鄉”,這樣積極達觀的心態,幫他度過了各種艱險、困厄的人生境地。

其次,他非常熱愛生活。就如這首詩的“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美食就是他熱愛生活的體現,被貶到哪裡,他就吃到哪。被貶到黃州後,發現當地豬肉價賤如泥土,人們也不會吃,他就告訴當地人怎麼燉豬肉,大致是用很少的水煮開,加上醬油,文火慢燉數小時,相信你聽出來了,這就是東坡肉。被貶到偏遠的惠州後,他卻如魚得水,發誓要“日啖荔枝三百顆”,而且,因為沒錢,買不起羊肉,他就買沒人要的羊脊椎骨過過嘴癮,結果一不小心發明瞭如今風靡北京城的烤羊蠍子。每次被貶到一個地方,他就會在當地發現和發明至少一種後世以“東坡”命名的美食,你說這樣的人能整天鬱鬱寡歡嗎?

更為重要的是,他有審美的眼睛,能時時從平凡甚至苦難的世界裡敏銳地捕捉到美,愉悅性情,給自己帶來幸福感。被貶黃州後,他住在一棟又破敗又悶熱的房子裡,換做別人早受不了了,但他情有獨鍾,因為他是詩人,他能見到、感到別人即便在天堂也見不到感不到的美。他寫道:“東坡居士酒醉飯飽,倚於几上,白雲左繞,青江右回,重門洞開,林巒岔入。當是時,若有思而無所思,以受萬物之備。慚愧慚愧。”“午睡初醒,忘其置身何處,窗簾拉起,於坐榻之上,可見江中風帆上下,遠望則水空相接,蒼茫一片。”“臨皋亭下十數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家鄉水)。吾飲食沐浴皆取於此,何必歸鄉哉?江水風月本無常主,閒者便是主人。”東坡是個藝術家,他情趣豐富,精神生活因此美滿,他那審美的眼睛可以發現處處在在的美,將平凡甚至苦難的生活過得充滿詩意。

如果只是這些,東坡充其量也就是一個好玩可愛的文人,真正讓他可敬而偉大的,是他身上的儒家入世精神。不管世界如何險惡,自身如何困厄,只要能起到一絲作用,他就會施行仁道,努力讓周遭變的更好。

被貶黃州期間,他發現當地有殺害嬰兒的惡俗,因為當地人只養二男一女,如果生多了就要殘忍地將嬰兒淹死。東坡聽說後很痛苦,難過得飯也吃不下,提出要對殺嬰者繩之以法,提議救濟養不起孩子的窮人。他成立了一個救兒會,儘管俸祿微薄,但他帶頭捐錢,號召富人捐錢,貧苦的孕婦如果願意養育嬰兒,就贈予金錢、食物、衣裳。因為他的仁心和人道精神,當時的湖北鄉村,救人無數。所以,湖北的聽友們,也許你的先人就因為蘇東坡的善舉而存活了下來,你能夠來到這個世界,可能真的還要感謝蘇東坡,因此,說他是菩薩再世,也絕不為過。

在杭州期間,他關心居民用水,疏浚河道,修建水庫;關心公共醫療,將有用的藥方公之於眾,並且建立中國最早的公立醫院安樂坊,三年內治療三千位病人;在潁州,他看到成群的災民,衣不遮體,在大雪中跋涉,於是便想辦法從官倉裡拿出柴和米賑濟給難民;他看到人民因為王安石的青苗法幾乎家家破產,忍飢挨餓不算,還因欠朝廷債務而被捕入獄,於是上表朝廷,請求寬免百姓債務,廢除惡法。儘管官僚們都很淡漠,儘管他是單槍匹馬,但他堅持反覆上書,終於贏得太后支持,寬免了所有公債,救人無數。

上面的種種,是蘇東 坡為什麼經過千年依然受人愛戴和欣賞的原因。

每一個人來到世上都要面臨一個問題:“人生充滿悲劇性,因為生下來就面臨必然死的結局。而且在由生向死的人生中,命運捉弄,世事無常,現實殘酷,甚至苦多樂少,那我們該如何度過這樣的人生,去面對這樣的世界呢?”

東坡先生用自己的一生做出了最好的回答。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原來是蘇東坡的吃貨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