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議!《奇葩說》詹青雲:憑什麼媽媽要做超人?那爸爸去哪兒了?

熱議!《奇葩說》詹青雲:憑什麼媽媽要做超人?那爸爸去哪兒了?

前幾天我坐公交車,一個三四歲的小女孩跟媽媽坐在一起,一會兒人多起來,孩子媽媽就站起來給一個抱小孩的媽媽讓座。


這時候小女孩很不願意,嘴裡連連說“我要跟媽媽一起坐,我要跟媽媽一起坐,我不要別人坐我旁邊。”媽媽趕緊輕聲引導孩子,試圖抱著孩子一起坐。


旁邊一老太太咕噥著:“當媽的怎麼教育孩子的?”媽媽自知孩子行為不夠完美,低頭不吭聲。

我有一個朋友,孩子很聰明又有些頑皮,今年剛上小學一年級。幼兒園還沒什麼,進小學之後,我朋友可苦了,三天兩頭老師來找她。


今天是因為作業本髒了,明天是因為下課在校園追逐打鬧,後天是因為上課看課外書。


我朋友深感壓力巨大。但奇怪的是,雖然爸爸也在群裡,但是不管是男老師還是女老師都是一股腦來找她。媽媽們一起交流,發現大家都有同感——老師幾乎從不找爸爸,都是讓偉大的媽媽來給小孩子擦各種屁股……孩子也是,遇到問題首先是叫媽:

“媽媽,我的書包呢?”

“媽媽,我的紅領巾呢?”

“媽媽,我要喝水。”

“媽媽,我好餓。”

……

我們的媽媽實在是太強大了。


1.憑什麼媽媽是超人 那爸爸去哪了


綜藝節目《奇葩說》中經常會有一些能引起共鳴的話題,最近的一期辯題是:該不該誇媽媽是超人?


詹青雲的觀點讓人動容:

當一個身份被賦予了神聖感,是不是就意味著這類人就要承擔著和普通人不同量級的壓力?


是不是隻要被讚美、被期待,就必須全力以赴去做好自己的角色?

是不是犧牲自己、成就別人,就是超人應該做的事情?


熱議!《奇葩說》詹青雲:憑什麼媽媽要做超人?那爸爸去哪兒了?

熱議!《奇葩說》詹青雲:憑什麼媽媽要做超人?那爸爸去哪兒了?

熱議!《奇葩說》詹青雲:憑什麼媽媽要做超人?那爸爸去哪兒了?


如果孩子所有的成就都建立在強迫媽媽必須無所不能的基礎上,那我希望我的媽媽不是超人,她做個快樂的普通人就好。

網友評價:

1、我覺得肖驍開槓的時候說到了關鍵“超人是不需要努力的”,超人意味著一種絕對能力,所以阿詹說現在育兒專家們在強化身為媽媽的絕對能力,忘記了大多數媽媽只是普通人,她們必須把自己逼到極限才能勉強當一個孩子眼裡的超人,這並不是一個好的循環。


2、這個社會對女性的要求太高太高了。四個月產假後務必迴歸職場,科學餵養宣傳堅持母乳至2歲;社會要求女性獨立,婚姻關係要勢均力敵,親子關係講母嬰關係影響一生,陪伴成長只有一次。甚至眾人還會不斷打量你容顏身材是否恢復如孕前。


3、阿詹每次發言看得出都是真正想給大家傳遞一些東西,希望能讓社會改變一點點,所以哪怕會引起一些人的反感她仍舊堅持自我。


4、阿詹說得太走心了,那些不是超人的媽媽被罵慘了,比如伊能靜,我們社會在誇媽媽是超人的時候,其實就無形給那些不能做超人媽媽的女性增加了太大的壓力


5、是的!媽媽是超人還有為母則剛這類話有些道德綁架的感覺,女性真的應該首先做自己,而不是一味在婚姻中自我感動式得付出。


6、我不鼓動女權主義,但我呼籲平權。阿詹剖析的真的很到位,戳到這個社會的痛點。現在大家基本上可以做到尊重每個有能力的人,但對女性的平等對待遠遠不夠。希望那些附加在女性身上的所謂的義務能慢慢卸下,或者一起承擔起來。



2.現在當媽不容易


男人在外面工作不容易,女人在家裡帶孩子更不容易,大家各有辛苦。

孤軍奮戰,心酸唯有自己知道。兩人同一個空間,卻活在兩個世界。

為了生存,女性不得不要自己強大起來,甘心“喪偶式婚姻”。


熱議!《奇葩說》詹青雲:憑什麼媽媽要做超人?那爸爸去哪兒了?

無獨有偶,一個媽媽吐槽自己馬上也要40歲了,結婚十幾年了。

工作不輕鬆的,很忙談不上,不過她其實還是享受職場的。讓她放棄職場,不管孩子,她做不到。

老闆說出差歐洲,人家馬上走。她說,不去,她要回家帶孩子。

情人節,她有什麼,孩子的測驗卷要麼?

10年前生孩子的時候,阿姨婆婆忙進忙出,可是男人就像來做客一樣,每天拎個電腦在她旁邊做一會,遊戲打打。


她還是選擇隱忍,無聲無息承擔所有責任,縱容這種“喪偶式婚姻”。


熱議!《奇葩說》詹青雲:憑什麼媽媽要做超人?那爸爸去哪兒了?


龍應臺在《孩子你慢慢來》中說,誰能告訴我做“母親”和做“個人”之間怎麼平衡?


我愛極了做母親,只要把孩子的頭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覺得幸福。可是我也是個需要極大的內在空間的個人,像一匹野狼,不能沒有它空曠的野地和清冷的月光。


身為媽媽,我們最大的願望是給予孩子幸福, 希望孩子能夠成長為最好的自己,這需要媽媽更多的智慧和陪伴。

身為個人,我們希望可以豐富自己的人生,讓自己的人生活得更加出彩,這需要自己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拼搏。

楊瀾在給《向前一步》作的序中說,事業與家庭的平衡也是一種動態的平衡,每個人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都會有不同的優先考慮,因此不能苛求每時每刻的完美


3

我們是不是需要對媽媽更寬容些


職場媽媽常常會左手事業、右手帶娃,不得不頂著家庭和事業雙重壓力。一邊被強灌著雞湯:“你可以平衡家庭和事業”。


可是現實卻沒有說得那麼容易,你可能放棄了事業,回家照顧孩子。但是全職媽媽並沒有比職場媽媽輕鬆。


熱議!《奇葩說》詹青雲:憑什麼媽媽要做超人?那爸爸去哪兒了?

除了來自於外界的各種評判和壓力,身為母親的我們自己,是不是也不要苛求自己是個完美的媽媽?

  • 不比較,看見生命的獨特性

前幾天看到一篇反對中國現行教育模式的文章,說現在老師在微信群裡表揚孩子批評是“捆綁遊街”。特別形象。


在沒網絡的年代,父母一般一個學期才開一次家長會,被老師點名批評或者表揚也就那麼一兩次,可是現在不同了。天天可以有表揚,也天天可以有批評。


可想而知,媽媽會有多麼焦慮。在自己眼中那麼多優點的孩子,到了社會上,每分每秒都在被評價、比較。


或許,我們無法憑一己之力去改變他人的想法,但是,在這種強調競爭而不是協作的氛圍裡,我們是不是需要不斷地告訴自己和孩子:

每一個生命都值得尊重。

每一個生命都擁有至高無上的價值,無法被比較。


無論我們做得多麼好,我們都很有可能成為孩子眼中那個不夠完美的原生家庭。索性,盡力就好,相信自己是一個好媽媽,相信孩子身上的閃光點。


愛他,陪著他慢慢長大就好。


  • 相信自己,相信孩子

在綜藝節目《媽媽是超人》中,有一集伊能靜的女兒小米粒不慎從高處摔落下來,伊能靜急得自己打自己耳光,並哭得泣不成聲。


雖然能夠深深地理解她,但也心疼她,好希望她能夠放鬆一些,對自己更體貼一些。有時候,看起來不那麼完美的媽媽,反而讓孩子感到真實和有力量。


孩子雖然小,但是並不意味著他們沒有理解力,如果媽媽超負荷地讓自己運轉,卻不告訴他自己在承擔著什麼,在孩子眼中,很容易認為這一切都是輕而易舉地能辦到的,他也無法體會到媽媽的努力。


如果我們在很多事情中能夠邀請孩子參與進來,並且真實地表達自己遇到的困難和過程中的脆弱,甚至是尋求孩子的幫助,孩子將會成長的更有責任感,更感恩。


有人說,這或許是中國女人感覺到最辛苦的時代。


好員工、好老闆和好媽媽、好妻子之間的衝撞一直折磨著中國女性,缺乏保障的大環境更是讓人感覺到深深的不安。而女性在媽媽這個角色上的付出和努力,往往並不能被看見,也並未得到足夠的尊重和理解。


或許,我們整個社會,都需要為育兒這件事情,提供儘可能的資源和保障,支持我們的媽媽,而我們媽媽自己,也需要卸下那些內心的包袱,允許自己做個普通媽媽就好


因為,在孩子眼中,媽媽就是媽媽,不管她是怎樣的媽媽,他都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