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大事年表之三(931年-940年)

五代十国(907-979)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是对五代(907-960)与十国(902-979)的合称。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定都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武平等十余个割据政权被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

五代十国大事年表之三(931年-940年)

长兴二年(931)

正月,后唐以沙州节度使曹议金兼中书令。二月,后唐依中书之请,命国子监集学人刻《九经》;后唐赐耶律倍姓东丹,名慕华,为怀化节度使、瑞、慎等州观察使。三月,后唐横海节度使、同平章事孔循去世。时年47岁。四月,王延禀风闻王延钧染疾,率子王继雄领水军自建州袭福州。五月,王延钧杀王延禀,复其本姓名周彦琛。闰五月,后唐杀枢密使安重诲并其二子。九月,后唐改赐东丹慕华为李赞华。十二月,后唐开铁禁,许百姓自铸农具及日用器具,秋夏田每亩征农具钱三钱。

长兴三年(932年)

正月,后唐因党项经常劫掠灵州至邠州一线及方渠镇的外国使臣及入贡者,以静难节度使药彦稠、前朔方节度使康福领兵讨伐。二月,药彦稠等破党项十九族。三月,吴越王钱镠去世,时年81岁,第七子钱传瓘即位,更名为钱元瓘。五月,后唐东川节度使董璋入侵西川兵败被杀,东川节度使孟知祥吞并东川。

七月,朔方击退夏州党项的袭击;武安、静江节度使马希声去世。八月,湖南六军使袁诠、潘约迎马希范为武安、静江节度使。九月,后唐以马希范为武安军节度使兼侍中;后唐卢龙节度使赵德钧筑成三河城。十一月,后唐征史于江南,以石敬瑭为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兼大同,振武、彰国、威塞等军蕃汉马步总管,加兼侍中。

长兴四年(933年)

正月,闽王延钧称帝,更名为王鏻,国号大闽,建元龙启。二月,后唐以孟知祥为东西两川节度使、蜀王;定难节度使李仁福去世,其子李彝超为留后。三月,后唐以原延州节度使安从进为夏州留后,以李彝超为延州彰武军留后,李彝超拒不奉召。八月,唐明宗病重,以秦王李从荣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位在宰相之上。

五代十国大事年表之三(931年-940年)

九月,后唐加宣徽使、判三司冯赞同中书门下二品,充三司使。十月,李彝超上表谢罪,后唐以其为定难节度使。十一月,秦王李从荣叛乱被杀,唐明宗病情加剧而死。十二月,唐明宗第三子宋王李从厚即皇帝位,改次年为应顺元年。同年,蔡国公、广成先生、前蜀道士杜光庭去世,时年83岁,著有《虬髯客》等;诗僧齐己圆寂,时年74岁,著有《白莲集》。

应顺元年、清泰元年(934年)

正月,后唐以马希范为楚王;吴兵围建州,闽太宗王鏻派张彦柔等率军救援,吴军大败,遣使与闽求和;蜀王孟知祥于成都即帝位,国号蜀,即后蜀高祖。二月,吴帝杨溥以吴人多不欲迁都,罢迁都之议;后唐迁唐明宗养子潞王李从珂为河东节度使,以泽王李从璋为凤翔节度使,李从珂随即起兵叛乱。三月,李从珂攻入长安,后唐大军投降,唐闵帝出逃魏州(大名)。

四月,后蜀大赦天下,建元明德;唐闵帝在卫州(河南汲县)被李从珂派人杀死,年仅21岁;李从珂即皇帝位,即后唐末帝,改元清泰;唐末帝即位后,大肆敛民财赏军;后唐山南西道节度使、武定节度使投降后蜀。五月,后唐阶州刺史赵澄投降后蜀。七月,后唐以太常卿卢文纪为相;蜀高祖孟知祥去世,其子东川节度使孟仁赞更名孟昶即帝位,即后蜀后主。八月,后唐以前尚书左丞姚觊为相。九月,唐军围攻兴州、阶州、文州,无功而返。十月,后唐罢刘煦、李愚相位。

五代十国大事年表之三(931年-940年)

清泰二年(935年)

正月,闽国大赦,改元永和;后唐夏州定难节度使李彝超去世。三月,后唐以李彝超之兄李彝殷为定难节度使。九月,吴帝杨溥加尊号,大赦天下,改元天祚;蜀金州防御使全师郁攻唐金州,防御使马全节尽私有资财供军,出奇兵打退蜀军。十月,闽惠宗王鏻被长子王继鹏杀死,王继鹏继位,改名王昶,即是闽康宗,改次年为通文元年;吴国加执政徐知诰尚父、太师、大丞相、天下兵马大元帅,进封齐王,以升、润、海等十州之地为齐国。几乎相当于吴国一半的版图。十一月,后唐以马全节为横海留后;闽康宗杀拥立功臣李仿。

清泰三年(936年)

正月,齐王徐知诰建元帅府,设官职。五月,后唐迁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为天平军节度使,石敬瑭随即谋反;后唐派建雄节度使张敬达、义武节度使杨光远、安国节度使安审琦、保义节度使相里金等率军平叛。石敬瑭见后唐大军压境,向契丹称臣,并以父礼事契丹帝耶律德光,以事成之后割燕云十六州为条件,争取了契丹倾国相助的承诺。九月,耶律德光率五万铁骑,号称三十万大军南下,屯兵晋阳,唐军大败。

十月,后唐紧急征集义军补充兵源;耶律德光册封石敬瑭为大晋皇帝,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改元天福。十一月,吴国以金陵为东都。闰十一月,杨光元杀死张敬达,投降契丹;彰武节度使杨汉章被杀,当地豪强刘景岩自称留后;安远节度使卢文进投奔吴国;石敬瑭兵入洛阳,唐末帝李从珂率后唐皇室自焚而亡,后唐亡国。十二月,大义宁通海节度使段思平会合黑爨、松爨三十七蛮部,自石城攻大理,大义宁帝杨干贞兵败出逃。同年,高丽王王建统一朝鲜半岛,设二京、六府、九节度、一百二十郡。

五代十国大事年表之三(931年-940年)

天福二年(937年)

正月,齐王徐知诰改金陵为江宁府,设立宗庙社稷,牙城称宫城,厅堂称殿,百官如天子之制,如国中之国。二月,吴国正式册封徐知诰为齐国王;后晋云、应二州耻臣契丹,部将纷纷南归。三月,徐知诰改名徐诰;安南节度使杨廷艺被杀,皎公羡代为节度;后晋册封钱元瓘为吴越国王。四月,钱元瓘再次即位建国。五月,徐诰用谋士宋齐丘之计,欲联合契丹共取中原,遣使节与契丹修好;后晋封天雄节度使范延光为临清郡王。

六月,范延光起兵反晋,石敬瑭命洛阳巡检使张从宾发数千河南府兵攻范延光。张从宾反被范延光策反,杀石敬瑭之子河阳节度使石重信,又领兵入洛阳;杀东都留守石重义等;闽康总王昶百役繁兴,用度不足,命吏部侍郎、判三司蔡守蒙卖官敛财。七月,张从宾、符彦饶孟、滑两镇相继反叛,后晋朝野震动。八月,吴帝杨溥下诏禅位于齐国王徐诰。九月,范延光战败投降,后晋以范延光为天平节度使,以杨光远为天雄节度使。

十月,闽康宗王昶命其弟王继恭上表于晋,告以嗣闽位之事,并请于后晋都城设邸店,至此复与中原通好;徐诰即皇帝位,改吴天祚三年为升元元年,国号大齐,并尊杨溥为高尚思玄弘古让皇帝,追尊徐温为太祖、谥曰忠武皇帝。以建康为西都,以广陵为东都。十一月,后晋封马希范为江南诸道都统,制置武平,静江等军事。十二月,后蜀大赦,改明年为广政。同年,段思平建国大理,建元文德,后改元神武,以大理为都城。

五代十国大事年表之三(931年-940年)

天福三年(938年)

三月,后晋下令禁民私下铸造铜器,限诸道荐官。八月,契丹派使者至南唐,南唐左丞相宋齐丘劝南唐前主李升,利用此机会离间后晋与契丹的关系,刺杀契丹使者。十月,后晋因大梁为南北水陆交通枢纽,便于漕运,遂建东京于汴州,以汴州为开封府,以原东都洛阳为西京,西都长安为晋昌军。

十一月,石敬瑭对契丹称儿皇帝,不许幽州内附;许公私有铜者铸铸,文为“天福元宝”;吴逊帝杨溥去世,时年38岁,谥号睿皇帝;契丹大赦,改元会同。同年,后蜀铸铜钱,"广政通宝";安南节度使杨廷艺部将吴权自爱州(越南清化)举兵,杀死皎公羡,南汉出兵援救,大败而归,吴权从此代管安南。

天福四年(939年)

正月,后晋灵武节度使张希崇去世,由义武军节度使冯晖继任。三月,后晋册封回鹘可汗仁裕为奉化可汗。四月,后晋废枢密院,枢密院印交中书门下;加楚王马希范天策上将军,听开府置官。七月,闽康宗王昶被杀,叔父王延曦袭位,即是闽景宗,改名王曦,改元永隆,向后晋称臣;七月,后晋下令禁私人铸钱,统由官府铸造;修新定编敕。八月,溪州刺史彭士愁率领奖州、锦州蛮万余人寇楚辰州、澧州,并派人向后蜀求援兵。

五代十国大事年表之三(931年-940年)

九月,楚王马希范命刘京、廖匡齐率军讨伐彭士愁。十一月,刘京攻溪州,彭士愁兵败,弃城保山寨,刘京搭梯栈登绝壁围攻,廖匡齐战死;马希范开天策府,效仿唐太宗开天策府文学馆置学士,以幕僚拓跋恒、李弘皋、廖匡图、徐仲雅等十八人为学士。十二月,南汉宰相赵光裔去世。同年,徐诰恢复李姓,改名为李昪,自称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孙,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

天福五年(940年)

正月,彭士愁请降于楚,纳溪、锦、奖三州之印;早已有间隙的闽景宗王曦与弟建州刺史王延政,终于刀兵相见,互相攻伐。二月,楚军回长沙,从此诸蛮臣服于楚,楚王马希范立溪州五千斤铜柱纪念;沙州归义军节度使曹议金去世,后晋赠太师,以其子曹元德袭归义军节度使。四月,后晋以前横海节度使马全节代李金全为安远节度使。

五月,李金全在宠吏胡汉筠的劝说下举安州叛晋附南唐,晋以马全节率汴、汝、洛等十二州兵力讨李金全。九月,后晋废翰林学士院,所掌之事归中书舍人。十一月,后晋封王曦为威武节度使,闽国王。同年,闽广度僧人,南唐于庐山白鹿洞建学馆,置田供给学员用度,由李善道为洞主,号"庐山国学"。同年,赵崇祚编成诗集《花间集》;可洪撰成《大藏经音义随函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