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突出:選擇傳統手術還是微創,醫生告訴你答案。

平時門診遇到腰腿痛的病人:

場景一:45歲男性,職業司機,妻子攙扶進來,看過片子,再結合疼痛麻木情況,腰椎間盤突出診斷明確,醫生說可以手術,有微創和傳統開大刀,患者一聽手術就沉默了,家屬說其他不是問題,主要是動手術有沒有後遺症之類的,你說的微創會不會動不乾淨,有沒有什麼藥讓突出的組織退回去……

場景二:23歲在讀大學生,母親陪同來看病,腰痛得直不起來,片子和症狀很符合,診斷明確,在手術選擇上這個患者沒有猶豫,直接選了微創,他說刀口小創傷小恢復快,醫生說……

從上面的案例我們可以得出大眾關於傳統和微創手術的概念模糊、利弊不好權衡和常見的槓桿撬地球類的想法 。那麼究竟傳統和微創區別在哪裡?

首先我們回顧一下腰間盤突出

腰椎間盤突出:選擇傳統手術還是微創,醫生告訴你答案。


腰椎間盤突出症主要是因為腰椎間盤各部分(髓核、纖維環及軟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後,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間盤的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從破裂之處突出(或脫出)於後方或椎管內,導致相鄰脊神經根遭受刺激或壓迫,從而產生腰部疼痛,一側下肢或雙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臨床症狀。腰椎間盤突出症以腰4~5、腰5~骶1發病率最高,約佔95%。

傳統的手術方式就是從定位的病變節段作一個6—7cm手術切口,像剝洋蔥一樣慢慢地到達病灶:

(一)

腰椎間盤突出:選擇傳統手術還是微創,醫生告訴你答案。


(二)

腰椎間盤突出:選擇傳統手術還是微創,醫生告訴你答案。

缺點就是局部肌肉韌帶損傷重,可能遺留慢性腰痛;而優點就是視野寬,能直視病灶。

那麼微創椎間孔鏡呢

腰椎間盤突出:選擇傳統手術還是微創,醫生告訴你答案。


椎間孔鏡與脊柱內窺鏡類似,是一個配備有燈光的管子,它從病人身體側方或者側後方(可以平可以斜的方式)進入椎間孔,在安全工作三角區實施手術。在椎間盤纖維環之外做手術,在內窺鏡直視下可以清楚的看到突出的髓核、神經根、硬膜囊和增生的骨組織。然後使用各類抓鉗摘除突出組織、鏡下去除骨質、射頻電極修復破損纖維環。手術創傷小:皮膚切口僅7mm,如同一個黃豆粒大小,出血不到20ml,術後僅縫1針。 是同類手術中對病人創傷最小、效果最好的椎間盤突出微創療法。

孔鏡技術就是從側方小切口進入突出的病灶位置,在醫學上所謂的“”安全三角”區域操作,咬除突出壓迫神經根的間盤組織,最後修復突出那個纖維環孔。

腰椎間盤突出:選擇傳統手術還是微創,醫生告訴你答案。


優點損傷小、恢復正常生活週期短;缺點就是鏡下操作難免有視野盲區不好剔除突出組織。

回到開頭的第一個案例,經過規律保守治療無效,手術在所難免,而這個時候一味地僥倖心理,或者總是想去嘗試一勞永逸的所謂方子,不但身體遭受了痛苦,金錢也損失了,所以必須樹立一個正確的疾病救治心理,醫生不誇大,患者不誇張,實事求是;而第二個案例,患者可能手術做了都還是懵的,因為患者年輕、心急,聽到微創、恢復快等字眼就迫不及待,這也是魯莽的,正視疾病,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

#健康科普挑戰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