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絕症”已在多地出現,輕則減產,重則絕收,不得不防

最近幾天,冷空氣頻頻來襲,並且,還伴有降雨或降雪。但冷空氣過後,暖溼氣流又迅速北上,從而使小麥田間出現了“高溼高溫”的氣候環境。在這種“高溼高溫”的田間環境下,非常容易誘發小麥莖基腐病。

小麥莖基腐病是小麥生產過程中的一種嚴重的土傳病害,被稱為小麥的“癌症”,因此,對小麥生產的危害非常大。小麥被病菌侵染後,生長緩慢,植株矮小瘦弱,在小麥開花授粉後會明顯表現出穗粒數減少,穗粒質量下降,並形成白穗的症狀,發病嚴重的地塊會顆粒不收,從而直接影響小麥產量和質量。

這個頑症通常有兩個發病高峰期:在暖冬的情況下,一般2-3月中旬會出現第一次發病高峰;第二個高峰則有可能發生在徹底回暖後的4月中旬至5月中旬之間。小麥田一旦發病,其病株率一般可達60%以上,嚴重發生的地塊,一般可達84.2%,從而造成小麥嚴重減產。

小麥“絕症”已在多地出現,輕則減產,重則絕收,不得不防

危害特徵

小麥莖基腐病是一類複合侵染性病害,一般因假禾穀鐮刀菌、禾穀鐮刀菌、黃色鐮刀菌和燕麥鐮刀菌等多個鐮刀菌種侵染小麥莖基部而引發該病。

該病既屬於典型的土傳病,也可以通過種子進行傳播。一般情況下,病菌孢子能夠在土壤中存活過冬,當溫度適宜時便會在土壤表面萌發,病原菌一般從小麥根部和根莖結合部侵入,主要侵染小麥的主莖和分櫱莖,然後隨著小麥的生長髮育而擴展至小麥莖基部。並且,該病還具有多次侵染小麥的特點。

小麥莖基腐病發病前期的明顯特徵就是小麥根部發生褐變,根部1-2節呈褐色。如果沒有及時防治,後期(一般在灌漿期)小麥的上部穗出現枯白穗,穗小籽少,其根部則會出現容易折斷的現象。如果發病非常嚴重,往往會導致小麥死亡。

小麥“絕症”已在多地出現,輕則減產,重則絕收,不得不防

防治方案

由於莖基腐病堪稱小麥的絕症,因此,在發病後不太容易治療,一般情況下,應重點做好預防工作。依據小麥大戶的種植經驗,可採用以下介紹的方法進行預防。

1、輪作換茬。農村有句俗話:種地沒巧,三年兩倒。說得意思就是在種植農作物時要注重輪作換茬。如果發現小麥田裡已經發生過莖基腐病害,就必須進行輪作,可將小麥田改種幾年大豆、棉花、大蒜、圓蔥等經濟作物。以便使病菌因缺乏寄主而“餓死”。待種植幾年經濟作物後,再改種小麥和玉米。

這兩年,許多地方都在推廣秸稈還田,殊不知,這樣會導致小麥秸稈的帶菌殘體在土壤中不斷累積,從而使小麥莖基腐病害的發生越來越嚴重。

2、選用抗病品種。不同的小麥品種對莖基腐病的感染率有明顯的差異。因此,最好選擇抗病基因優良的小麥品種進行種植,譬如,華育198等。

3、播種前使用殺菌劑對種子進行處理。可以採用種子包衣或藥劑拌種。藥劑一般可選用:咯菌腈+精甲霜靈;多菌靈+苯醚甲環唑;咪鮮胺銅鹽+精甲霜靈;多菌靈+嘧菌酯等進行拌種,能夠非常有效地預防小麥莖基腐病的發生。

4、藥劑處理土壤。在耕地前,可採用低毒廣譜殺菌劑如高錳酸鉀、代森錳鋅、多菌靈、甲基託布津等藥劑進行土壤處理。耕地後,可選用以上介紹的兩種藥劑兌水後均勻噴霧垡面,然後再翻耕一遍土地即可。

5、培育壯苗。可採取適時播種,多施磷鉀肥和鋅肥,及時防治地下害蟲,適時澆水補墒等多種措施,促使苗齊苗壯。一般情況下,小麥壯苗則不容易感染髮病。

6、在小麥返青起身期進行噴藥控制。可採用嘧菌酯、苯醚甲環唑、惡黴靈、甲霜惡黴靈或戊唑醇、咯菌清等兌水順壟噴霧,用以控制病害的擴展或蔓延。

7、及時清理病殘體。在夏收或秋收時,最好將小麥秸杆或玉米秸杆徹底清出病田外,不要再直接利用秸稈還田了。

小麥“絕症”已在多地出現,輕則減產,重則絕收,不得不防

小麥莖基腐病一旦發生,將會對小麥的產量造成很大影響,並且,發病越晚越難以防治,因此,在小麥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應密切注意該病的“動向”,儘量做到早發現,早防治。用以確保小麥不減產或少減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