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一向都很開放和膽大,可為什麼卻在RCEP問題上“退縮”了呢?

卞競婉


莫迪確實是一位有膽量並且有改革想法的政治家,不過相比於他在印度國內的一些改革措施,加入RCEP對於莫迪政府而言顯然是具有更大的不確定性,為了避免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結果,也為了防止印度國內產業受到衝擊,所以莫迪選擇了保守的政策。


(莫迪)

RCEP的談判已經進行了7年的時間,印度作為問題最多的一個國家,它是協議談判時間漫長的一個主要原因,而印度最終也還是沒有加入RCEP,難怪馬來西亞總理會說印度純屬是在浪費大家的時間。印度方面的顧慮主要也就是擔心關稅的降低會導致印度國內的產業遭受衝擊,因為印度國內的經濟結構本身就存在嚴重的問題,它很難跟其它國家進行競爭,在同樣關稅的情況下外國的商品可能比印度國內的質量更好也更實惠,所以印度不敢輕易放開關稅。

有些國家是可以通過開放倒逼國內改革的,但是由於印度的經濟結構存在很大程度的扭曲,所以開放不僅很難倒逼印度的改革,它反而可能讓印度大批企業遭遇危機。而且作為一個經濟落後的國家,印度一直存在較大貿易逆差,關稅的降低有可能讓印度貿易逆差進一步擴大,而印度這樣的國家是很難承受太大規模貿易逆差的,這也是莫迪政府不敢貿然加入RCEP的一個重要原因。


除了莫迪自己的考慮之外,印度國內最大的反對黨國大黨也是堅決反對印度加入RCEP,國大黨認為印度如果加入RCEP就是拋棄了自己的農民、牧民和工廠。如果莫迪同意印度加入RCEP,一旦未來協議的簽署給印度帶來問題,到時候反對黨必然會拿這事兒抨擊莫迪,為了防止自己遭遇執政危機,莫迪也不敢輕易加入RCEP。實際上莫迪的擔憂也不是毫無依據,印度國內經濟結構確實存在很大的問題,關稅是保護印度國內企業的一道重要屏障,在RCEP沒有完全滿足印度要求的情況下印度選擇暫時不加入,這在某種程度上符合印度人的利益。
(莫迪打掃印度大街)


莫迪沒有同意讓印度加入RCEP,這說到底其實就是因為印度對自己還沒有信心,很多東西都是具有兩面性的,印度不加入RCEP或許能夠保護一些印度企業和農民,但是這也會讓印度錯過一次發展的機遇。未來莫迪只能是先努力推動本國的經濟改革,只有讓印度經濟結構不斷改善並且讓印度的經濟實力逐漸增強,等印度的企業能夠跟其它國家的企業進行同等條件競爭的時候,印度就有信心擁抱更大的自貿區和更自由的貿易。


李姓先生


無論怎麼開放和膽大在rcep上謹慎都是印度領導人的正確選擇,雖然我們看來不是很理解。

首先要知道的是,rcep一旦談成,對於印度的輕工業特別是日用品工業來說是一個致命的衝擊,因為一直以來印度的經濟發展非常的不平衡,日用品方面發展的非常積累,導致國內日用品價格非常的高,如果市場開放,那麼來自中國和東南亞的日用品百貨進入印度市場,會將印度民族工業的日用品領域完全擊垮。

對於印度來說,實際上如果從非常長遠的考慮,rcep談成是對印度經濟有幫助的,這樣能夠降低印度市場的消費價格,助推經濟發展,並且印度和中國的經濟是有互補的,也就是說這對於兩國都是好處。但是短期內肯定是要付出很大的代價。還有一個要知道的,就是印度一直夢想擁有像中國一樣的全產業鏈工業進展,所以他肯定不會希望日用品方面的輕工業被摧毀的。

另一方面就要考慮莫迪面臨的情況了,莫迪由於稅改在國內的支持度有明顯的下降,現在又面臨大選,他肯定不會將自己的前途放在賭桌上進行賭博,如果加入rcep,短期內經濟承受了大量的衝擊,那麼他的支持度肯定進一步下降,對於大選來說是致命的。

所以莫迪現在無論是從自身考慮還是印度經濟考慮,都沒有迅速接受rcep的可能性。


諮詢師天生


十五國都同意就差印度了。馬哈蒂爾大罵印度浪費時間,因為這場談判耗時七年,印度欲拒還迎的態度嚴重影響了進度。

最終印度還是選擇了放棄,說明三哥還是不自信。雖然印度的民族自豪感與日俱增但實際底氣不足。

近年以美國為首實施印太戰略,突出了印度的地位。而印度連續幾年GDP增速超過中國,最高達到7.2%,西方國家頓時開始鼓譟起來,作為世界最大的民主國家,西方人認為印度經濟的成功是西方民主制度的成功,尤其那麼大的國家,人口基數堪比中國,因此西方一口咬定印度在不遠的將來必將超過中國甚至美國。這種宣傳無疑是西方國家當前的戰略,可能他們自己都不相信,但是對於定力不足的阿三而言,他們真信了。

目前印度的GDP不到三萬億美元,這個數字是按照他們的計算法統計的,肯定水分很多,姑且認為是對的,但也僅相當於中國的五分之一。中國是整整經歷了四十年不間斷的增長才達到現有規模,而且年增長率超過百分之十的年份屢見不鮮,但是剛開始西方並沒有當回事。美國人把中國拉入WTO,出發點絕不是幫助中國振興經濟,他們策劃的是用大量進口產品搞垮中國經濟,助推中國發生顏色革命。但是與狼共舞的中國卻成為一隻虎,直到2008年後西方才開始驚呼,他們十分驚訝中國的快速進步,也極其擔心中國的強大會威脅到他們的優勢地位。事實上如果西方真是誠心幫助中國,有什麼好擔心的呢?看來虧心事做多了就會擔心鬼敲門。

李光耀說過,歐美強國的高福利體系難以為繼,最終會瓦解,原因就是東亞國家的整體崛起會削弱他們的競爭力。RCEP其實是一箇中國主導的區域經濟體,堪比歐盟。

美國為了遏制中國一直希望能在亞洲找到一個對抗中國的支點,東南亞國家沒戲,他們最終找到了印度。印度這個國家很奇怪,什麼好處都想撈,雖然貪婪卻沒有能力消化。對於想超越中國的雄心壯志,我們給機會,他也不敢取。很明顯全世界都知道中國人靠的是勤勞致富,印度也知道,但是他們的思維卻始終無法戰勝自己去爭取發展的機會。患得患失陷入西方的誇讚中,幻想躺著賺錢,急功近利,一步登天,這一點和中國足球酷似。


飛翼點通


對於莫迪在最後關頭退出RCEP這件事,很多朋友從純經濟角度去分析,這確實是主要原因,但是冗雜乾巴巴的數據很容易讓多數讀者懵圈,筆者認為,倒是可以在我們熟悉的歷史上找到答案。

19世紀初期大清帝國的GDP總量和增速可以說是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是數一數二的。當初英國外交官馬嘎爾尼與清王朝談貿易,被當時算是全世界最偉大、最富有的君主之一——乾隆皇帝以“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貨物以通有無”為由予以拒絕!最後英國人被迫以鴉片和槍炮迫使清王朝打開貿易通道。縱觀19世紀的清王朝,在歷次與列強的戰爭中也不乏膽大和開放的君臣良將,但是在這近一個世紀的時間裡,國際貿易領域出口產品少之又少,進口卻是以武器裝備為主,自產能力卻又十分薄弱。

印度近年來GDP無論是總量還是增速,在全球範圍內都是排的上號的,甚至在增速方面還一度超過了北方鄰國。當下與印度合作的國家也多是美國、俄羅斯這些全球數一數二的大國。可偏偏印度的經濟結構仍然是以虛幻的服務業為主,工業水平完全停留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貿易出口產品也是鳳毛麟角,進口的也大多是當前比較先進、自己不能製造、連組裝都很困難的軍工產品。這和當年大清王朝何其相似?

還有更相似的。

大清帝國本質上是封建王朝,政治、經濟體制也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在與先進的資本主義政治、經濟體制的較量中是很難佔到便宜的。時下的印度,其實也差不多,表面上看是共和制,有多個多個黨派聯合執政。但實際上是,地方各個土邦(想到於省)擁有很大的自主權,類似於美國的州。再加上種姓制度的盛行,印度舊有的封建土地所有制根本沒有得到改變。國家所掌握的土地僅有13%,尚不及最小的一個邦——哈爾邦。由此可見,中央政府對地方的掌控力實際上是微乎其微。土地和人口是一國經濟的基礎,大量土地集中在地方豪強手中,想要做點有利於民生的事情,那是舉步維艱!大清王朝自太平天國起義、洋務運動開始後,因為國庫空虛,鎮壓農民起義和發展工業的事全都交到了地方官手裡。地方官有了自籌資金和人事任免的權力,逐漸開始不把朝廷放在眼裡。天災人禍期間抗拒朝廷旨意拒不捐款捐糧的事時有發生,“東南互保”更是將與朝廷分庭抗禮推向了極致。清王朝與其說是被辛亥革命推翻,倒不如說是內部解體。

言歸正題,RCEP是由東盟十國發起,然後邀請中國、日本、韓國這三個東亞工業強國和澳大利亞、新西蘭這兩個大洋洲的農業國加盟,印度也在其中之一,共16國。對於現代化國家發展經濟貿易,這當然是天大的好事。但是對於落後的印度來說,如果沒有東亞三個工業強國,印度也許會很樂意。本身就想稱霸南亞—印度洋。東盟十國和澳大利亞、新西蘭綜合實力又不如印度,藉助這個平臺實現印度大國夢,當然再好不過。但是東亞三強國一進來,勢必占主導地位,將嚴格遵循國際貿易法則,三國大量的商品進入印度,將會嚴重衝擊印度落後的封建土地所有制。新理念隨著新商品大量進入,同時也會極大的衝擊地主豪強賴以維持政治地位的種姓制度,引發思想啟蒙。要知道,在印度超過10億人是窮人或文盲,這些人如果受到新思想的啟迪,將會帶來什麼?說白了,會把那些地主豪強手裡的金飯碗一個接一個的砸掉。這也就是為什麼多數印度政黨以“損害農民利益”為由反對莫迪加入RCEP的根本原因,這和當年大清王朝那些達官顯貴用“祖制不可違”、“風水不可壞”為由抵制洋務運動和革命思潮是一個道理!

當年擁有至高無上權力的皇帝尚且難以迫使臣民就範,更不用說莫迪這個臨時當家人會抵制的住印度那幫豪強的壓力。


大將軍威武K


印度的擔心,其實大可不必

印度這次沒能簽署RCEP,確實讓人失望,畢竟印度經濟很有潛力,13億人口,是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如果印度能籤,那這個自貿協議將會是全球最大的,畢竟包含全球一半的人口,GDP總和達23萬億美元,佔全球總量的1/3。

莫迪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當我評估RCEP時,我必須尊敬所有印度人的利益,但是我並未得到一個積極的答案,因此我的良心不讓我加入RCEP協定。”

可見,印度國人對簽署這個協議也是不樂意的。

其實,到底該不該籤,肯定該籤。為什麼這麼說?從中國加入WTO的歷史就可以看出,只要中國開放的領域,如今都變得更有競爭力了。而沒開放的領域,基本還是老樣子,比如壟斷領域,金融,能源等。

所以,印度本不應該過於擔心開放市場後中國低價商品,已經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農產品的衝擊,事實證明,越開放,才能越強大。

中國如果能早日開放金融市場,可能我們的股市,債市相比現在會更加的強大吧。

不過,RCEP並未對印度關閉。,昨天,中國外交部稱,中方願與其他各方一道本著互諒互讓的精神,繼續協商解決與印度談判中面臨的問題。我們歡迎印度儘早加入到協定中來。


趙冰峰財經


印度這次突然在泰國的RCEP問題上的退縮並不奇怪,今年以來印度的經濟增長率出人意料的下降。2014年莫迪上臺執政後,一時印度經濟高速增長GDP的增長率高於6%,最高的2018年一季度,增長率達8.1%。後來雖然略有下降,但去年整個印度經濟的增長率仍然為7.4%,不僅超過我國的經濟增長率,而且是全世界經濟增長率最高的國家。2018年印度的經濟總量為2.72萬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七大經濟體,莫迪的人民黨政府受到印度媒體的吹捧。



正因為如此,在今年4月開始的印度大選中,莫迪的人民黨以較大優勢獲得勝利。誰知今年以來印度經濟發生問題,GDP高增長率非常意外突然失速,從一季度到二季度印度經濟增速持續下跌,而且是進行性的。 今年第1季度印度經濟增長率只有5.8%,跌破了人們預期6%的底線。心裡陰影還沒有過去,到了第2季度印度的經濟增長率竟然只有5%,甚至還不如我國的6.4%。


由於印度的經濟總量只有我國的20%,而經濟增長率跌入6%以下,從印度前兩個季度的增速持續下跌,這說明印度經濟出了多方面的問題。11月4日在泰國舉行的RCEP會議,意在東盟十國加上中日韓澳新印16國共同參加,通過削減關稅及非關稅壁壘,建立16國統一市場的自由貿易協定。RCEP涵蓋約35億人口,GDP總和將達23萬億美元,佔全球總量的1/3,將是世界最大的自貿區。

如果RCEP成功,將極大的促進區域經濟發展,也將十分有利於推動全球經濟。因為印度退出的原因,使得16國變成了15國。因為印度是一個擁有13多億人口的大國,對印度本身以及整個區域經濟,都是很大的損失和遺憾會議決定推遲一年。那麼印度是什麼原因,使得莫迪總理在RCEP簽約之際,突然宣佈退出RCEP了呢?這是值得分析一下的:



一、應該是印度的國內經濟遇到了麻煩。前幾年印度經濟一路高歌,今年經濟增長率突然失速,從而使得印度內部矛盾突出。前幾年印度經濟的高速增長,並沒有給印度帶來高的就業率,去年印度的失業率就居高不下,印度的整體失業率在統計數字上已經超過了7%。而要算上家庭主婦和印度大量的農業人口,印度的失業率應該是30%以上。就在去年印度因為年輕人找不到工作,爆發了大規模的遊行示威。

今年印度經濟增長率失速,從就業率可想而知比去年還要更加嚴峻。而印度是一個充滿年輕人的國家,35歲以下人口占印度總人口的65%,每年有1000萬-1200萬人進入勞動力市場。莫迪政府根本沒有能力提供工作崗位,滿足印度社會大量的就業要求。因為印度市場的脆弱性,莫迪害怕加入RCEP將使得外國商品潮湧而至,將加劇印度國內的經濟和就業危機。

二、實際上加入RCEP對於印度經濟整體發展是有利的,印度的製造業必須要在對外競爭中勝出,否則永遠不可能提高印度的產品質量,以及對外產品的競爭力。但是,莫迪在國內反對派國大黨的指責下膽卻了,國大黨稱印度經濟增長放緩,簽署RCEP不合時宜。莫迪擔心引發更多的批評和抗議,特別是害怕引發年輕的就業者大規模的遊行示威。莫迪心裡明白,雖然說近幾年印度經濟快速增長,但是就業率沒有增加說明經濟增長的質量並不好。有消息報道,這幾年為了印度經濟增長率好看,印度將牛糞都列入了GDP計算。

三、在RCEP的16個國家中,印度最為擔心和害怕的是對華貿易,我國已經是印度的第一貿易伙伴。目前中印年貿易額已近1000億美元,印度在對外貿易中多次對中印貿易失衡表示不滿。去年,中印貿易總額為955億美元,而印度對華貿易赤字達到驚人的578.6億美元。這就是說,印度製造的產品,在我國出口產品面前沒有競爭力,商家和消費者寧願購買我國產品。

僅我國的手機在印度市場的佔有率就高達55.7%,其它的機電產品也是如此。如果印度簽署了RCEP,削減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我國手機在印度市場的份額,起碼還要增長20%。由於這方面的原因,印度不願意看到我國產品的大量湧入,使得印度對華貿易逆差無法控制。實際上,印度應該看到,如果認真提高產品競爭力,我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市場。

四、印度心中的小九九。印度目前在世界上是一個香餑餑,美日西方爭相與印度示好。自從美國針對全世界開打貿易戰以來,印度與美國的貿易談判還沒有完成。作為美國不願意看到印度先於與16國達成自貿協定,印度今年不願意簽定RCEP協議,這是向美國示好。希望作為對美貿易談判籌碼,並通過提出將美國的貿易協定置於RCEP之上, 有利於在與美國的貿易談判中加分。

綜述、由於印度拒絕簽署RCEP協議,使得今年這次在泰國召開的16國會議,旨在建立統一市場的自由貿易協定沒有取得成功。根據大會的共同商議和各方的努力,16國將繼續朝著RCEP方向前進,推遲一年爭取將在2020年簽定。RCEP的簽定符合16國的利益,是各方共贏之路,莫迪的退縮既有國內因素也有對美貿易談判的意圖,這並不奇怪。


亦新湖


筆者認為,此次莫迪之所以沒有加入RCEP,最主要的原因來自印度國內的壓力,由其是來自印度國內的中小企業的壓力;因為他們但心,要是印度加入RCEP,印度就要向RCEP所有成員國 開放市場,這有可能會對印度中小企業帶來毀滅性的衝擊;莫迪是在這樣的壓力下,才選擇了暫時不加入RCEP的決定;



從表看,印度在最近幾年的經濟表現,確實不錯,但總體來講,印度的工業發展,還是比較薄弱的,沒有形成完整的工業體系,由其在輕工業方面,印度還處在相對底端,所以印度才提出了印度制強國計劃,但是,這是一個緩慢的過程,要是印度一旦開放市場,其它國家的產品,就會迅速佔領印度市場,這將導致很多印度中小企業,面臨倒閉;


如果出現這種情況,那將對莫迪政府,非常不利,這將意為著,莫迪會失去這些人的選票,所以莫迪才會選擇保守的做法,選擇暫不加入;莫迪政府之所以說暫時不加入,沒說永遠不加入RCEP,這是因為,莫迪政府也看到了長遠的好處,往長遠看,印度加入RCEP是有利的;

雖然在短期內,有可能對印度國內的底端產業造成一定的衝擊,但是,這也會促進印度整體產業鏈的提質增效,而且,還可以得到另外15個國家的巨大市場,所以在筆者看來,莫迪之所以會“退縮”,是受到了國內的巨大壓力的影響,但不代莫迪會永遠不不加入RCEP,莫迪只是想用這次的不加入,來換取更多對印度有利的條件罷了,因為 莫迪是個懂經濟的領導人,他是不可能放棄這個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區的。



個人拙見!歡迎評論區交流看法或補充 謝謝!

關注小柳聊聊兵!更多精彩內容觀看!

您的一個點贊! 就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小柳聊聊兵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由東盟十國發起,並邀請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六國共同參加,旨在通過削減關稅及非關稅壁壘,建立16國統一市場的自由貿易協定。如果協議成功,將覆蓋約35億人口,GDP總和達23萬億美元,佔全球總量的1/3,將成為世界最大的自貿區。

RCEP經歷了7年磋商卻一直沒有簽署協定,眾所周知主要原因就是印度這個“釘子戶”。此次在泰國曼谷進行的第三次RCEP領導人會議最後時刻,印度總理莫迪表示,由於在關稅、與其他國家的貿易逆差和非關稅壁壘方面存在分歧,所以印度決定不簽署RCEP。



此番談判後,印度再次拒絕簽署協定,並不令人感到意外。多年以來,印度就對RCEP抱有戒心,擔心國內市場會受到衝擊,擔心印度核心利益受損失,擔心印度產業遭受打擊。在具體問題上,譬如擔心中國廉價商品會衝擊印度製造業,擔心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衝擊印度農業,擔心RCEP的知識產權以及服務業條款不利於印度等等。總之印度以各種擔心為藉口,在談判中長期討價還價。

而在最新的曼谷RCEP談判中,印度總理莫迪認為協議未能照顧到印度農民、商人、工人、消費者以及各行業的利益,因此最後時刻再次拒絕簽訂協議。這並不奇怪,雖然莫迪長期宣揚開放,但其所言所行更傾向於民族主義者,因此強人政治因素也會反映在談判當中。但RCEP是區域性合作協議,要兼顧多方利益,使多邊互利共贏,又豈能只照顧印度的所有利益?!

長期以來印度的貿易赤字一直比較嚴重,其不僅對外貿易壁壘比較嚴重,而且印度內部小邦林立,各邦法律和語言不同,稅制不同,市場分割,各邦間商品流通成本過高,形成國內的嚴重的貿易壁壘。所以印度當前雖然在逐步開放,但是其內外貿易壁壘還是非常嚴重,一時難以改變,這也將阻礙印度經濟的發展。

印度長期阻礙RCEP協議的簽訂,導致RCEP多數成員國對印度不滿,尤其是在當前美國大力推行貿易保護主義的前提下,RCEP的簽訂更具有歷史意義,不論是發展區域經濟、防範全球金融危機還是阻止貿易保護主義等問題上都具有重大作用,所以十五國決定繞過印度明年初在越南簽約,雖然RCEP談判大門依然對印度敞開,但是十五國提前簽約的態度也說明RCEP框架已經基本確立,印度未來即使加入也得尊重這一框架的基本原則。

欲窮大地三千界,須上高峰八百盤,印度雖有雄心,但是尚缺乏高瞻遠矚的視野,既想得便宜又不想開放市場,還總想和美國一起謀求點什麼,不時地想掣肘中國,蟪蛄不知春秋,也就隨它去了。


馨月說財經


“人窮志短,馬瘦毛長”,用這話來形容印度非常貼切,印度現在就是窮,沒有志向,只顧著印度的眼前利,只惦記著自己的一日三餐,只惦記著印度的一己私利,至於RCEP會給印度帶來什麼樣的經濟福利,莫迪壓根就沒有想過!

印度暫時不加入RCEP這個覆蓋35億人的地區性經濟體,第一反應就是從印度自己的問題、利益出發的,印度比較窮,比較落後,工業製造嚴重拖後腿,只有在互聯網方面,印度有些人才,所以“印度造”遠遠比不上“日本造”,印度的產品比不上其他國家的產品,如果印度加入RCEP,短期之內,對印度的市場會造成一定的衝擊!

莫迪擔心加入RCEP之後,沒有關稅的壁壘,沒有稅收保護,其他15個國家的高端、廉價的產品進入印度市場,印度的產品就會失去優勢,印度人就會購買他國廉價、優質的商品,而印度商品無人問津,印度自己造的商品賣不出去,印度的工廠、企業就會倒閉,印度造就會被迫退出歷史舞臺,印度的貿易就會逆差,他國就會賺走印度的錢。

從長遠的角度來說,有對比就有傷害,印度被傷害之後,才會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印度如果有足夠的自信,有信心發展好印度的工業,印度只要堅持發展,堅持優質的“印度造”,短期的陣痛之後,在他國商品的擠壓之下,印度被迫改革,被迫提高產品的質量,會誕生一個優秀的印度,一個貧窮的印度會被逼成一個欣欣向榮的印度。

印度暫時不加入RCEP,還有某些方面的原因,印度現在是美國的座上賓,是俄羅斯的座上賓,是法國的座上賓,是英國的座上賓,英美法都是經濟大國,印度故意拖延時間,就是看看這些國家對RCEP的態度,如果美國這樣的國家對RCEP不友善,擔心RCEP會威脅到美國的經濟霸權,美國就會阻止RCEP的建設。

印度左右搖擺,猶猶豫豫,就是想和美國等國家達成一定的協議,只要美國等國家達成一定的經濟協議,印度就不會加入RCEP,沒有印度的加入,RCEP就會少10多億人,就會少2.73萬億美元的GDP,RCEP的經濟實力就會受到削弱!

印度這些年一直不安分,印度這些年給人的感覺是,積極向西方國家靠攏,又不敢徹底和俄羅斯分道揚鑣,印度有可能會成為南亞的“土耳其”,成為“牆頭草”,“國中印度......”!


老鱷魚觀天下


莫迪號稱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所以說莫迪一直都是一個開放派,能夠接受西方先進的思想,不過在這次的RCEP問題上,卻牽扯到了印度的核心利益,印度這個國家沒有形成完善的產業鏈,國內的工業發展比較薄弱。我們都知道印度的武器都是進口的,國產的武器比例很少,印度之所以和俄羅斯還有美國關係這麼好,就是長期進口這兩個國家的武器,印度現在的電子產業有了一定的發展,但是和日本韓國相比還是差了很遠。所以說印度市場一旦全面開放,在短期之內會對本國的經濟造成負面影響,印度的輕工業產品價格不低,一旦國外廉價的商品湧入,會導致印度的一些中小工廠倒閉。

印度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國內階級分化比較嚴重,有錢的人都一般選用國外高檔產品,而那些窮的人就買不起一般的生活產品,所以造成印度產業鏈低端化,無法形成品牌。嚴重限制了印度輕工業的發展,但是最近幾年東亞一些國家在輕工業和重工業上發展都比較快,這和印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所以印度對開放持謹慎態度。

印度現階段提出了印度製造強國計劃,是想利用西方產業鏈的轉移帶動本國工業產品的發展,順便建立起完善的產業鏈,這樣做對印度還是比較有利的,會有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將美國和歐洲代工的工廠全部轉移到印度,印度既可以學習技術,又可以培養產業人才,但是這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一旦日韓的產品快速湧入印度,那麼印度就再次錯失建立工業體系的機會。因為現在日本和韓國都已經實現了機械化生產,很多電子產品也已經自動化生產,所以這些產品的成本是非常低的。進入印度之後,不但會讓印度工廠倒閉,而且還會造成大量的工人失業情況,到時候印度國內肯定會十分討厭莫迪。這對莫迪的執政非常不利,況且現在印度正在著手解決克什米爾問題,國內情況也不穩定,所以現在莫迪不敢冒這個險。目前這個協議應該會在明年達成,用一年的時間來緩衝不清楚印度夠不夠,但是這也顯示了莫迪想達成協議的初心,但是現實條件對他非常不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