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印度總理莫迪屬於低種姓,卻能做總理是否說明種姓製度在如今的印度已經沒那麼森嚴了?

醉酒踏歌A


其實現在印度國家元首,即總統拉姆·納特·考文德,是賤民。

2017年當選印度總統的拉姆·納特·考文德,出身於印度北方邦的一個貧困山村,屬於達利特人(Dalits),是印度種姓制度中最低等的,被上等種姓稱之為不可接觸者。這些人走路時不可將自己影子落入他人身上,不可和他人共用水井等。



印度能選出賤民總統,並不意味著種姓制度已經消失,而是在法國大革命以後,深入人心的人權思想下,普及的人人平等的政治特點,加上賤民的人數龐大,在選舉政治下成為印度政治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可以選出低種姓總統。

印度憲法規定,下議院543個席位中有專門名額給與低種姓的群體,其中3742個低種姓族群享有27%的保留名額。作為低種姓在政壇上的代表大眾社會黨,多次在北方邦選舉中獲勝。使納拉亞南、巴拉克裡希南、拉·庫馬爾成為印度首位賤民出身的總統、首席大法官和下院議長。



雖然目前印度已經出現兩位賤民總統,但是並不意味著種姓制度的終結。印度總統是一個虛位元首,總理是印度國家權力的核心。歷代印度總理至少是平民以上,多為婆羅門,現任總理是吠舍種姓,是第三種姓,印度賤民種姓至今不曾執掌國家權力。

即使印度選出一位賤民總統,也不意味著種姓失去土壤。在千百年的潛移默化下,印度教的影響根深蒂固,對於種姓的執拗是其他國家不可想象的。雖然印度獨立後廢除了種姓制度,也只是在法律層面上,印度人心中的辮子是腦子根除的。



與種姓制度類似的是歧視黑人問題,美國從上世紀開始就進行了黑人平權運動,馬丁路德金用生命推動了這一過程,美國甚至選出了黑人總統奧巴馬,但是對黑人的歧視並沒有得到改觀,白人警察槍殺黑人的案例屢見不鮮,多次引發黑人的抗議。雖然在政治正確下,公開歧視黑人基本絕跡,但是依靠法律強迫白人尊重黑人,更顯示出歧視黑人仍然有廣泛的民意基礎。



印度目前也位於法律規定種姓不合法,民間仍然有強大的思維慣性階段,對於低種姓民眾的壓迫仍然無處不在。高種姓人甚至對政府對於低種姓群體的補助不滿,引發了印度哈里亞納邦的暴亂,造成多人死亡。

所以,莫迪的種姓並不能證明印度種姓制度已經沒有那麼森嚴,只是在印度現代化進程中,國家體制的思想基礎與印度教碰撞下,在世俗的法律制度層面,不得不承認人人平等的思想。但是在印度人的思想裡,種姓制度依然牢牢的佔據高地。



值得一提的是,在世界發展中國家普遍存在傳統思想與現代化不匹配的現象,以色列的不服兵役不工作哈瑞迪人,美國堅持近親結婚的阿米士人,伊斯蘭文化與現代文化的衝突,包括近代以來儒家文化與現代文明的隔閡,都顯示出這一特點。



印度的種姓制度也不過是這其中的一個,現代文明讓這些枷鎖稍有鬆動,但是離解決還很遠。什麼時候印度賤民不需要特殊優待,即可幸福的生活,種姓制度才真正消失。


L夕惕若看世界


莫迪是虔誠的印度教徒,當然也有劃分種姓,不過他不是一些人所稱的賤民。

賤民階層在印度都被排除在四大種姓之外的。

莫迪是四大種姓——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中的第三等級吠舍,不少平民都是這個等級,也就是普通人。

幾千年來的傳統認為這部分人政治上無權,經濟上要供養以上兩個等級,所以他們必須納稅或者對宗教納貢。這些人主要是從事工商業的人。可見莫迪的祖上種姓還是可以的。

比如印度教徒大約12億人,莫迪的種姓等級大約佔20%。以上兩個等級大約佔10%。也就是說,莫迪在宗教傳統上的地位,要比12億人中的70%要高。也就是說,莫迪至少超越了8.4億人。

其實我們知道的所謂四大種姓讓低等受歧視,只是印度種姓制度的一個側面。

這是雅利安人進入印度後,為了維持高貴統治而理論化的一種制度。後來隨著印度保守封建主義不斷髮展,種姓制度也層出不窮,還有很多細小的分支和更細節的種姓制度安排。

不管怎麼說,這一制度已經維持了3000年了。而印度進入獨立文明國家的時代只是從1947年開始的。

用幾十年的時間去減少3000年的習俗和傳統,是不可能的。

其實如果做個比較,印度人對低等種姓或者賤民的歧視,歧視有點類似過去西方對黑人的歧視。

要知道400多年前,黑人是被西方白人販賣的,把他們當作會說話的工具來看待的。400多年後至今,還有很多西方世界歧視黑人的現象存在。

因此,沒必要對印度過於吹毛求疵。

這就是為什麼,印度早就從法律上禁止種姓歧視,宣佈各個種姓在人權以及國家事務等權利義務上完全平等這麼多年,印度依然被種姓問題困擾的原因。

這就如同我們常說的一句話:清官難斷家務事。種姓問題其實不僅僅是一個法律問題,而是一個社會習俗乃至宗教傳統的問題。

印度的偏遠地區貧窮地區還很多,越是這樣的地區,意識形態越保守,種姓制度就越根深蒂固。

因此,這個問題的解決,只能最終隨著保守地區貧窮地區越來越開放,經濟越來越發展,人們越來越富裕而逐步減少種姓歧視。

指望用法律來解決民俗,還是很難的。

所以,印度在不斷髮展,需要給印度更多的時間。

特別是,印度為了防止種姓制度過於影響個人發展前途,特別是影響到印度的進步,在很多國家事務中,比如公務員考試、大學入學考試等,還給低等種姓“特權”來扶植他們。

甚至在印度政界,也越來越有更多低等種姓的人進入政壇。這也算是印度“故意為之”。以此展示開放的形象。

(莫迪給柯文德總統喂糖)

比如,如今的印度總統拉姆·納特·柯文德就是賤民基層。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印度有總統吧!這就是一個禮儀職位,沒啥國際影響力是很正常的。

但是他是名義上印度最高官員,能從選舉賤民當總統,本身就說明印度是在進步的。


木春山談天下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現在印度種姓問題大體上解決,不算什麼問題。

以莫迪為例,他父親是賣賣茶的小商人,屬於四大種姓中的第三層吠舍。

在莫迪出生的古吉拉特邦,吠舍就屬於最底層的種姓。

然而,莫迪卻能夠最終成為印度總理,也就說明了這點。

我們再說英迪拉甘地,這是印度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理之一。

其實,英迪拉甘地是尼赫魯家族成員,後者是高貴的婆羅門。

有意思的是,英迪拉甘地的丈夫費羅茲·甘地不但是波斯血統,還是拜火教徒。

按照以往種姓的規定,英迪拉甘地當然不能嫁給他,不然孩子就變成了賤民。

但兩人仍然結婚,而他們的兒子拉吉夫·甘地也做了印度的總理。

其實,今天的印度是民主制度,也就決定了不管什麼種姓、什麼宗教、什麼民族,都是一人一票。政客不可能故意輕視低種姓的老百姓,不然就會失去大量選票,導致垮臺。

事實上,在印度,低種姓的公民反而有有些特惠待遇。

低種姓不但可以得到一些補助,而且還有一定的社會優勢,比如高等教育中為他們預留了很大比例的名額,從事傳統的行業,以極低的利率獲得貸款和小額融資等等。

可以說,從這兩個例子可以看到,種姓在印度已經不成什麼問題。

不過薩沙去印度的時候,當地小夥說種姓多少還是有點影響。

比如大家吵架時,有時會說罵對方是賤民之類。

另外,種姓的本質其實是膚色,所以印度社會對於種姓的意識還是有的。

一個膚色很白的婆羅門,即便他是一個窮人,他也可以很驕傲。

相反,原本的賤民之類,受印度教影響往往有些自卑感。

根據印度教的教義,這輩子身為低種姓是因為上輩子沒有積德。所以這輩子必須努力做好事,下輩子才能成為高種姓。說白了,這就類似於基督教的原罪,因為上輩子沒做好事這輩子才會這樣,不由你不心虛。


薩沙


印度總理莫迪的種姓不算低了。

他是吠舍種姓,第三級,工商階層。

這個等級是世俗財富階級,也是三大高種姓中最低者。

由於1947年獨立後廢除種姓制度,所以現在印度種姓只能大體估計分佈。

印度人口13億中11.8億信奉印度教。其中第一等級婆羅門約4%,第二等級剎帝利約7%,第三等級吠舍約19%,第四等級首陀羅54%,賤民約16%。所以莫迪哪怕是吠舍中最低的,也比其他8.26億印度教徒高貴。

當前,印度種姓制度在弱化,印度法律也給低種姓專門在大學生、公職、議員中保留比率的位置,甚至還出現了不少的賤民議員,賤民總統,但這遠不能說種姓差異沒有了。

只能說在人口流動的大城市中,種姓制度在略微鬆動,卻依舊控制多數印度人。比如全國人口3.6%的婆羅門只4700萬,卻佔據全印度13億人口社會總財富與各級議員的50%,70%司法職務與大中學高級教育職位,這充分說明,種姓制度還將持續影響印度人未來很長時間。

就如美國黑人總統奧巴馬一樣。你遠不能說黑人的經濟政治待遇得到普遍改善。


四川達州


低種姓的莫迪,的確當上了印度總理不假,但這並不代表種姓制度,在如今的印度已經毫無影響力了。

我們先來明確一個概念:印度是一個聯邦制國家,總統必須按總理的建議,來行使行政職權,這和德國頗為相似。所以,總理是印度政府中最具實權的核心人物。

這麼看來,莫迪的這個寶座,還是頗有含金量的。

根據印度憲法,新總理由印度議會從多數黨領袖中通過選舉產生。而現任印度總理莫迪,是在2014年印度第16屆人民院選舉中,率領人民黨贏得了過半數席位,從而當選了印度總理,並在2019年5月25日,再次連任總理。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人們不給別人投票,而是非得要把票投給低種姓的莫迪呢?換句話說,為什麼絕大多數民眾都支持莫迪,而不是支持別人?

是因為莫迪會給予大眾幫助和愛護嗎?顯然不是,大眾只會對給予他幫助的人報以感激之情,愛只能換回愛,卻不能換來支持和忠誠。

更何況,在此之前,有著無數殘酷的案例在先。

法國大革命領導人丹東,是律師之子,早年從事法律職業,曾供職於巴黎高等法院,後在法國大革命期間,成為了革命領袖之一。

按道理來說,丹東是巴黎哥德利埃街區貧民的庇護者,他以極大的真誠,愛護著治下的子民。然而,當羅伯斯庇爾命令聖鞠斯特抓捕丹東時,面對企圖糾集民眾反抗的丹東,聖鞠斯特只用了一句話,就輕易摧毀了丹東的抵抗,“巴黎市政府今天要發糧食,過期不候。”

後面的結果,我們不難猜到了:民眾為了拿到糧食,紛紛拋棄了他們的恩人,結果愛民如子的丹東,被自己關愛過的人民送上了斷頭臺。

丹東像父親對待孩子一般幫助、愛護和關心他的大眾,卻被他的大眾僅僅為了幾袋糧食,像豬狗一樣被無情拋棄。

“失業者寧願追隨販賣希望的人,也不願追隨施與救濟的人。”----------美國群體心理學家 霍弗

正如同偉大的教皇格里高利所說,“只要能夠忍耐,恭順,便一定在死後可以到達天堂,享受上帝慈父般的仁愛”。

你覺得這是一句沒用的屁話?不好意思,這種話正是大眾最想要的話。在現實的生活中,崛起早已毫無希望可言。在互聯網誕生之前,絕大多數人註定懷才不遇,終身困頓,只能走完憋屈而困苦的一生。如果再沒有這種雞湯屁話支撐著,人們就都會瘋掉。

太陽下面沒有新鮮事,歷史只會一次又一次地重演,毫無例外。

出身低種姓的莫迪,正是給了底層民眾極大的希望,讓低種姓的人看到了希望——我們也有問鼎總理之位的希望。或許這不是主要原因,但這與他的崛起是密不可分的。這也就是莫迪登上總統寶座的原因。


渭水徐公


從理論上來說,印度的種姓制度在印度建國之初就從法律層面被廢除了,只是,在印度民眾的日常生活裡,種姓制度一直如影隨形。

印度的四大種姓,婆羅門和剎帝利屬於高種姓、吠舍屬於中等種姓,首陀羅算是低種姓,此外,還有一個達利特(賤民)階層,他們多為古代奴隸的後代。

莫迪的種姓屬於吠舍,家族世代是賣油的商人,嚴格來說並不算低種姓,而是屬於印度典型的中產階級,他們的社會地位、經濟地位在印度社會里處於居中位置。

在民間,低種姓依然在日常生活裡遭到一定程度的歧視,當然,在大中城市裡,情況會好一些,歧視主要停留在待人接物的態度、鄙視的神情和語言,只有在偏遠的農村地區,有時還真會搞出“榮譽謀殺”的驚悚的事情。

印度是西方式的選舉政治,一人一票,賤民也有選票,所以,從地方的邦到中央的各級選舉,各個政黨很看重中低種姓手裡的選票,對低種姓的“福利”待遇也是不斷加碼,比如,印度的政府單位、議會都會給賤民保留一定比例的席位,佔據印度經濟重要比重的國有經濟部門、企業,各個工種也必須保留一定的比例名額給賤民等低種姓,而在大中院校的學生入取名額上,也會給低種姓一定的名額,總之,各個政黨總是想辦法要討好低種姓,以謀取他們手裡的選票。

當然了,政策是好的,正兒八經實施起來也是有漏洞可以鑽的,很多高種姓的人會不顧廉恥的主動認領賤民身份來謀取一官半職或者大學入學機會,而廣大的賤民幾乎個個都是文盲目不識丁,啥也不懂,逆來順受慣了,印度教來世輪迴的教義把他們馴化的非常安於現狀,高種姓只要“施捨”點小錢,就能把他們打發了。

種姓制度是印度教的核心教義之一,這人世世代代被分成三六九等可是實施了3000多年了,別說莫迪本身是個狂熱的印度教教徒,即使他真心反對印度教的種姓制度,他也根本沒有能力來遏制這個3000多年的宗教影響力。

莫迪這些年一直在推動“印度教化的印度”,用印度教義、民族主義來整合碎片化的印度版圖,印度教是莫迪需要極力維護的命根子,而種姓制度他也必然會繼續維護下去。

有了種姓制度,印度歷屆政府都不需要太擔心維穩的事情,國內鬧事的多為穆斯林,其他的90%以上都是印度教徒,這個印度教是教導人們專修來世因果輪迴的,低種姓即使世世代代生活卑賤,也會很滿意現狀,畢竟,受苦也是一種修行,吃得苦中苦,下輩子才能投胎做高種姓,這輩子雖然苦點,但是不要去抱怨,更不要去惹事,一惹事,這輩子的修行就完蛋了。

有了種姓制度這個神器,莫迪就敢放手大膽的幹,他往印度的GDP裡注水了半條恆河,即使現在GDP增速連著跌,他也照樣穩坐釣魚臺,他搞廢鈔令,統一稅制,強勢推進自己的各項政策,反正印度教民都很溫順,不管莫迪做啥,都是一副喜大普奔的樣,最有可能反的穆斯林,莫迪不需要指望他們的選票,直接出動軍隊就行了。


雲中史記


印度總理莫迪屬於第三等級,為何能做到總理?印度種姓躍升之謎

說起印度的社會結構,我們第一時間能想到的便是把人分為三六九等的種姓制度。到目前為止,種姓制度依然在印度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印度現任總理莫迪,其實出身吠舍階層,屬於種姓制度的第三等級,他是如何站在權利的巔峰呢?是不是意味著印度已經消滅了種姓制度呢?

這件事需要慢慢來說。

種姓制度,是雅利安人建立的登記制度,目的很簡單,那就是在軍事征服印度土著達羅毗荼人後,通過文化和政治實現長期奴役。在雅利安人的安排下,印度分為了四大種姓:分別是宗教階層——婆羅門,軍事政治貴族——剎帝利,商人和工農業者——吠舍,僕役——首陀羅。四大種姓之外,則是負責掏大糞和倒垃圾的不可接觸者——達利特。

五大種姓過於複雜,如果簡化一下會怎樣?

基本上分為三大階層——雅利安人、達羅毗荼人和賤民。

而吠舍,雖然處於第三種性,卻實際上因為擁有了雅利安血統,也屬於中等偏上的階層。

首陀羅從人數上遠超過前面三個等級,所以,吠舍和剎帝利並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而首陀羅,可能祖祖輩輩都沒有出頭之日。

用《倚天屠龍記》的話來說,首陀羅和達利特,就是"生男世世為奴,生女代代為娼"。

膚色上看,首陀羅是膚色黝黑的地中海歐羅巴人種,賤民則直接就是黑色人種。

當了上千年的統治階級,婆羅門和剎帝利不可避免出現智力到體力的退化。這一點類似於中國歷史上的

"舉秀才,不知書。

舉孝廉,父別居。

寒素清白濁如泥,

高第良將怯如雞。"

所以,吠舍成為剎帝利或婆羅門的渠道,實際上一直在打開著。

別說印度現任總理莫迪,就是聖雄甘地,也是吠舍。

甘地這個姓,就是典型的吠舍姓氏。聖雄甘地的父親卡拉姆昌德·甘地因為善於經商,商而優則仕,當上了土邦首相,就進入了剎帝利階層。

莫迪也是類似情況,但稍微有所不同。

聖雄甘地受到父親庇佑比較多,而莫迪,主要靠個人努力奮鬥。

莫迪,全名納倫德拉·達摩達爾達斯·莫迪,是古吉拉特人,1950年出生。莫迪的父親是賣茶葉的小販,據說還有做奶茶的手藝。年幼的莫迪,還曾跟隨父親做過小生意。

莫迪8歲時,加入了印度教組織——國民志願服務團,這算是從政的開始。8歲從政,著實不簡單。

國民志願服務團,印度教的童子軍,以羅摩神作為崇拜對象,主要宗旨就是對抗穆斯林。這個組織,和聖雄甘地倡導的"非暴力"理念格格不入,熱衷於暴力鬥爭,實際上是個準軍事組織。

聖雄甘地被暗殺,其實就是國民志願服務團乾的。只不過,當時莫迪還沒有出生。

莫迪從小在國民志願服務團摸爬滾打,積攢了大量的政治資本,到20多歲時,莫迪還通過遠程教育獲得了大學學歷,打開了進入政界的大門。

莫迪35歲加入印度人民黨,成為主流政治圈人物,成功底層小商販和小混混成了政界明星,成了剎帝利。同時他與國民志願服務團的聯繫,也促使他獲得了印度教教徒的支持。

有印度教支持,也有發展經濟引進外資的能力,莫迪通過20年努力,終於登上了印度政界最高峰——總理。

吠舍靠著巴結剎帝利和婆羅門可以實現上升,如果被剎帝利和婆羅門討厭,也有可能被貶斥為首陀羅。總之,吠舍這個階層可上可下,總體來說,在印度地位還不錯。

值得一說的是,那些在美國混得很好的CEO、IT精英,其實大都是首陀羅,因為在印度文化中,程序員的工作是很低賤的。

到現在,印度的種姓制度依然根深蒂固。從法律上看,印度廢除了種姓制度規定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是,印度的政界人士,不管是吠舍還是剎帝利,都不願意和種姓制度開戰,因為,他們是既得利益群體。

印度的種姓制度並不是隔絕了所有低種姓的上升渠道,通過讀書還是很有機會的。


歷史知事


有三個錯誤,第一種種姓制度在印度是有用的,印度基層是需要種姓制度來維持一個大的穩定的.所以種姓制度在印度這片國土是有它的價值的.種姓制度雖然落後但是它的存在在印度也是合理的.第二 不是印度任何領域都認同於種族制度的,班加羅爾,加爾各答的社會中產階級家庭裡不在乎娶個低種姓的媳婦或嫁給低種姓男人.你有個好工作你有真金白銀誰在乎是什麼種姓.律師樓裡也有低種姓的人在工作.當然他們註定要比別人付出更多努力,但這是另一個問題,至少不是全社會都給低種姓人關了大門.第三 低種姓人做了印度人的管理階層和種姓制度本身無關.毛澤東是農民的兒子,當了國家主席,但是不能說農村家庭的孩子就能當國家領導人,這只是個別現象.多數農村家庭孩子還是無法得到好的教育


大鐵鍬摳牙縫兒


並非如此。

印度的種姓制度(Caste),一直非常森嚴,不同階層對應不同工作(比如低種姓很難在公司中得到白領職位,高種姓則不會去從事理髮之類“賤業”)、以及不同種姓間不通婚這兩條種姓制度最基本的定律,21世紀的今天和300年前幾乎沒有任何區別。

更讓人啼笑皆非的是,印度種姓制度本來是印度教即改良版婆羅門教所獨有的等級制度,但由於世俗和社會勢力的影響,YSL教、耆那教等居然也隨大流分起了種姓,甚至一些基督教新教的派系在印度也“入鄉隨俗”,只有佛教和錫克教全盤抵制了種姓制度,但也因此造成大量不滿種姓制度者加入這兩個教團,讓這兩個教團在整個印度社會中的地位長期受到壓制。

眾所周知,所謂種姓,就是自古以來印度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四等種姓地位自上而下,首陀羅之下還有所謂“不可接觸”的賤民等級,各大種姓下還分有眾多小種姓,彼此間地位懸隔。

不過,為緩和各階層間矛盾,也為嘗試打破印度社會的等級懸隔,使之更加進步一些,自1947年印度獨立以來,印度政府制訂了一些旨在從經濟上保護和照顧低種姓階層的政策,這些被認為需要保護的低種姓階層被稱作“需照顧弱勢群體”(OBCS),聯邦和邦兩級政府為他們保留了專門的大學入學名額和政府職位,使之不至於因為種姓和經濟等原因“輸在起跑線上”。最初這種OBCS的照顧面很窄,僅限於首陀羅和賤民階層中最困苦的族群,但隨著時代的前進,加上聯邦和各邦當權者上臺後極力利用OBCS的特權搞權力尋租、利益交換,導致許多有爭議的種姓、族群也被列入,並享受上述種種特殊優惠,在一些邦,OBCS的比例已達到公務員和大學生入學名額的半壁江山,

消耗了大量財政款項。

這一政策在莫迪的故鄉——古吉拉特邦實行的最為徹底,曾任丐幫首席部長的阿南.迪本曾經說,2016年該邦政府部門職位和升學席位被OBCS群體佔據了一半左右,也因此在當地出現了著名的帕特爾氏族(第三等級,以富裕著稱)上街抗爭,要求把自己劃到OBCS即第四等級去的戲劇性風波。

莫迪作為低種姓階層,正是依靠這種針對OBCS的照顧性政策,才能獲得升學和進入政壇的機會,並依靠這些第三、第四等級選民的選票支持一路殺進新德里的,這在某種程度上其實是印度種姓階層根深蒂固的反面折射——需要給低種姓一些“照顧名額”。

順便說,低種姓的逆襲主要出現在政界和部分特定的商業領域,這是因為印度直到獨立後才擁有完整的選舉體系,因此官員、尤其選舉官員是“新生事物”,加上要遵循“世界人口最多皿煮國家”的“政治正確”,所以非但不能排斥低種姓,反倒要刻意讓低種姓多佔幾個C位,而某些商業領域原本就是第三等級吠舍(如低檔旅館就一直是古吉拉特邦帕特爾氏族的專利)的經營範圍,他們和第四等級之間只差一個等級,而一些“人窮志短”的第二等級“屈尊”經營這些“賤業”,也不會感到太大的心理負擔和社會壓力。

但在社會絕大多數層面和角落,各種姓間的鴻溝依然判若雲泥,甚至在某些地方、階層比古代更嚴重,因為古代不同種姓間通婚可以私奔,網絡時代想要私奔而不被家族抓回來,難度就大多了。而一個低種姓的青年要想躋身高種姓的職業圈,在印度大部分地方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事——正因如此低種姓印度人特別熱衷從政,因為如前所述,獨立後的“新生事物”和“政治正確”的臉面,讓政壇(確切說是選舉圈)成為低種姓精英向上衝刺的終南捷徑。


李厚何


莫迪當選印度總理,意味著印度的種姓制度已經沒有以前那麼嚴格,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

其實,莫迪的出身並不好,莫迪的父親是開小賣店的,不算是什麼背景人士。並且,印度總統考文德也是出身農民家庭,也好不到哪去。

可見,現在印度兩位當權人,都不是所謂德高貴出身。

但題目中那種說法又不完全正確,因為印度在1947年獨立後,就廢除了種姓制度,現在的印度,從法律角度來說,是沒有種姓制度的,也就是說,沒有賤民這一稱呼,哪怕莫迪和考文德出身普通,也不能稱為賤民。

不過,從某種意義上講,種姓制度在印度畢竟存在了三千多年,在印度的社會已經根基很深,單純通過法律來廢除種姓制度,其實對印度根深蒂固的種姓制度,用處並不是很不大。

印度種姓制度的前世

印度是一個文明古國,歷史比中國還要悠久,但印度又是一個極為悲催的存在,數千年的文明歷史,基本上就是被殖民被侵略的歷史。

印度文明要早在公元前2500年,這時候的印度出現了城邦,並且在一千多年發展裡,出現了燦爛的哈拉帕文明和吠陀文明,這是印度的本土文明。

當印度文明異常燦爛的時候,外來侵略者打破了這樣的文明,從此,印度本土文明徹底中斷。

而外來侵略者是號稱古文明殺手的雅利安人。雅利安人,一般認為起源於俄羅斯中部烏拉爾山一帶。雅利安人一開始,就極具擴張性,先後南下征服了伊朗高原,並且開始向四面八方遷徙,順便侵略。雅利安人向東,毀滅了印度的本土文明。

雅利安人控制了印度大部分的地區。這時候,種姓制度出現。為了讓雅利安人在印度有足夠高的地位,雅利安人充分吸取了吠陀時代出現的一些說法。相傳,印度的神,用頭創造了婆羅門,用雙手創造了剎帝利,腿是吠舍,腳是首陀羅。

雅利安人充分吸收了吠陀時代這些傳說的內容,並加以創造,將雅利安人變成了尊貴的種姓,將當地人,變成了低賤的種姓從此,種姓制度在雅利安人的大力推行下,成了印度的主流制度。

這種種姓制度,被後來統治印度的很多國家沿用,形成了僧侶,貴族,普通人,以及賤民為主要成分的嚴森的等級制度。這樣的等級制度,也被英國殖民者沿用,他們也樂於用這樣的制度,來麻痺原住居民。

由此可見,種姓制度成了印度文明的一部分,如果說印度還有原始文明流傳下來的,那種姓制度,絕對是其中之一。

現代印度種姓思想的痼疾

現代的印度,雖然號稱世界第三,中國人更喜歡戲稱他們為印度阿三。在中國人眼中,印度都是一個神奇的地方,他們受到英國的殖民文化影響深遠,但也保留了大量本土的文化。

在獨立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印度在國際社會扮演者比較重要的角色,他們的軟件行業,半導體行業,還有文化產業(寶萊塢),一度讓中國豔羨。也讓印度在國際上大出風頭。

但高速發展的印度,並沒有改變很多糟粕的東西,比如種姓思想(這裡不能說制度,因為制度已經廢除,但思想仍然存在),在很多偏遠的印度邦(省)種姓制度依舊存在,賤民和貴族依然有很深矛盾,印度政府努力想要改變這樣的現狀,但貧富差距卻沒有因此而改變,反而越演越烈。

種姓思想在印度社會的持續存在,也體現在了印度國內的混亂,印度長時間在西方社會都是非常好的印象,但近兩年強姦事件的持續出現,讓整個印度蒙羞。

更讓人髮指的是,很多強姦事件還存在在家族內部。甚至是村子內部,這種強姦事件,由來已久,我套用海因裡希法則,就會得出一個簡單的結論,一次強姦案的發生,一定會有二十九次強姦未遂事件,一定會有三百起性騷擾事件。也就是曝光的強姦案,很可能是冰山的一角。

如果把這些事件,除了印度男女比例失調以外,一個最深層次的原因,我想也和種姓思想很有關係,這種思想,表現為一種歧視,和原來的種姓制度不一樣的是,原來種姓制度,更傾向於一種精神潔癖,高貴的種姓是不會和賤民一起生活的。

而現代印度的種姓思想,則更多的帶有一種歧視,而這種歧視,衍生的就是一種傷害,當一部分人因為種姓的思想,而其實另一部分人的時候,他們給另一部分人帶來的傷害,往往是很難控制的,甚至因為這種歧視的存在,讓很多犯罪分子沒有受到嚴厲懲罰。

這樣的歧視,也體現在印度內部的很多暴力事件,源頭也是種姓之間的歧視,這些歧視的源頭,就是印度幾千年的種姓制度。

種姓思想依然根深蒂固,兩個貧民當選為印度最高領袖,頂多算是種姓思想破開了一個角,很難徹底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