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電商是否可以取代農產品批發市場?

葉丶唸


您好,我是清潤三農,農村電商從業者,就您的問題談談我的觀點。

【導語】:農產品電商不會取代農產品批發市場,而是融合共生。

一、農產品電商的兩種模式

農產品電商,顧名思義就是通過電商的方式銷售農產品,這其中電商只是作為一種新的銷售渠道出現,並未顛覆千百年來商品銷售銷售的兩種銷售方式,即批發和零售,所以農產品電商的兩種方式也是批發和零售。

搞清楚這個問題之後,我們來看,什麼樣的農產品適合電商零售,什麼樣的農產品適合電商批發?

我們通常會說,標準化、市場化、品牌的農產品適合電商零售,那我們看看就目前的實際情況有多少農產品能達到標準化、市場化和品牌化呢?答案是顯而易見的。所以目前通過電商零售的農產品大多數是一些初步具備了商品化特點的規模化產品中的精品,說起來有些拗口,實質意義就是規模種植的農產品中比較優質農產品主推線上零售,因為有品質的保障,品牌的背書,目標是滿足品質敏感人群的需求,所以基本可以實現優質優價。

什麼樣的農產品適合電商批發呢?原有的線下批發的農產品只要適合物流運輸的農產品都適合線上批發,所以我們能夠看到農產品的電商批發業務是結合農產品的特性由運距決定覆蓋半徑,是發揮電商的優勢,實現更高效、更大範圍的供需連接。

二、線下批發將長久存在

為什麼紅紅火火的農產品電商無法取得線下批發市場,與目前國內的農產品的供應鏈、倉儲物流的現狀息息相關。

首先是農產品冷鏈普及率太低,而蔬果類農產品易損腐的特性決定必須要就地銷售,儘快銷售,我們去終端採買農產品,只要是不太新鮮的通常我們都不會選購,可想而知,如果農產品沒有冷鏈保證,經過長途運輸,再到終端銷售會是什麼品相和結果?

其次是目標用戶,一方水土一方人,農產品具有一定的屬地特點,除去一些通用菜品的大範圍流通之外,大部分農產品的需求都是本地化需求,所以也就自然在本地消化,這其中也包括眾多的大客戶群體,比如高校、企業等。

最後是多年的農產品銷售,線下批發市場已經是線下銷售最重要的渠道,一端連接了大量分散的供應,一段連接了海量的個性需求,這樣的複雜的生態形成絕非一日之功,其能夠長久存在自有其內在的邏輯和原因,而目前的實際情況不是農產品電商取代農產品批發市場,而是線上線下的融合速度更快了,線上做的比較成功的農產品電商企業會拓展線下體驗店,為顧客品嚐商品,提供售後,展示新品等提供場所,而線下的農產品批發市場都開始了線上平臺的建設,比如我們大家都熟知的新發地等,每一個核心城市的線下批發市場在線化已經成為常態,這些平臺發揮了線上平臺信息傳播快,覆蓋快,易更新的特點,為終端市場提供更高效的信息服務,這既是現狀,也是未來。

【總結】:農產品電商不會取代農產品批發市場,而是走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道路,最終的目標都是通過更好的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推動現代農業、數字農業和品質農業的發展。


清潤三農


農產品電商永遠不可能取代農產品批發市場!這是因為農產品特質決定了農產品電商不可能取代農產品批發市場。

這是因為農產品和大眾飲食安全是一體密不可分的關係,所以對農產品質量,品相,保鮮,時限要求都極高。同時,在網上採購農產品,大眾普遍心理,未見到實物,總有不確定感。如果電商採用精美圖片做宣傳,客戶收到實物,有時就會有圖文與實物不相符被欺騙的感覺。下方圖一圖二圖三來源於網絡電商宣傳圖片。如果是電商提供的實物與圖片不相符或者在運輸過程中造成實物損壞,試問?有幾人沒有被欺騙的感覺?

同時,農產品中,對時令水果蔬菜的保鮮要求最高,對時限要求最嚴格。正因為如此,時令水果蔬菜的損耗也最大。而電商與物流(各個快遞公司)又不是一體。不能保證時令水果蔬菜在運輸過程中不存在粗暴分揀粗暴裝卸。這也是造成客戶收到實物不滿意的原因之一。要想達到客戶就如自己在超市裡買到的時令水果蔬菜的效果,那是不現實不可能的。因為,關係到成本。電商取代批發市場,不要說跨省,就是同一個城市,從農村運到城市,儲存場地都要很高的費用。這僅僅是儲存成本。

農產品電商不能取代批發市場更深層次的原因是文化,中國人的飲食文化決定的。國人講求“民以食為天”,我們中國人賦予飲食文化極大的情感。大多數人(尤其退休的老人)每天早早的去農產品批發市場,真的不是純粹為了購買食品,更多的是一種對家庭的情感,對生活的熱愛。而年輕人下班後回家前先去菜市場或超市裡採購,也是出於這種情感。外國人不理解,沒辦法。這就是大多數中國人生活的方式。注重家庭生活,看重親情愛情。能將飲食不當做活著是為了吃而是吃是為了活著並在全國形成各地獨具特色的飲食文化只有中國人能做到!

這就是我認為農產品電商無法取代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原因。因為農產品電商無法給大眾如圖四圖五圖六那種氛圍,大眾自然也就沒有那種情感。








野馬老了


農產品電商很好解決了農產品到客戶端的直線距離。為一些特殊農產品提供了便利。推動了人們消費的方便型。

隨著互聯網進入農產品流通領域,農產品電商逐漸興起。但在農產品電商發展的過程中,總會有兩種觀點,一個是:傳統農產品批發市場前景不樂觀,電商能解決長期困擾農產品流通的困局;另一種是:農產品不是工業品,並不適合電商流通,生鮮農產品更不合適。

還有一些廠礦,企業,商城,學校,餐飲公司,一些零售菜店都需要在本地農產品批發市場就近購貨。所以農產品批發市場暫時還退不出市場。




王秀軍wxj


不可能取代農貿市場,在網上賣農產品已經逐漸被人們接受,並稱為一種趨勢,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農產品都適合在網上銷售。對於很多農產品來說,目前阻礙農產品網上的推廣的最大困難就是物流了,尤其是一些山區農產品,物流費用驚人。
經常會聽到這樣的呼聲,互聯網的時代已經來臨,那些傳統的流通、運營思維已經OUT了,新的互聯網思維必將取而代之。農貿市場是產品的聚集地、是農產品價格的產生地、是農產存儲、中轉、流通的樞紐。農貿市場在我國它是中國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業態,而且在老百姓心中根深蒂固,想要顛覆,難!難!難!農貿市場有其優勢和特色,互聯網思維也有著先進性和科學性,取之長補之短,相互融合才能走地更遠。



黑臉大徐


不會取代。農產品電商作為新業態已得到廣泛應用,並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發展勢頭迅猛。

農產品批發市場是傳統購物習慣,根深蒂故,是所見所得的面對面交易。

由於地域和購物習慣的影響,兩者是相輔相成,互為補充的關係。


梨城印象


我認為農產品電商並不會取代農產品批發市場,二者並不是對立的

農產品批發市場的模式就是將農產品從生產者這邊一級一級的收上來,再通過一級一級的批發市場出售到消費者手中。農產品電商更對的是直接繞過中間環節,將農產品的生產者和消費者直接對接。如果簡單的從模式上來說農產品電商少掉了中間環節,理論上應該比農產品批發市場更具優勢,但是現實中農產品電商並沒有成為主流,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1、我們知道大部分農產品都具有鮮活性質,批發市場可以大規模收購農產品就是一種優勢,有時候能及時低價出手比爛在手裡更加重要,批發市場的模式相當於將農產品的銷售風險部分轉移到了批發商手中;

2、消費者拿到的農產品價格往往比生產者出售的價格多出一倍甚至數倍,那是因為農產品的保鮮成本很高,傳統批發市場因為其規模掌握著大部分農產品運輸和倉儲渠道,可以進行集中快速分揀和運輸,相比之下電商平臺運輸、分揀、倉儲的成本更高。

3、農產品批發市場很早就和農產品生產者、消費者建立了合作關係,三方有相互信任的基礎,農產品的品相對價格的影響十分明顯,傳統農產品批發市場都是實物交接,可以減少實際與描述不符帶來的問題。農產品電商大多是一生產者對多個消費者或者一個消費者對多個生產者的關係,在沒有實物的情況下,相互信任的基礎較差,容易產生糾紛,因為農產品的鮮活性質,一旦退貨,產品的價格就會大打折扣。

我認為農產品批發市場和農產品電商會是相互補充的關係,農產品批發市場主要從事大規模的收購和出售,農產品電商偏向於更細分、更個性化的農產品服務。


夜夜寧


農產品批發市場目前是農產品銷售的主渠道,電商只是農產品銷售的很小的支渠道,即使是今後相當長的時期這種情況也不會改變。為什麼呢?一是廣大的農產品生產者對電商知之甚少,參與者更少。二是農產品電商的成本比市場批發銷售的成本高,目前只有距離遠,市場上少見的農產品適宜於電商,大宗常見的農產品多數還是通過批發市場進行銷售,這樣成本更低,消費者易於接受。三是農產品標準化生產還沒有全面普及,只有農產品標準化生產達到相當水平後,農產品電商才會有章可循,電商和消費者才會有長期的良性互動。


長江說農


目前來看,完全取代不現實。第一,電商是新興技術,大部分的農民還不算太瞭解咋會事兒?包括60 70 80年代的主體農民。

第二,農產品附加值低,單一 ,無特點。普通農作物在農村普遍化。

第三,農村糧食收購點。方便 快捷 信任度高。


豫J鄉音e郭哥


當然無法替代,要知道農商品是有千千萬萬的,而農商品電商確實是鳳毛麟角,在大多數情況下,對農民而言,最直接最快捷的將農商品換成金錢的渠道就是批發。可能批發價格會比電商來的低,但對時間要求比較高的農商品來說,批發最能避免損失!

當然農商品電商也有一定好處,起碼價格比批發來的高,我支持電商,但也不能磨滅批發的作用。


大閘蟹塘主


目前來說取代不了

第一、農產品是即時消費產品,並且有生鮮屬性

第二、就是大眾消費習慣沒有從線下轉為線上,線上的快遞運輸成本太高

第三、電商的物流運輸時效性還達不到消費者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