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吃手“放之任之”?對於孩子“吃手”應持什麼樣的態度呢?

媽媽A:“你看,這孩子都2歲了還在吃手”

媽媽B:“那有什麼奇怪還有些孩子讀小學了還在吃手呢.”

媽媽A:“你說父母也不管管,剛出生2,3個月那會孩子剛開始吃手,就應該阻止了,多不衛生呀。”

媽媽B:“辦法都用過了,包住手指,在手指上塗辣椒,薑汁等,都沒有用的。”平時在與小區裡一些寶媽們聊天時,談到孩子吃手時都會聽到類似的聲音。

寶寶吃手,醫學上稱之為吮手指,指反覆或不自主地吸吮手指、食指或其它手指的行為。

說起寶寶吃手,很多父母都擔心寶寶吃手不衛生,導致病從口入,從寶寶第一次把手塞到嘴邊開始就“粗暴”地阻止,就像“談吃手色變”一樣,只要寶寶有一點點吃手的跡象就想盡各種辦法阻止。還有的父母認為這是寶寶變聰明的表現,就放之任之吃手。隨著年齡增長也不做任何引導幫助寶寶消除吃手的習慣,這種吃手的習慣持續到兒童期甚至成年。

寶寶吃手“放之任之”?對於孩子“吃手”應持什麼樣的態度呢?

作為父母,對於寶寶吃手應持什麼樣的態度呢?

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一歲以內是人格發展的第一個基礎階段,也稱為口欲期,嬰兒獲得各種慾望滿足的主要途徑是口部,即吸吮、吃喝、吃手 ,而吃手是嬰兒獲得滿足的最佳、最主要途徑。

對於寶寶吃手指,這個是非常普遍的現象,要知道,剛出生的寶寶只能靠感覺器官來認識世界,這個階段對寶寶來說手指還不能主動張開,她能控制的只有嘴巴和舌頭,對碰到嘴唇周圍的任何物件都非常敏感,會做出要吸吮的生理反射,所以剛開始只用攥著的小拳頭進行吸吮。到2-3個月的寶寶由於大腦皮質的發育,寶寶的手指功能開始分化,手眼協調功能也出現,這個階段開始吸吮拇指,食指,或者手指和拇指同時放到嘴裡,在7-8個月時達到吃手的高峰期。

寶寶完成了從出生吸吮小拳頭,到吃小手指的複雜動作,是寶寶智力發展的一個重要信號,也就是變聰明的表現。

2-3個月的寶寶正處於口腔敏感期,這個階段的寶寶除了喜歡吸著媽媽的乳頭睡覺,也喜歡通過吃手來達到一種滿足感。同時餓了,如果父母不及時餵奶或者沒人陪他玩無聊的時候,他通過吃手來自我安撫,平靜情緒。

可見這個時段,吃手是寶寶發育到一定程度的一種能力表現,父母只要注意寶寶的手部衛生,適當採取“放之任之”的態度來達到滿足寶寶的生理、心理需求就可以了。

寶寶吃手“放之任之”?對於孩子“吃手”應持什麼樣的態度呢?

美國兒科學會的觀點是:寶寶5歲之前吃手是不需要去幹預和處理的,除非寶寶5歲之後還在吸手指,那就需要因為顧慮到對口腔和牙齒的影響而進行適當干預了

隨著寶寶的成長,這種吃手的動作父母還是“放之任之”嗎?網絡上很多文章的觀點普遍認為,寶寶在嬰兒時期吃手有利於他的生理、心理的健康發展,父母不需要刻意阻止,大一點就不會吃手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其實也不完全是。很多文章資料認為寶寶在2歲前吃手不用管,但超過2歲還吃手是要干預了。為什麼呢?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持續吃手會影響寶寶的身心發展。

寶寶吃手“放之任之”?對於孩子“吃手”應持什麼樣的態度呢?

l 病從口入

隨著寶寶的成長,手腳靈活越來越好,再加上強烈的好奇心,寶寶手腳接觸到的事物越來越多,就避免不了接觸到更多的細菌和病毒,如果不注意勤洗手,就會把手上的細菌或病毒吃進身體,不利於身體的健康發展。

l 手指變形

寶寶的手指還處於增長髮育階段,並且比較嬌嫩,如果長期吃手會讓手指脫皮,變形,甚至感染化濃,不利於手指的正常健康發展。

l 牙齒畸形

寶寶從6個月開始,或者更早一些,又或者更晚一些會長出第一顆乳牙,從長出第一顆乳牙到2歲半才長齊20顆乳牙。在這個長牙期,如果吃手,就會讓牙齒朝著不正確的方向生長,導致牙齒外突或畸形,從而影響寶寶的發音,導致吐字不清,也會影響寶寶的面部顏值,不利於自信心的建立。

寶寶吃手“放之任之”?對於孩子“吃手”應持什麼樣的態度呢?

l 自我意識

自我意識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對自己和他人關係的認識。自我意識包括自我觀察、自我評價、自我體驗、自我監督、自我控制、自尊心、自信心、獨立性等形式。自我意識的發展在個性的形成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

2歲以後的寶寶自我意識的發展,使他開始意識到自己跟別人是不同的,如果寶寶吃手,他人對此指指點點,寶寶就會產生一種自卑心理,但又不知如何去應對的無措心理,不利於自我意識的形成。

養成一個習慣有時候很容易,但要戒掉一個習慣,尤其是壞習慣卻很難,需要長時間的堅持和努力。當吃手時間太久,並且逐漸形成一種習慣時,是不容易改掉的。作為孩子生活的引導者以及心理上的安全堡壘,要改掉2歲孩子吃手的習慣,應該如何應對呢?

轉移手的注意力:吃手是寶寶的一種天性行為,下意識的動作,是他無法控制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寶寶的身體運動肌能逐漸增強,大腦皮質發育越來越完善,其自主的意識動作取代天然的意識動作,父母可以通過動手類的玩具來轉移寶寶的注意力,如串珠動作,不僅可以鍛鍊寶寶的動手能力,還可以慢慢改掉吃手的習慣。

給孩子多點關愛:當孩子感覺到不安或有壓力的時候,父母要給予及時的安慰和關愛,否則孩子的吃手動作會更頻繁,也吃得更有勁,因為他需要通過不斷的用力吃手來得到心理上的安撫。

多點陪伴:當孩子感到無聊,孤獨時,也會下意識吃手,父母通過陪孩子玩玩具,做遊戲等來分散寶寶對手依賴和注意力,提高孩子的安全感。

寶寶吃手“放之任之”?對於孩子“吃手”應持什麼樣的態度呢?

和孩子看繪本:和孩子一起閱讀與吃手相關的繪本,從而戒掉吃手的習慣。《我不再吃手了》就是一本對改掉吃手習慣有啟發作的繪本。主要講了主人公從經常吃手到下定決心改掉吃手毛病的過程。

溫和的獎勵:跟寶寶做一個約定,如果寶寶在一定的時間段內不吃手,除了口頭表揚,也給予獎勵。我家二寶在2歲半還吃手,又比較喜歡吃蛋撻,於是我跟她約定,如果上午10點前可以做到不吃手,獎勵一個蛋撻,逐漸的一個上午不吃手,獎勵2個蛋撻,這樣慢慢幫助她改掉了吃手的習慣。

寶寶吃手“放之任之”?對於孩子“吃手”應持什麼樣的態度呢?

適當放鬆:寶寶的自我控制能力較弱,如果剛開始就要求孩子一下子改掉吃手的習慣是不合常理的,這樣孩子會更緊張焦慮,也容易造成“強化吃手”的反作用,留下心理陰影。在實行戒掉吃手習慣的初期,父母適當允許孩子在規定時間和地點內吃手,以緩解緊張情緒,讓身心都得到放鬆。

另外,在孩子吃手時,切莫採用粗暴制止的方式,也不要用塗辣椒油,包緊手指的方式,不利於培養孩子的自信心、獨立性和安全感。

最後,吃手是一種自我滿足的方式,要從根本上解決,需要父母對孩子身心反應有敏銳的觀察和及時的滿足,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