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靜點,《八佰》遠沒有他們吹的那麼好

《八佰》這部作品從誕生到上映經歷了很多波折,屢禁屢上,中間還有諸如為了秦漢的名氣搞了一波‘飛將軍’反向騷操作,又趕上疫情,差點胎死腹中,至於這種屢次改檔究竟是因為內容上的不正確還是因為內容上的不自信,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冷靜點,《八佰》遠沒有他們吹的那麼好

但看看華誼對於中小院線禁映的智熄操作,也可以看出來折騰這麼久上映的噱頭和某局的關係有多少了。


冷靜點,《八佰》遠沒有他們吹的那麼好

回到電影本身,我們暫且不說《八佰》在歷史事件上的立場態度尺度驚人的改編,就單純從一部電影的角度來看,它也只能說是差強人意。

也許是我要求太高了,但是,對於一個如此熱血,滿是戲劇衝突的好故事,要求高一點,不對麼?

《八佰》如果學學昆汀把故事分章回,把它本就割裂的敘事直接分為三個段落,可能在整體上看起來就舒服許多,直接把標題取成《棄子》、《護旗》、《衝橋》,每一章都會有一個完整的三幕式的結構,三個高潮的設計也就非常好理解和品讀。總比這樣連續拍攝,敘事節奏割裂要舒服的多,詳情可以參考一發幾乎同類作品《無恥混蛋》,人家的格局也許小了一些,但折射出來的影子可是比《八佰》要大。

冷靜點,《八佰》遠沒有他們吹的那麼好

但如今《八佰》的呈現,就是前一個小時節奏緊湊,氣氛寫實壓抑,一場場慘烈的戰鬥接踵而至,屬於‘快’‘狠’的節奏,沒有一絲一毫的拖泥帶水,一股子寫實風,戰場的慘烈殘酷在這種應接不暇的敘事節奏中顯得尤為真實。雖然當中也有塑造幾個戰鬥力超群的戰神,也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但後面還是對這幾位戰神有智熄操作)

到鄭凱從樓上跳下英勇就義開始,整部電影就開始割裂了。

敘事節奏由堅守戰事轉為了兩岸對比、協作,理解,幫助,我挺理解敘事節奏放緩的,但是你這一放就回不來……就有點讓在下難受了。且在每一個情節轉折的部分,都顯得那麼突兀,比如剛洗完斷頭澡,都有一戰到底的決心了,第二天又撤退;剛處理完冒險護旗的決絕,又來了第二天撤退的決定;比如幾位‘戰神’決定做敢死隊抵抗狙擊,沒有鏡頭表現,似乎就是正面送人頭(這和之前每一位高戰力都有鏡頭表現顯得嚴重不符)……

本來是近景特寫快切的敘事,最後變成了各種煽情慢鏡頭,不是不可以,只是遺憾於看著不太舒服。

會為這些片段式的高潮感動到(我也會),但這經不起思考也經不起推敲。

冷靜點,《八佰》遠沒有他們吹的那麼好

說到推敲,估計軍迷要被難受到吐血。日軍蟻附登樓,而守軍連外圍觀察哨都沒有;

芥子毒氣彈用尿就能解決;

每天的戰鬥一小場,其它時間吹拉彈唱娛樂開心;

人體炸彈都可行,就是不用沙包炸彈代替,還排隊上

衝鋒槍打落戰鬥機,老奇俠了

用士兵屍體堆積去舉旗……

這種種‘藝術化’的加工,和抗日神劇也不過一牆之隔。

冷靜點,《八佰》遠沒有他們吹的那麼好

《八佰》這割裂的故事,為啥還能讓人感動,片中演員精湛的演技佔了大頭。管虎對演員的調教和調配,比他對敘事的駕馭能力要強太多了。片中各個人物的情緒渲染力都堪稱頂級,歐豪、李晨這樣大家平日口中演技平平的演員都在片中表現極好,可見管虎還是有點功力的。


冷靜點,《八佰》遠沒有他們吹的那麼好

講到管虎導演,說直接一點,管虎導演的功力還駕馭不了160分鐘的片長,也駕馭不了那麼複雜的故事內核,尤其是最近看了《1917》,更是高下立判,別人寫意只要兩句臺詞和幾瓣飄落的櫻桃花,管虎寫意要跑白馬,唱戲,還要罩子龍,生怕觀眾看不懂我管虎是寫意的,是多不自信……而另一方面,管虎又自信的把觀眾當智障,把內容拍好了就得了,非得安排個小明哥出來明學點題,把謝團長直接搞成了‘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畫蛇添足的典型……

冷靜點,《八佰》遠沒有他們吹的那麼好


之所以吐槽這麼多,不是因為《八佰》拍的爛,而是因為遺憾於它不夠好。我喜歡戰爭片,也喜歡軍旅熱血,更喜歡家國情懷。所以我會喜歡《八佰》的題材和故事,但同樣相比類似的《我的團長我的團》,《八佰》這些所有都顯得太兒戲了。希望管虎下一部抗美援朝題材能進步一些吧,人家完美案例《集結號》已經給你放著了,總不能比不過吧……

另一個層面而言,《八佰》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下還是3天破6億,為中國院線復興打了第一槍,挺振士氣的,希望下個月的《信條》再接再厲,把中國影市做成當下世界電影的旗幟級別,在疫情期間逆流而上,站在世界市場的頂端。


其實關於《八佰》,知乎有個大佬流年取次花間總結的特別好:

冷靜點,《八佰》遠沒有他們吹的那麼好


冷靜點,《八佰》遠沒有他們吹的那麼好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