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沒有主角的電影——簡評《八佰》

大時代中的小人物

電影《八佰》,慕名已久也期待已久,奔著是管虎導演之作,欣欣然走進電影院,觀看了這部又硬又燃的戰爭題材電影。在長達兩個多小時的觀影過程中我幾度落淚,為那個時代裡小人物的命運遭際而悲,為槍林彈雨間壯士們的衝鋒陷陣而嘆,為影片中滌盪的民族大義愛國熱情而唏噓不已。

一部沒有主角的電影——簡評《八佰》

該片取材於真實的歷史。那是1937年的淞滬會戰,中日兩軍殊死搏鬥二月有餘,中央軍節節敗退,傷亡慘重。蔣介石無奈之下做出將大部隊撤離上海,只留第88師在閘北繼續抵抗的決定,希望能引發列強介入調停,獲得國際社會的支援。

但師長孫元良認為這不過是一場政治作秀,沒必要做太多無畏的犧牲,權衡再三,最終決定派出麾下一個加強營的兵力堅守蘇州河以北。就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第262旅第524團團副謝晉元臨危受命,於10月26日夜間率領400餘人全部進入四行倉庫。

之所以號稱“八百壯士”,是為了迷惑日軍,才對外宣揚有800人,其中成員大都是年輕且缺乏作戰經驗的湖北保安團的團員。儘管如此,憑藉四行倉庫的堅固堡壘,謝晉元精密部署,帶領全員趕修防禦工事,“八百壯士”在數倍於己的日軍猛烈強攻下負隅頑抗,浴血奮戰了四晝夜,依舊巍然不動安如山。

一部沒有主角的電影——簡評《八佰》

之後蔣介石下達撤退四行倉庫的命令,無奈之下謝晉元深夜帶領全軍突圍蘇州河上的垃圾橋,就在此刻陰險的日軍對他們機槍掃射,經過英勇決鬥,四行孤軍最終撤入租界,電影《八佰》到這裡就結束了。

歷史上當他們撤入租界,隨即便被繳械,解除了武裝,運送至膠州路孤軍營,幾年後謝晉元被汪偽政府收買的叛徒給刺殺了,有些人還被押解至世界各地做勞工,結局令人扼腕嘆息。應該說,影片《八佰》基本符合史實,而作為一種藝術形式的電影,則允許導演融入自我的個人色彩加以合理改編。

從這點來看,管大導演處理得相當出色,讓我看後熱血沸騰,併為之熱淚盈眶,也促使我寫下了這篇影評,權當是表達對導演精細打磨影片的敬意和對那些逝去英豪的緬懷憑弔。下面我想通過這場戰爭中關涉的三個地點來進行切入,談談我對《八佰》的觀感。

一部沒有主角的電影——簡評《八佰》

蘇州河畔:地獄與天堂

蘇州河是黃浦江支流吳淞江流經上海段的稱呼。河的北岸戰火紛飛,硝煙瀰漫,日軍佔領了大片土地,唯餘四行倉庫裡的士兵依舊在堅守陣地。

河的南岸是英租界,生活在這裡的人們聽著曲、看著戲、打著麻將,歌舞昇平,氣定神閒,悠然自得。河的兩岸實際上就是兩個世界:一個天堂,一個地獄;一個意味生,一個象徵死。

起初,兩岸的人們都是彼此的他者,看與被看,沒有太大的關係。四行倉庫裡的將士每到夜晚,就會趴在窗邊望向對面的燈火輝煌、人煙熙攘,那是他們無法企及的烏托邦,而英租界裡的人們也會在流彈橫飛間隔岸觀火,兩者看似距離很近,又如此遙遠。

片中當士兵身綁手榴彈一個個高喊著自己的名字,然後縱身一跳的時候,震驚到對岸英租界裡的人們,也讓我的眼淚奪眶而出。這倒不是因為可能虛構的情節煽情,而是歷史上太多有血有肉的英雄無名,他們根本就沒有機會喊出自己的名字,壯士許國,向死而生。

看到此幕的何香凝隨口而出的那句“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尤令我印象深刻,隨即掏出手機發了一條朋友圈。

一部沒有主角的電影——簡評《八佰》

北岸孤軍死守陣地,南岸的人們深受觸動,愛國熱忱漸漸被喚醒,便有了後來的採訪拍照、捐錢捐物、運送物資,他們成了孤軍最堅強的後盾。

蓉姐是賭場大姐大,戰爭於她而言,最初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但得知小弟刀子身亡後發生了轉變,最後看著過橋的傷員,她拿起斧頭砍掉了櫃子的鎖,隨即拿出兩大箱強效鎮痛藥品嗎啡,急匆匆奔向橋頭,大雪紛飛人潮如織,那背影的樣子真的好美。

教授起初也只是拿著望遠鏡東張西望,繼而捐贈物資,最後激動的心、顫抖的手拿起槍桿子朝向日軍所在的地方射擊。而他的夫人,剛開始打麻將、和鄰居吵架、整天絮絮叨叨,戰爭似乎與她無關,到目睹對岸發生的一切後,丈夫募捐扔出金項鍊也沒阻攔,她的冷漠最終被溫暖,繼之以窗邊的飽含眼淚。

一部沒有主角的電影——簡評《八佰》

還有英勇無畏遊過蘇州河送旗,積極動員群眾募集物資的楊惠敏;那個致敬的小女孩,也許什麼都還不懂,但隔岸戰士們誓死保家衛國的精神早已在她的心中生根萌芽。

就這樣,天堂的人們一直關注著地獄境況,並且對造成地獄的日軍義憤填膺,同仇敵愾,雖然彼此隔著蘇州河,但兩岸的心連在了一起。

因而看到四行孤軍最後衝橋的時刻,英租界的人們隔著鐵門對他們的手勢,有施援的伸手、有加油的拳頭,還有點贊豎起的大拇指,我的內心不免也肅然起敬。

是啊,就是這些小人物內心的轉變,通過普通人的普通方式,讓我看到了人性之美和生命之真。

一部沒有主角的電影——簡評《八佰》

四行倉庫:瓜慫與勇士

四行倉庫本來是四家銀行的聯合倉庫,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在當時是閘北地區的最高建築,日軍坦克無法打穿其牆壁,因而易守難攻。它曾作為第88師師部所在地,所以當大部隊撤離之後,這裡留下了可觀的戰爭儲備物資。

隔著蘇州河,對岸就是英國租界,因而日軍不敢用重武器轟炸,以免傷及無辜引發列強不滿,這也就為四行孤軍的作戰創造了有利條件,有了與日軍一較高下的可能。

影片沒有集中展示宏大的戰爭場面,而是聚焦於四行倉庫狹小空間裡的英雄成長,將群像的建構集中在小人物身上,憑藉角色的細節演繹,提供給觀眾通過微觀視角去深度共情的一種可能。

進入四行倉庫裡的士兵來自四面八方,他們說話操著不同的口音,正規軍和雜牌軍起初也並沒有團結一心共御外敵,還一直有想逃跑的人。

一部沒有主角的電影——簡評《八佰》

老算盤是政府文職人員,沒有碰過槍,膽小如鼠,貪生怕死,最後選擇當逃兵,片中他喬裝成女人想要逃跑被端午發現後跪地求饒說出的那番話,展現了戰爭的殘酷和小人物內心的恐懼、痛苦與求生欲,而當結尾他成功逃到南岸,望向正在英勇渡橋的孤軍,似乎受到了某種精神鼓舞,引他毅然奔向前方。

端午初入戰場充滿膽小、恐懼和猶豫,開始他也想過離開這個是非之地,最終在殘酷的戰爭環境中親眼目睹兄弟們浴血奮戰,以及在山東兵言傳身教的影響下逐漸走向覺醒反抗,開始參戰護旗,在屋頂對著日軍的飛機射擊並最終戰死,實現了從一個普通人到真正英雄的華麗轉變,成為了小湖北心中身騎白馬、披堅執銳,單刀殺敵的常山趙子龍。

老鐵起初是一個自私怯懦的老兵,一旦戰事開始就躲在一隅,是個瓜慫,但後來逐漸突破自我,敢於去救助傷員,到最後選擇成為敢死隊一員守衛後方,高唱《定軍山》從容赴死。

一部沒有主角的電影——簡評《八佰》

影片雖塑造了四行倉庫裡的人物群像,但更多鏡頭是聚焦於雜牌軍,特別是被當作逃兵抓來的那些人,他們身處底層,起初都帶有慫、膽小、自私、想逃跑的性格缺點,而這些都是人在殘酷環境下所表現出來的真實人性,也正是在一步步蛻變中實現自我並超越自我,由瓜慫走向了勇士,所以看後才如此地真切感人。

導演沒有將視線聚焦於某個主角光環上,而是凸顯隔河兩岸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普通民眾和士兵的人物轉變和內心成長,所以說這是一部沒有主角的電影,或者說,人人都是主角的電影。當然,由於導演想要塑造的群像過多以及劇情被刪的緣故,使得劇中某些形象朦朧而不立體,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人物反轉過快或者形象扁平化臉譜化的弊病。

一部沒有主角的電影——簡評《八佰》

垃圾橋上:死亡與重生

垃圾橋一頭連著租界,一頭接著四行倉庫,橋下的蘇州河水靜靜流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見證了連日來北岸中日間的炮火連天與南岸租界里人們的翹首跂望。謝晉元帶領四行孤軍堅守陣地數天,卻突然接到特派員帶來的蔣介石手令,要求撤出四行倉庫,他當然不同意。

但特派員的幾句話,“這場戰鬥本來就是表演,戰爭背後都是政治”,道出了當初作戰與如今撤軍的緣由都在於布魯塞爾九國簽字國會議。之前的堅守是演戲給列強看,現在不用演了,所以仗也不用打了。

當然還有租界當局的考慮,因為離四行倉庫不遠處矗立著兩個大煤氣罐,日軍稍有不慎,可能就會因戰火造成煤氣洩漏或爆炸而波及租界安全,那後果將不堪設想,所以他們照會中國政府要求撤軍。就這樣,軍令如山,按照事先的安排謝晉元打算率領戰士們於夜間搶渡垃圾橋,撤入英租界。

一部沒有主角的電影——簡評《八佰》

名為垃圾橋,卻上演了許許多多生與死的動人故事。最初的難民就是經由這裡到達對岸的英租界。南岸觀望的人群被四行孤軍的英勇愛國所震撼,對日本士兵的殘忍漸生痛恨,最終擰成了一股力。

當青幫號召同胞為對岸的四行倉庫送電話線時,看到了很多人毅然決然慷慨請願,其中最令我感懷的是賭場小混混刀子,他認為自己跑步速度很快覺得可以一試,就立馬請願過橋,摁下血手印,只為給八百壯士送電話線。

他在橋上時而狂奔、時而躲藏,最後用盡渾身解數將電話線扔向四行倉庫時,自己卻未能倖免身中流彈,倒在了一片血泊之中,成就了不朽壯舉,這些雖然只是短暫的一瞬,卻戳人心絃。

最後謝晉元帶領孤軍陸續冒死衝橋時槍彈密集卻毫無掩護,完全憑藉凡胎肉身衝向橋的對岸,哪怕血肉橫飛身中數彈,濺出一身血也要堅決完成任務,眼看前面的戰士一個接一個地倒下,後面的戰士繼續前赴後繼往前衝,可謂轟轟烈烈,氣壯河山。

一部沒有主角的電影——簡評《八佰》

就是這樣的一座橋,隔著生死,橋北暗無天日,橋南則燈紅酒綠,過了橋便是進入了另一世界,但是當孤軍真的衝橋而去,面對他們的卻是槍林彈雨。起初,士兵是不被允許過橋去南岸的,因為會招致日軍圍攻,因而彼此身心是隔閡的。

繼而租界裡的人們深受四行孤軍英勇抗日的精神感染,從最初的冷眼旁觀,到後來的積極援助,內心已與其漸漸貼近。最終孤軍衝過垃圾橋,柵欄裡伸出的一雙雙援手,則是兩者身心距離的進一步拉近。

以上是我對這部影片的點滴觀感。實際上在動筆之前,我考慮了很多的切入方式,比如片中的老鼠、烏鴉和白馬意象的出現有何象徵隱喻意義,比如蘇州河兩岸出現的唱戲片段以及身騎白馬的趙子龍和全劇又有著怎樣的互文關係,再比如導演在本片塑造人物以及故事處理方面還有哪些地方有待商榷,抑或者是縱橫比較,看看該片對戰爭題材電影嘗試了哪些新突破等等不一而足,但最終我選擇了三個地點串聯起我的思考,限於篇幅也只做了簡單評析,就當是我的觀影回饋。

一部沒有主角的電影——簡評《八佰》

應該說,這部電影總體是成功的,讓我很享受觀影時的體驗,我覺得這就夠了。我不贊成有些人高高在上,以一副歷史學家的面孔來指責其歷史細節的失真,藉此來顯示自己的高明;也不太同意批評劇情故意煽情博取眼淚的聲音,因為說到家國情懷的共情,我們這些根本沒有參加過抗日的後生,是無法深入體會當時戰爭的殘酷和士兵的英勇無畏,慷慨赴死,覺得那是離我們很遙遠的事情。

而現在有一部反映那個時代的影片,而且反映得很好,而你卻要來批判,還批判得體無完膚,那我就要懷疑你的居心了。當我們在與劇中人物共情的時刻潸然淚下,我也不覺得這是導演刻意製造的煽情片段從而會削弱電影深度,所以我放鬆了警惕,在電影院裡任憑落淚,因為我對這些英雄人物真的由衷敬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