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件小事,就能看出李自成的军事才能到底强不强

明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秋,“是年三煞在西,宜静不宜动”(黄历语),崇祯朝兵部尚书杨嗣昌提出的“四正六隅、十面张网”之策正执行得如火如荼,张献忠被包围在川、陕,罗汝才被包围在湖北,李自成被包围在商洛山,正应了“三煞“之说。然而,颇为讽刺的是:当朝崇祯皇帝也被包围了,此时大半个中国包括湖广、四川、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河北……无处不灾荒,无处不叛乱,大股几万人,中股几千人,小股几百人的乱匪到处皆是。长江以南,苏杭一带的鱼米之乡也遇到旱灾、不断有百姓聚集成群,公然抢粮闹事,形势每况愈下,几乎看不见一片净土。各地奏请增兵加饷平叛的塘报雪片一般地飞到紫禁城,崇祯皇帝被层层包围在其中……国事如焚,国库如洗,年轻的朱由检欲哭无泪,整日长吁短叹,使尽解数加征练饷。

从这件小事,就能看出李自成的军事才能到底强不强

商洛山,位于陕西省东南部,这天,在商洛东南白河县的小路上,开来了一小队骑兵,这批人马大约有五十多人,他们军容不整,衣服多是破布裁剪而成,一看就不是正规军,为首的是一个年纪大约三十上下的中年人,他戴着一顶西北农民常戴的白旧毡帽穿着一件破旧的青布长袍,但此人生得天庭饱满,目光炯炯,虽然很瘦却显得气宇不凡,他就是明末义军中名气最大的一股-闯王李自成。

几天前,闯王得知明朝部队因为拖欠军饷,已经停止搜山尽剿,转而原地驻扎。他意识到了这是突围的好机会,于是立刻将部队化整为零,分批撤出陕西,进入河南。此时他的部众已不足千人,他将部队分为三股,李过率领5百精兵作为主队,保护老营和家属。高一功率余下400余人作为疑兵转向西南,迷惑官兵,而自己则率50轻骑,经白河县到浙川边境直入河南,这一招出其不意,当时负责围剿的三边总督郑崇俭做梦也不会想到。

从这件小事,就能看出李自成的军事才能到底强不强

由于早探明从白河县到浙川三百里的路上都没有明军。李闯王率领的小队骑兵很顺利地就来到了荆紫关附近。让人没有料到的是,昨天荆紫关中突然来了八百名郑崇俭的标营骑兵。为首的叫做郑鸿达,正是郑崇俭的亲弟弟,他是奉命从襄阳押运五万两饷银回西安,此人同农民军作战多年,为人阴险果决。在听了当地乡民的禀报后,认为这可能是农民军的小股部队,战斗力不强,杀了他们既能夺取几十匹战马,又能立功受奖,于是当机力断,立刻率400名骑兵往荆紫关小路摸去。

此时天刚刚亮,山雾愈来愈浓,根本不见人影。村落、树林,完全被白雾遮住。李自成率领着一小队人马缓辔前行,很快到达一处岔路口,这里只有一间破茅屋,厨中只有一口铁锅。闯王决定在这里稍作休息,他让手下赶快烧了半锅开水,大家拿出干粮打尖,拿豆料喂马。简单停歇之后,闯王正要重新上路。一个农民军士兵所骑的战马突然拉了一泡屎,而此时,从西边传来了一队马蹄声,十分紧急。很显然,郑鸿达的骑兵赶来了。尽管望不见对方的影子,但农民军征战多年,根据马蹄声很快判断出这一支骑兵大约在几百左右。亲兵们因为敌众我寡,纷纷催促闯王动身先走,他们断后。闯王李自成不慌不忙,想了想,有了主意,他吩咐一个亲兵赶快将灶中的余火弄灭,热水倒掉,重加一锅冷水,然后再拿半瓢水浇在冒着热气的马粪上,然后把马上剩余的豆料都倒在路口,等做完这一切,他让几十个亲兵都下了马,牵着马慢慢走到半里外的小山上,趴在地上埋伏了起来。

郑鸿达带领的官军骑兵很快到达了小茅屋,战马一看见地上的豆料立刻停了下来,争先恐后地吃。军中不发粮饷,这些战马平时也没有好料可吃,只靠干草充饥,所以一遇见豆料,停下来死活不肯走,整个山路都被堵住了。郑鸿达眉头一皱,略微犹豫一下,跳下马,走进了茅屋。他揭开锅盖,用手一摸,锅中的水没有一点热意;弯腰看看灶膛的火早已熄了。走出茅屋,忽然发现地上有泡马屎,俯下身子去看,马屎上竟然没有一丝热气,显然是早已冷却了。于是他断定这股农民军早已走到很远以外,只好沮丧地骂了几句,带领士兵扭头回去了,而此时的李自成正在不远处,静静地看着这一切,他只用一个小小的举动就化解了一场危机。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孙子兵法.谋攻篇》

从这件小事,就能看出李自成的军事才能到底强不强

临危不惧,调度得当,闯王的军事造诣从这件小事上可见一斑,在明末的军事人才排列中,他绝对能占据一个显著的位置,军事能力绝对是明末一流水平,长久以来,在各种网络媒体上,李自成被定位成一个目光短浅,胸无点墨,志大才疏的草莽人物,是导致汉人王朝落入满清异族的罪魁祸首,是近代中国衰败的主要责任人。

这其实是犯了历史虚无主义和历史甩锅主义的错误,在明末的那段时期,老百姓基本上处于活不下去的边缘状态,造反是最后的选择,总不能活活等死吧,没有李自成也会有张自成、王自成,至于满清窃取了汉人江山,这是历史的选择,这也不是李自成起义的初衷。这些人总愿意拿另一位农民起义领袖朱元璋来相比,认为李自成和朱元璋相比是天上地上,前者给后者提鞋都不配。这是典型的成王败寇的思想,关于这些事情,我们要用目前网上很流行的一句话来做注脚—

“抛开几率来谈成功,都是耍流氓”!

我们可以看看中国5000年的历史上,发生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做到成功建国的只有朱元璋一人,5000年啊!这几率低得简直可以忽略不计,像朱元璋这样的人物,千古,唯此一人!李自成成不了朱元璋,根本不丢人,这只是正常现象,就好象大众创业一样,成为炮灰是必然的结果,成功的仅仅是个例。

反过来说,李自成能在明末几百股起义军中脱颖而出,是非常了不起的,他的成功绝不是偶然,他的军事能力和政治素质在明末舞台上绝对算得上是一号人物,尤其是在面对汪乔年、孙传庭、傅宗龙这样的明末良将时,能将他们逐一击破,这充分体现了其军事才能的卓越性。他绝不是韩复渠和张宗昌那样目不识丁的草寇,比起黄巢,张角,陈胜吴广这样的起义领袖,李自成能力远胜过他们。他最终的失败,只是多方条件选择的结果,历史没给他充分的时间和条件,而对手女真人实在太强,他手下也没有几个像样的真正人才,让他去重整山河开创基业也算是难为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