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稜現象,南方與北方的傢俱為什麼差別這麼大?

撫摸著高檔木質傢俱圓潤的外表時,我們叫它紅木傢俱其實,這只是廣義上的說法,粗狂地吧所有體重色的傢俱歸為一類,對於涉及不深的人更容易讓人理解,事實上,狹義紅木傢俱只在乾隆朝以後存在(明朝只有黃花梨木等木材的傢俱)在河流無數,園林無數的南方,人們叫這種木料酸枝,因為木料剖開以後會比較刺鼻,而北方的人則叫它紅木。

扒稜現象,南方與北方的傢俱為什麼差別這麼大?

南方和北方的文化差異在這裡就可以看出來了,對於傢俱,南方的的人比較看重內在的性質,而北方人或許更加註重外在的韻美。這也導致了南北紅木傢俱的做工會天差地別 而扒稜,指的是一種木料的處理工藝指的是用材時在傢俱隱蔽的地方留有表皮,在外部顯示出裡面的料子,在木料切割以後,斷面呈現三角形,這是一種節省木料的方法。

扒稜現象,南方與北方的傢俱為什麼差別這麼大?

扒稜現象是在南方傢俱中普遍存在而在北方几乎絕跡的一種現象,豪華的故宮裡,放置的是最能代表北方傢俱的,從廣州發貨的廣制傢俱,而秀美的杭州園林裡,被富家少爺或者是闊太太把玩的則是靈氣十足的蘇制傢俱,以故宮為代表建築的北方人更注重傢俱外表的豪華大氣,每當坐下,發現傢俱是由一整塊木料所造,就能夠感覺到一種力量感,一如北方漢子的硬氣,當然,能夠支撐的其這種消費觀念的,必然是雄厚的經濟實力,當時紅木傢俱的買家大多是皇族,買起東西來基本上是不計工本的,而在當時的廣州口岸,其木材貿易的發達也導致了木料的價格比較低,所以當時廣作傢俱製造起來能給以揮金如土的感覺,講究的就是要整板的木料多,拼接的木料少,下圖中的六足風車園炕就是典型的廣做傢俱,六六三十六快材料,大邊,束腰,托腮,全部都是整個挖取,直接上整板,寬度60cm,富貴之氣撲面而來 恰恰相反的是蘇做傢俱,基於蘇州地區雖然富商雲集,但是其身價抵不上皇族,財力更是遠遠無法與廣州地區的大佬們相比,但是此地人傑地靈,文藝繁華,也就誕生了蘇州園林,蘇做傢俱這樣頗具特色的藝術現象。

扒稜現象,南方與北方的傢俱為什麼差別這麼大?

再加上蘇州的木料成本比較高,而人工成本更加低,在蘇做傢俱的打造過程中,工匠更加註重使用各種小技巧利用視覺差讓蘇做傢俱看起來依然富貴大氣,但是在用料方面是能省一點是省一點,比如在拼接的時候使用膠布,蘇做的紅木寫字檯腳框會採用雙打窪的方式讓小料顯的更大,既節省了材料,又不讓傢俱顯得小家子氣,下圖就是典型的蘇做傢俱代表,下方的腿部仔細觀察會發現材料比較扁。

扒稜現象,南方與北方的傢俱為什麼差別這麼大?

除此之外,蘇做材料還有一個特點是會使用軟藤屜來代替紅木屜,因為軟藤材料更加方便得到,而且與紅木傢俱形成反差的同時,為肅穆的傢俱主體帶來了柔和的感覺,而且,這樣的屜子讓人感覺到更加舒適。北方傢俱和蘇州傢俱各有其特色,這是北方的故宮文化,南方的園林文化作用下的結果,但是,由於南北兩邊購買紅木傢俱都是為了展現自己的個性以及品味,這樣的需求沒有讓傢俱產品走向同質化,而是兩邊都在在不同的道路上發展出了千姿百態的繁榮局面,以及文化奇觀。最終兩邊的優良風格也走向了融合,後來的我們仰望著前輩的技術,踏出了紮實的一步,才有了今天應有盡有的紅木市場。

扒稜現象,南方與北方的傢俱為什麼差別這麼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