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在教育上給我們的啟示

憶卡農

貓,和狗啊、鵝啊什麼的在我們看來都是再普通不過的動物了,在教育上卻可以給我們帶來諸多啟示,當然,這些啟示並不是現成的,都是很多學者經過無數次實驗和觀察研究之後得到的,來之不易,我們真的是很幸福,很多成果可以坐享其成。

貓在教育上給我們的啟示


在教育學上說起“貓”,那就繞不開這麼個人—愛德華·李·桑代克,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他的“餓貓實驗”在教育心理學界無人不知。桑代克的實驗是先將一隻餓貓關入籠中,籠外放一條魚,貓見到魚之後急於衝出籠門去吃籠外的魚,但要想打開籠門,餓貓必須連貫的完成三個分離的動作,才能順利出籠吃到魚。首先要提起兩個門閂,其次是按壓一塊帶有鉸鏈的臺板,最後是把橫於門口的板條撥至垂直的位置。經過反覆觀察,貓第一次被放入迷箱時,拼命掙扎,或咬或抓,試圖逃出迷箱。終於,它偶然碰到踏板,逃出箱外,吃到了食物。在多次努力和嘗試中,它可能無意中一下子抓到門閂或踩到臺板或觸及橫條,結果使門打開,多次實驗後,餓貓的無效動作越來越少,最後一入迷籠就會立即以一種正確的方式去觸及機關打開門。桑代克記下貓逃出迷箱所需時間後,即把貓再放回迷箱內,進行下一輪嘗試。貓仍然會經過亂抓亂咬的過程,不過所需時間可能會少一些,經過如此多次連續嘗試,貓逃出迷箱所需的時間越來越少,無效動作逐漸被排除,以致到了最後,貓一進迷箱內,即去按動踏板,跑出迷箱,獲得食物,從複雜到簡單,最後一氣呵成。

這個實驗給我們在教育上的啟示是首先可以給受教育者製造一些懸念或者想要得到的需求,刺激受教育者產生主動學習的念頭,通過一些行之有效的練習(可以利用經驗減少大量無用次數的練習),經過練習之後,達到了學習者想要的效果,而這種效果會使學習者的自我效能感有所提升,說直白一點就是學習者會有一種由內而發的自豪感,反過來會使學習者更願意去學習,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