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東林黨運動為何會失敗,因為缺少一塊能夠讓文藝復興的土壤

明朝東林黨運動為何會失敗,因為缺少一塊能夠讓文藝復興的土壤

對於明朝的最終滅亡到底是應該東林黨背鍋還是宦官當道背鍋,這點世人一直都有爭議,且爭論不休,與其說誰該背鍋,倒不如說明朝的滅亡到底誰的責任更大一些比較合適,我們這一代對東林黨的認識首先是從教科書上了解的,一系列書記講述的全部都是東林黨高風亮節不為閹黨惡勢力所動的事情。《明儒學案》中還提到,“東林黨”是其他小人強加的,東林人士並不願意接受。

明朝東林黨運動為何會失敗,因為缺少一塊能夠讓文藝復興的土壤

後來因為有了電視劇的描述,不少之前所謂的閹黨也有洗白的痕跡,導致現下不少年輕人並不太懂東林黨究竟是怎麼回事,故本文就此淺談一下東林黨與明朝興衰的關聯。看看東林黨是否真正的對明朝延緩滅亡起到了作用。

在歐洲也同樣有一場非常重要的運動——文藝復興。這次運動對歐洲進行了思想啟蒙,表達了當時歐洲資產階級的最新訴求,也為之後歐洲的興盛奠定了基礎。但是相對於歐洲的勝利來說,我國明朝的東林運動為何最後卻走向了失敗呢?

東林黨背景

在明朝的中期,政治已經不復開國皇帝之後的那幾位勵精圖治,政治上逐漸顯示出來敗壞的情景,苛政猛於虎,朝廷壓榨官員剝削導致農民不斷的通過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不滿, 好在明神宗有個好老師,張居正於萬曆元年開始進行各項改革,在稅務,官員、軍事等方面採取了各種措施,並且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吳應箕在《東林始末》中稱:“予追溯東林所自始,而本之於爭奪情,以其為氣節之倡也。”

他就認為東林運動開始於張居正的奪情之爭。

然張居正並非仙人,利國利民的政策出多了就有些功高震主的意思來,明神宗明面上不說但是心裡已經暗暗的給老師記上一筆,等到張居正身死之後,明神宗就跟蘇大強一樣的作起妖來。排除異己所有跟老師有關的人員一律邊兒去,老師生前制定的政策也都全部廢除,不僅如此,明神宗還任性的重用功臣、宦官,所有行徑都跟老師生前約束他的反著來,如此情況下,明朝政治再次衰敗,軍事力量直線下降,財政空虛國力不旺,此時不用外人攻擊,明朝自己就已經歡快的往作死的路上一路狂奔了。


明朝東林黨運動為何會失敗,因為缺少一塊能夠讓文藝復興的土壤


興起

黃宗羲在《明儒學案》中雖單列“東林學案”而不歸之於王學門下,但仍是把 東林學派一認作是王學右派的路子,系針貶王學末流而起。也有一些人把東林學派歸入王學修正之類的路子。

萬曆八年顧憲成進入官場,但是因為參與了皇太子事件引起了皇帝的猜疑,不但如此,顧憲成還在日後恰巧戳了皇帝的肺管子,皇上不待見什麼人,他就為內閣大學士舉薦啥樣的人,搞得明神宗氣的都想拔這老頭的鬍子了,觸怒龍威的結局就是顧憲成被削官職返鄉養老。

返鄉後的顧憲成也沒有放棄自己的“遠大理想”,以東林書院為起點開始講學,內容包括黨政以及社會現實問題。逐漸的東林書院從現實書院變成了一個精神支柱,不僅民間有志之士嚮往,連朝廷中不少官員也與之遙相應和,東林書院雖處江湖路遠,但影響力依舊存在於廟堂之上,學術團體逐漸向政治派別演變——東林書院變成了東林黨。

東林黨強烈要求改變宦官專權的局面,還在國家的很多方面都進行了改革,而且很多都取得了不錯的成功,但是也正是他們這種大刀闊斧的改革,導致東林黨與其他黨派人士在利益上起了衝突。

明朝東林黨運動為何會失敗,因為缺少一塊能夠讓文藝復興的土壤

黨爭事件

《高子遺書》中高攀龍說:“天地間需才為急!知之甚難。君子經世,原以斯人為徒,望兄所在,精察人品為要”。東林人雖然大多都是有才之士,但是多數都是理論上的學者,沒有親自實踐的能力,他們也渴望這樣的人才。

東林黨雖說在後期被人褒貶不一,但是在明神宗、明光宗、以及明熹宗三朝時期還是起了不小的作用,明代向來祖訓立嫡立長,明神宗長子朱常洛母妃不如朱常洵的母妃萬氏受寵,所以明神宗就想盡一切辦法意欲改了老祖宗的規矩,但是因為東林黨的“頑固不化”最終明神宗沒有得償所願,朱常洛依舊住進了東宮,此為東林黨爭大事之一。

太子住進東宮並不代表他能平安坐上皇位,一日東宮外有一男子手持兇器衝進皇太子所居之所,直到廊下才被攔住,事後經查是萬貴妃下的手,但是因為有老皇帝偏寵,萬貴妃依舊被重重的拿起輕輕的放下,處死了個把小太監了事,但是東林黨卻折損了一員大將——主張嚴查到底匡扶國本的王之寀被削職為民。

明朝東林黨運動為何會失敗,因為缺少一塊能夠讓文藝復興的土壤


小太子朱常洛在東林黨尊老祖宗規矩的護持之下,終於登上了皇位,然而即便是榮登九五依舊沒擺脫鄭貴妃的手掌心,連枕邊人都是鄭貴妃的細作,不僅如此更是因為紅丸案一命嗚呼,皇位險些外落他人。朱由校繼位之後,鄭貴妃放在先皇身邊的李選侍妄圖以皇長子年幼,宜由李選侍以太后身分垂簾聽政的理由仿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也是在東林黨的堅持之下,朱由校終於拜託了鄭貴妃的掌控,在萬曆四十八年正式登基,東林黨影響力也在此時達到了極點。

衰敗

東林黨影響的登峰造極直接觸動了大太監魏忠賢,魏忠賢開始了反東林黨的舉動,他開館纂修《三朝要典》,在霍維華的基礎上纂輯萬曆、泰昌、天啟三朝有關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三大案的檔案資料,打擊東林黨,同時造編《東林點將錄》等文件上報朝廷,最終東林書院被毀,東林黨不少人遭到而來打擊,東林七君子更是直接被殺。直到崇禎帝繼位魏忠賢身死之後,東林黨才得以喘息,崇禎二年東林書院被修復。

也有人說東林運動屬於我國市民階級思想啟蒙運動,有著資產階級萌芽的性質。其實這樣的說法並不全面,也沒有確切的理論證實。因為我國明末是否有著市民階級與市民意識本來就沒有確切的說法,思想啟蒙也只是從歐洲史中借來的概念,與歐洲的文藝復興不同,明末我國的性質導致東林運動並不可能像歐洲的文藝復興那樣取得勝利。


明朝東林黨運動為何會失敗,因為缺少一塊能夠讓文藝復興的土壤


反思

1、東林黨按照當時的想法一致在影響著天下言論,上至皇權下至百姓,但是統治階級內部的權利鬥爭終究影響了明朝的國之根本,各派黨爭影響惡劣,可以說是加速了明代的滅亡。

2、從現實世界上看東林人士注重提學術思想上的道德傳統, 注重道德倫理上的嚴格標準和絕對權威, 在善惡、是非、君子小人之間, 二元對立,決不含糊, 並進而依此標準, 來梳理現實世界, 即所謂的道德濟世。高攀龍說:“聖學所以開物成份, 只是非二字而己。所以東林人士重新提出是非道德, 雖仍未走出理學的傳統,但也明確提出了經世致用的先聲。

3、但是東林黨人的經世觀念,只是一種道德約束,說白了就是不切實際,他們把道德作為救世的唯一依據和手段, 在他們看來, 只有也只要通過道德淨化, 積弊即可除, 天下即可安。這種出自於自發的道德約束根本無法用來解決當時的社會危機。這種做法, 明顯帶有道德主義傾向和倫理英雄主義的色彩, 從中也可看出他們對人生目的的理想化態度。在體制意義上而言, 他們的做法, 要比張居正等人的改革倒退了一大步,這種宗教式的道德經世, 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先天的不足,失敗是必不可免的。

明朝東林黨運動為何會失敗,因為缺少一塊能夠讓文藝復興的土壤

4、之前說的先天不足首先要說的就是人性,並不是每個人都是高風亮節的,即便是真正的高風亮節也不可能一世如此,尚不說別的,就是明末清初之際,東林黨領袖錢謙益先生就沒有做到所謂高風亮節,在沒有什麼生命危險的閹黨逼迫時,錢謙益確實表現出了東林黨的骨氣,然等著清軍入關的時候,妻子柳如是勸他投河自盡保存氣節的時候,錢謙益表示河水太涼不能下,最終一僕侍了二主,在滿清朝廷中做了禮部侍郎這樣掌管天下仁智禮儀信的部門,不可謂是一種諷刺。

總之,思想治國固然是好,大家憑自覺性,然人性既是如此搖擺不定,東林黨曾經的輝煌也只能說是起到了一個輔助作用,在明朝政治時事有思想問題的時候還算有用,但國之根本已經腐朽的時候,東林黨已經起不到什麼作用了。


參考文獻:《明儒學案》、《東林始末》、《高子遺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