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滅亡,是文人誤國還是武將無能

大明王朝滅亡,是文人誤國還是武將無能

朱由檢死之前說“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致逆賊直逼京師,然皆諸臣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最後長嘆一聲群臣誤我吊死在煤山的歪脖樹上了。

大明之亡,並非滿清和流寇,明實亡於東林。文人誤國才是明亡之原因。

武將無能這個說法不知道是哪裡來的,崇禎時的武將僅次於大明開國時的名將。袁崇煥、滿桂、祖大壽、曹文昭、盧象昇、左良玉、孫傳庭、洪承疇、吳三桂。明末可謂是名將輩出,戚家軍雖已衰落,但戰鬥力尚在,遼東有關寧鐵騎,還有孫承宗構築的關寧錦防線,西北有天雄軍、秦軍,武將無能完全是亂黑,如果不是兩線作戰,明朝單幹後金,只怕是皇太極還沒建國遼東就得重歸大明。

最早得說到土木堡之變,明英宗率22萬軍隊和滿朝文武百官勳貴親征,結果折戟土木堡,直接打破了明朝建國以後的三權平衡體系,邊軍要餉有時還得找文官的關係。再加上明成祖時設立內閣,仁宣二帝時,內閣大臣職位再度提升,文官的權力和地位得到極大的提升。

到了明世宗嘉靖時,張璁挑起了黨爭的火焰,此後明朝內部朋黨勾結,每個人都想要去加入黨派,獲取高職,找好的靠山。因為上一個沒有找黨派的人,死無全屍,他的名字叫夏言,他被搞倒之前是內閣首輔,他被嚴嵩的嚴黨給搞死了。

明朝的黨爭影響著朝政,嘉靖時嚴黨和徐階的人對抗。隆慶時高拱鬥倒了徐階,張居正又鬥倒了高拱。萬曆時張居正在世時把控著最高權力,死後被抄家還險些被鞭屍。後來的申時行、王錫爵、張四維都是在一波又一波的權力鬥爭中下臺,這件事直接影響了萬曆的立儲問題,又被稱為——爭國本。這件事直接影響了明朝的國運,太子地位隨時有顛覆的可能,導致太子對他的長子也就是後來的天啟(木匠)皇帝教育不足夠,閹黨佔據朝廷,把崇禎逼向了東林黨,去迎接所謂的“眾正盈朝”。

崇禎殺了魏忠賢,眾正盈朝。朝廷裡都是東林黨的人。按理說,既然朝廷都是東林黨的人了,那就好好幹活吧,別折騰了,也別搞什麼黨爭了,但他們還是鬥,內鬥,比如溫體仁和周延儒。崇禎治國十七年,溫體仁擔任了七年內閣首輔,但是佔著茅坑不拉屎,他要麼不幹活,要麼幹活沒成效。

而東林黨最大的“成就”,就是使得政府收到的稅大幅下降,最後崇禎也可以說是窮死的。

閹黨執政時,魏忠賢起於農民,深知農民的困苦,稅收方面主要從東南沿海收稅,西北地區的稅則要少一些,所以天啟時流民和民變的程度遠次於崇禎時。

而先前說過,東林黨起於江南地區,士紳階級,導致本該成為明朝賦稅來源的東南沿海官官相護,稅收不上來,反而對西北貧困地區收稅增加。算是間接導致西北出現了許多的李自成和張獻忠。

從以上可以看出,文人誤國確是事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