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阳之战后,王莽的新朝再无翻身的可能,天下重归刘姓

“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是光武帝刘秀的名言,从中可以看出他对阴丽华的宠爱。刘秀年少的时候,曾在长安读过书。也就是在这段求学时光中,他与出身名门的阴丽华有了一面之缘。然而,刘秀当时只是一个穷书生,皇族的头衔虽大,可刘氏皇族在王莽的压制下已经日渐衰微。

因此,刘秀知道自己目前的状况,也明白自己和阴小姐之间的差距。于是,他每天勤奋读书,想要在功成名就后,再迎娶心中的佳人。

昆阳之战后,王莽的新朝再无翻身的可能,天下重归刘姓

后来,志向远大的刘秀看准时机,毅然同篡夺汉室的王莽决裂。

地皇三年(22年),他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号,向王莽建立的新朝发起了进攻。战争前期,刘秀手下既无猛将又无装备,只能进行小范围的骚扰,根本不敢同王莽的正规军硬抗。据说,战马不足的时候,刘秀为了让自己的将士有马骑,自己就骑着牛上战场指挥战斗。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刘秀依然以天下为己任,丝毫没有过退缩的想法。因此,在南征北战中,他的势力越来越大,慢慢地成为了王莽的心腹大患。更始元年(23年),随着昆阳(今河南叶县)失陷,宛平被围,王莽越发地感到焦虑。

当时,昆阳和宛平是新朝的两大军事重镇,这两个战略要地如果都失陷的话,新朝纵使不覆灭,也一定会元气大伤。所以,在反复考虑之后,他决定派遣大司徒王寻和大司空王邑攻打昆阳,无论如何也要把这座城池从刘秀手里夺回来。

昆阳之战后,王莽的新朝再无翻身的可能,天下重归刘姓

当时,驻扎在昆阳城中的刘秀,手中的兵力很少,老弱病残全部算上去也不足万人。王莽探明了这一状况后并未轻敌,而是郑重地拨给了王寻和王邑四十二万新军。可以说,这些军队几乎是新朝所有的家当。所以,王莽的用意不言自明,那就是不惜一切代价斩杀刘秀,攻下昆阳城。

因为,王寻和王邑知道刘秀善于用兵,所以,一直主张采取稳扎稳打的战术。但是,看到浩浩荡荡的四十二万新军之后,两人瞬间有了底气。他们将几十万军队整合在一起,对外号称百万,还捕获了很多狮子、老虎、大象等猛兽用来攻城。

伴随着将士的喊杀声和野兽的怒吼声,王寻和王邑率领大军昂首挺胸地来到了昆阳城下。他们仗着兵多,什么阵势也不摆,直接就把昆阳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看着城下黑压压的新军,刘秀的很多部下都不免有些发怵。

昆阳之战后,王莽的新朝再无翻身的可能,天下重归刘姓

所以,还没等刘秀说话,有些将士就沉不住气了。他们有的劝刘秀放弃昆阳城,赶紧率军突围;有的劝刘秀坚守不出,等到援军到来再说;有的甚至主张开城投降,以此来保住性命。

然而,刘秀却冷静地听着这一切,等到将士们的心情平复下来后,他才严肃地说:“如今敌众我寡,且我们的粮食也不多了。我认为,突围和防御都不可取。敌人这么多,我们如果主动出击,那无异于自投罗网。而坚守的话,敌军不需攻城,困就将我们困死了。”

刘秀说完之后,众将士都沉默不言。既然这两个方案都不行,那就只能选择投降。但是,刘秀接着说:“情况确实危急,可我们也并非一点机会都没有。依我看,我们应该一方面拼死守城,一方面派得力干将前去定陵一带求援,如此才可破此危局。”

看着刘秀自信满满的样子,众人虽然心怀疑虑,但却只能这样做。为了鼓舞士气,主帅刘秀将生死置之度外,毅然决定出城求援。

昆阳之战后,王莽的新朝再无翻身的可能,天下重归刘姓

本来,昆阳城已经被围了个水泄不通,出城搬救兵的刘秀、李轶等人很难找到突破口。但是,王寻和王邑以为胜券在握,对部下并没有进行严格的约束。

于是,刘秀在夜黑风高之际,率领小股人马突然从昆阳城的南门杀出,打了敌军一个措手不及。虽然,王寻及时将缺口补上,但刘秀等十一人还是突破了包围。也正是这十一人成功地从定陵搬来了几千援军,才为后来的胜利埋下了伏笔。

与自信满满的王寻和王邑两位主帅不同,新军中的大将严尤见刘秀等小股人马顺利逃出,心中顿感不妙。他与刘秀的汉军打过很多仗,知道汉军的厉害。于是,他来到主帅王邑的面前,诚恳地说:“昆阳城虽然不大,但城池非常坚固。汉军现在已经抱了必死之心,我们在短期内很难攻下。即便是收复了昆阳城,我军也会损失惨重。与其硬攻昆阳城,我们还不如调兵去增援宛城,然后对昆阳城围而不打。这样的话,不仅可以守住宛城,还能够兵不血刃地拿下昆阳。”

但是,王邑一想到自己的大军,马上就把严尤的话当作了耳旁风。他不耐烦地对严尤说:“之前,翟义反叛的时候,我奉旨前去平叛。开战之前,很多人都说翟义用兵如神,让我小心点。可我感觉他不过如此,我只是略施小计,翟义就溃不成军了。我本想着穷寇莫追,打算放他一马,谁知道他竟然在逃跑的途中自杀了。现在,昆阳城已是我新朝囊中之物,你又何必如此担忧呢?”

说完之后,王邑拍了拍严尤的肩膀,然后放声大笑道:“很快,我和王寻就会占领昆阳,然后扫平宛城的叛军。到那个时候,我们喝着酒,吃着肉,唱着歌庆祝胜利。嘿嘿,想想就感觉愉快。”看着王邑手舞足蹈的样子,严尤不由地暗暗叫苦。他自知主帅的命令不能违抗,便赶忙告退,回去准备攻城用的器械去了。

昆阳之战后,王莽的新朝再无翻身的可能,天下重归刘姓

次日,在王寻和王邑命令下,新军对昆阳城展开了猛烈的进攻。

守城的汉军打退了新军一波又一波的进攻,但新军还是像潮水一般涌来。不仅如此,王寻还精心制造了几辆高达十几丈的战车。在这种战车面前,汉军的滚木雷石和利箭都收效甚微。眼看新军就要登上城池了,几十名汉军拼死相抗,拉着新军一起跌落,才暂时阻挡了新军进攻的锋芒。

看到汉军宁可豁出性命来,也要守住昆阳城的样子,王寻和王邑不禁有些后悔。早知道伤亡如此惨重的话,当初就应该围而不攻。可是,王邑大话已经说出去了,现在也不好打退堂鼓。经过讨论,两人决定减少攻城的人员,攻城只为消耗汉军,主体战略还是以困死汉军为主。

虽然,新军的攻势有所减缓,但汉军若想守住昆阳城,还是要付出惨重的代价。不说那些无穷无尽的利箭,也不说新军那毫无征兆的突然袭击,就是粮草和水源问题,已经让守城的汉军焦头烂额。所以,被围困了二十多天后,汉军将一切能吃的东西都吃完了。

此外,城中仅有的几处水源,也逐渐显露出了枯竭之象。汉军不断地站在高处瞭望远方,急切地盼望着刘秀的到来。心智不坚者,甚至认为刘秀早就逃之夭夭了。照现在的这个状况,刘秀如果再晚几天到来的话,就只能为昆阳城的守军收尸了。

昆阳之战后,王莽的新朝再无翻身的可能,天下重归刘姓

然而,刘秀毕竟是刘秀,他是不会让自己的部下失望的。正当汉军一筹莫展,议论纷起时,刘秀和李轶率领援军从远方杀来了。为了让将士们安心,刘秀在距离昆阳城四五里的地方,就开始摇旗呐喊。昆阳城中的哨兵听到了呼喊,也看到了刘秀的大旗,便赶忙将这一消息传达给了弟兄们。

得知援军将要到来后,残存的汉军士气高涨,纷纷嘶吼着要对敌军进行前后夹击。但实际上,刘秀声势虽大,可带来的援军只有几千人。他心中明白,现在汉军还是处于劣势之中。于是,刘秀一方面排兵布阵,一方面令部下大声叫喊,说汉军已经成功攻下了宛城。

其实,他根本不知道宛城的具体战况,只是为了鼓舞士气而已。但王寻和王邑听了之后半信半疑,新军也在害怕中开始自乱阵脚。昆阳城一时半会还攻不下来,宛城又出了差错,几十万新军的士气不免有些低落。看到敌军的很多将领都有了犹豫之色,刘秀果断挑出了三千名猛士组成了敢死队。然后,他率领着敢死队渡过昆水,向新军发起了突然袭击。

王寻和王邑正在思索着下一步的计划,根本没有想到兵少的刘秀竟然敢主动出击。仓促之下,新军的前沿阵地被这几千名猛士冲破了好几个口子。

昆阳之战后,王莽的新朝再无翻身的可能,天下重归刘姓

新军虽多,但几十个将领下达的阻击命令都不一样,一时间不免有些慌乱。王寻抽出了一万多兵士前去迎战刘秀,然后给其余的部下下达了不许擅自出击的命令。新军中的很多人都是被新朝强行拉来的壮丁,根本不想和新军同舟共济。因此,听了王寻的命令,他们也乐得站在一旁观战。

这时,留守昆阳城的汉将王凤打开了城门,率领着一批人马前来助阵。而在一旁观战的新军以没有接到命令为名,对王凤的这支军队没有进行任何的阻拦。就这样,刘秀和王凤对王寻进行了前后夹击。王寻作战虽然勇猛,但前有刘秀,后有王凤,他只能且战且退。

这时,他才意识到了自己命令的失误,想要赶紧令大部队加入战斗。但是,刘秀手疾眼快,抢先冲入敌阵将他斩杀。看到主帅被杀,新军顿时乱成一片。王邑斩了好几个临阵脱逃的士兵,但还是无法将令兵士镇定下来。也许是上天也要帮助刘秀,没过多久,本来晴空万里的天空竟然响起了轰隆隆的雷声。然后,在狂风的呼啸中,大雨倾盆而下。

昆阳城附近的几个河流随之决堤,突如其来的洪水顿时将几十万新军淹没。王邑自知大势已去,便急忙率领着亲信逃向洛阳。

昆阳之战,最终以刘秀的全面胜利而告终。而这场战役,也必将永远地记录在史册中。

昆阳之战后,王莽的新朝再无翻身的可能,天下重归刘姓

昆阳之战后,王莽的新朝再无翻身的可能。刘秀攻下洛阳和长安后,王莽也在当年的十月被杀了。新朝覆灭后,刘秀被封为武信侯,然后,顺势迎娶了他心心念念的阴丽华。

当时,刘秀已经二十九岁了,而阴丽华只有十九岁。可以说,刘秀不仅立下了大功,还迎娶了佳人,风头可谓是一时无两。但有帝王之志的刘秀根本不满足当一个侯爵,他谋取的是整个天下。为了使自己的实力更加强大,刘秀仅仅与心爱的阴丽华相处了三个月。

三个月后,他毅然离开了温柔乡,然后前往河北招兵买马。当时,刘秀虽然声名鹊起,但手中实在没有太多的兵力。为了争取到地方势力的支持,刘秀决定迎娶刘扬的外甥女郭圣通。而且,刘秀还将郭圣通列为正室,以此来拉拢刘扬。

刘扬见刘秀如此地对待自己的外甥女,便派出自己的十万大军来帮刘秀打天下。有了这十万大军,刘秀的腰杆硬了很多。当时,有很多人都说,刘扬的十万大军是送给自己外甥女的嫁妆。刘秀登基称帝后,郭圣通顺理成章地成了皇后。

昆阳之战后,王莽的新朝再无翻身的可能,天下重归刘姓

天下刚刚平定,刘秀有感于百姓艰难的生活,于是,决定将豪强地主的土地分一些给百姓。然而,他的这一做法却遭到了刘扬的激烈反对。

刘扬自认为帮刘秀立下大功,便肆无忌惮地阻碍刘秀的分田计划。开始的时候,刘秀还给刘扬面子,只是稍微管教一下。但是,刘扬不仅没有丝毫的收敛,反而直接站在了刘秀的对立面。因此,从国计民生的角度考虑,刘秀忍痛处死了刘扬,才使分田计划顺利地进行了下去。

刘扬死后,郭圣通失去了靠山,再也无法在刘秀面前争宠。而刘秀为了弥补对阴丽华的亏欠,就把郭圣通的皇后之位废掉了,改立阴丽华为皇后。如此看来,十万大军的嫁妆,还真的比不上一个阴丽华。因为,刘秀对阴丽华的爱是真诚的,是始终如一的。

参考资料:

【《后汉书·光武帝纪》、《汉书·卷九十九下·王莽传第六十九下》、《后汉书·卷十上·皇后纪第十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