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品读-第22篇-出道即巅峰的邓禹

汉纪三十一-三十二(公元23年-公元26年)

西汉与东汉交替的乱世,这一段乱世没有秦末天下逐鹿的跌宕起伏,没有东汉末年三国之争的戏剧性,也没有南北朝、五代十国的混乱与奢血。

如果要对照的话,这一段乱世和元末明初有些接近。刘秀与朱元璋一样,在几次决定性的战役后,几乎是一家独大,早早锁定了皇位宝座。

然而,东汉开国元勋中,除了几个被写进小说里的,几乎无人知晓。云台二十八将与唐初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比,世人仿佛并不知晓他们的存在。让我们看看这二十八人的名姓:


邓禹 吴汉 贾复  耿弇  寇恂  岑彭  冯异
朱祐 祭遵  景丹  盖延  坚镡  耿纯  臧宫
马武 刘隆 马成  王梁  陈俊  傅俊  杜茂
铫期 王霸 任光  李忠  万休  邳彤  刘植

知名度相对更高的伏波将军马援因为政治原因,并没有入选这一名单。没听过马援?但你一定知道“马革裹尸”,这四个字就出自马援之口。马援说过两句话:


“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东汉-马援


而最后,他也确实做到了自己所说的这两句话。


主要事件

  1. 刘玄称帝,史称更始帝
  2. 昆阳之战,刘秀一战成名
  3. 刘玄杀刘秀的大哥刘縯
  4. 刘秀称帝,定都洛阳
  5. 公孙述称帝(巴蜀地区)
  6. 赤眉立刘盆子为帝,攻入长安
  7. 彭祖反叛刘秀
  8. 刘玄被杀,玄汉灭
  9. 隗嚣割据陇西


主要人物:刘縯、刘秀兄弟、云台二十八将、隗嚣、马援、赤眉军诸将

先来一张某乎,@工尺民做的东汉初年割据形式图。


资治通鉴品读-第22篇-出道即巅峰的邓禹


昆阳之战

这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几场以少胜多的战役,这一战刘秀一战成名,成为其统一天下的敲门砖。

昆阳之战发生在今天的河南省叶县,对决双方是王莽派遣的新朝四十二万大军,以及刘秀、王凤、王常统领的更始朝军队。战斗初期,更始朝只有在昆阳县城内由王凤、王常率领的约一万军队,被新朝围攻以至于王凤主动要求投降,但未获同意。


资治通鉴品读-第22篇-出道即巅峰的邓禹

在昆阳城被围攻的同时,刘秀在外围调集军队,之后亲自率领一千人作为前锋,战胜了新朝的前锋部队。

之后,刘秀带领三千敢死队,与新朝主将王寻、王邑的主力对决。由于刘秀只有几千人,两位王将军脑子短路,只带了一万人迎战,并且命令其他各营不得出击。然后,新朝这一万人被刘秀轻松击溃,王寻被杀。

接下来,新朝兵败如山倒,好好一场围殴硬是被演成了跑得快。《通鉴》里是这样描写的:


汉兵乘锐崩之,遂杀王寻。城中亦鼓噪而出,中外合势,震呼动天地;莽兵大溃,走者相腾践,伏尸百余里。会大雷、风,屋瓦皆飞,雨下如注,川盛溢,虎豹皆股战,士卒赴水溺死者以万数,水为不流。


中华书局《资治通鉴》文白对照版

大风、迅雷、倾盆大雨、屋瓦乱飞,满满一号主角光环的感觉,不是吗?呵呵。

因为这一战,刘秀被封神,各种历史、军事论坛里都是对刘秀的吹捧。这一战,临阵时的勇猛,在我看来并不是刘秀真的强,而是敌人实在太弱。放着十对一围殴的机会不上,非要单挑,这不是脑子进水是什么?

刘秀厉害之处在于新朝大军压境时,能正确的分析形势,强调必须坚守而不可后撤。同时在调集外围援兵时,能说服众人放弃财物,全力all in决战。当一个人能看清事物的本质与关键之处,再加上一点运气,怎么会输?


邓禹-出道即巅峰

邓禹,云台二十八将之首,也是名气最大的一位。这一位,二十四岁因为战功被封为万户侯。这一位,也是少有出道即巅峰的将领。如果,邓禹出道中后期能维持前期的高光演出,他也许能和汉初三杰,或者卫青霍去病比肩。但很可惜,他并没有做到。

邓禹初见刘秀,一番表白可以看出他的志向,《通鉴》记载如下:


南阳邓禹杖策追秀,及于邺。秀曰:“我得专封拜,生远来,宁欲仕乎?”禹曰:“不愿也。”秀曰:“即如是,何欲为?”禹曰:“但愿明公威德加于四海,禹得效其尺寸,垂功名于竹帛耳!”


中华书局《资治通鉴》文白对照版


从这一点看来,他是非常有见地和眼光的,挑对了公司,挑对了老板。

在刘秀与铜马军对决之时,邓禹第一次领兵,展露了头角。其后,刘秀从战略上判断赤眉必然会攻进长安,想乘此时机吞并关中之地。于是,他任命邓禹为前将军,率领两万人西进(当时刘秀自己在图谋燕赵之地)。

西进初期,邓禹面对更始朝王匡、成丹率领的十余万大军,在初战失利的情况下,力排众议,沉着应对,再战击溃更始军队,拿下了黄河以东地区(今山西南部)。得知这一消息,刘秀立即派使者封邓禹为酂侯,食邑万户。这一年,邓禹二十四岁。

接着,邓禹率军进入陕西省境内。更始朝中郎将乘歙带领十多万军队再次狙击邓禹,又被邓禹击败。此时,赤眉果如刘秀预料的那样攻破长安。由于赤眉军纪散乱、烧杀掳掠,关中地区的群众听说邓禹军纪严明,纷纷来投靠,一时多达百万人。

此时,邓禹头脑依旧保持清醒,认识到百万人之中能打仗的少,不宜直接进攻长安。于是调整军队攻击方向,转向地广人稀、谷米丰富的上郡、北地、安定三郡(今甘肃、宁夏境内),一路势如破竹。

等到赤眉主力移到扶风县时,邓禹才率军前往长安,驻军在昆明池,并祭祀了汉高祖刘邦庙。一切走向都按照邓禹的战略判断在演进,完美!此时,就是邓禹的人生巅峰。

之后不久,赤眉还军长安,邓禹败走,刘秀派使者通知邓禹不可盲目开战,等到赤眉缺粮之时自然会放弃长安东进。但此时的邓禹,仿佛是被赤眉赶出长安一战打崩了心态,总想快点打赢一仗,挽回面子和声誉。但事与愿违,他得到的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被赤眉击败,最惨时只带了24骑逃离战场。最终,刘秀派大树将军冯异接替了邓禹的西进主将位置。

此后,邓禹在东汉一朝再没有特别的高光时刻,因此也有很多历史爱好者认为邓禹是前期运气爆棚的大水货。

而我认为,邓禹是一个逆商不高的人,在顺境中可以发挥百分之一百二的实力。一旦碰到一次大的失利,便沉浸其中不能自拔。好比一个股市散户,赚钱时一顺百顺;但一次亏本了,便一直想翻本,最终被搞崩了心态,赔光本金。

一个人一辈子不可能一帆风顺,被打倒一次,还能再站起来是非常重要的。坚忍不拔的逆商能力,决定了一个人、一个团队可以走多远。


“老实人”刘秀之二

焦点又回到我们的“老实人”刘秀身上。在《通鉴》里,刘秀给人的形象是完美的,忠厚老实,有决断力,有大局观,并且知人善任;对参与害死自己亲哥哥的朱鲔也能大度原谅。

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一些细节看出这个老实人并不是360度无死角的老实。

首先,他会扮猪吃老虎。刘秀还在更始朝当差时,曾与尚书令谢躬一起围攻消灭王朗。在此过程中,双方闹了很多次矛盾,互相看不顺眼。于是,史书上记载了这一幕:


谢躬与刘秀多次冲突对立,谢躬时常想袭击刘秀,却因为畏惧刘秀兵力强大而不敢发动。两支部队,虽都在邯郸,却分城而处,然而刘秀不时对谢军慰问安抚。谢躬对于行政工作非常勤奋,刘秀经常称赞:“谢尚书是真正的官吏!”谢躬因此不再自己猜疑。他的妻子听说了这件事,经常告诫他:“你跟刘秀有积怨,势不两立,可是你却相信他那套虚言,最终会受到挟制的。”谢躬不接受。稍后,谢躬率领他的数万部队返回,屯驻邺城。等到刘秀南击青犊,让谢躬在隆虑山截击尤来,谢躬的军队大败。刘秀利用谢躬领兵在外,让吴汉与刺奸大将军岑彭袭击占据了邺城。谢躬不知道邺城的变化,率领轻装骑兵返回邺城,吴汉等把谢躬逮捕斩首,他的部队全部投降。


中华书局《资治通鉴》文白对照版


其次,他还是记仇的。李轶曾经与刘秀兄弟俩交好,但当刘玄被拥立为皇帝后,便亲近了刘玄;同时,李轶也间接参与害死了刘縯。当更始后期,冯异劝降李轶初见成效时,刘秀却骚操作,把李轶私通刘秀军的消息泄露了出去,最终李轶被更始方面派人刺杀了。全部过程是这样滴:


冯异给更始将领舞阳王李轶写信,为他陈述利害,劝他归附刘秀。李轶知道长安已危,却因刘之死而心不自安,于是回信给冯异说:“我本来同刘秀最早合谋重建汉王朝。现在我守洛阳,你守孟津,全都据于战略要地。这是千载难逢的良机,你我二人同心,力可断金。请你转达萧王,我甘愿进献愚策,帮助他定国安民。”李轶自从和冯异互通书信之后,便不再同冯异交兵,因此冯异能够向北进攻天井关,攻取上党地区的两个城,又南下,攻取河南成皋以东的十三个县,收受降军十余万人。更始朝将领武勃率领一万余人攻打叛变者,冯异和武勃在士乡交战,大破武勃军,斩武勃。李轶紧闭城门,不予救助。


冯异见劝降的书信奏效,一五一十地向刘秀禀报。刘秀回复冯异说:“李轶诡诈多端,一般人不知道他到底是怎么想的,现在把他给你的信转送给应当警备的各郡太守和都尉。”大家全都奇怪刘秀为什么要泄露李轶的书信。更始朝将领朱鲔听说了这件事,派人刺杀了李轶。这样一来,洛阳城中离心离德,有不少人投降。


中华书局《资治通鉴》文白对照版


所以,刘秀真的老实忠厚吗?也许起兵之前,他是老实忠厚的,但随着形势的推进、时间的推移,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后,老实人也蜕变了。

尼采说过:“当你凝望深渊时,深渊也在凝望着你。”相信我,历史上没有傻白甜的皇帝;当然,川建国同志除外。

这一篇,就写到这里,祝各位周一开工愉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