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當前,科技和人我們該依靠誰?

告急!水位超警戒線!洪峰即將來臨!

連日來,觸目驚心的汛情密集地出現在各大媒體的頭條上,長江中下游的洪水牽動著億萬群眾的心……

災難當前,科技和人我們該依靠誰?

各大媒體對洪水災情的報道

大量的基層幹部、部隊官兵和志願群眾投入到抗洪一線,上了年紀的人又想起98年那次特大洪水……

災難當前,科技和人我們該依靠誰?

1998年特大洪水資料圖 來源網絡

為什麼?時至今日,災難當前,緊要時刻我們依靠的仍然是人的力量?而讓人類引以為傲的科技進步,在救災的過程中難道一點作用的沒有嗎?

其實,人的力量和科技的力量加起來,才讓我們擁有了更好應對災難的能力。

人的力量要集中發揮在科技還無法觸達的地方,比如工程機械無法在鬆軟泥濘的河灘上立足,機器人也無法具備和人類相提並論的主觀能動性。我們看到,有的人剛剛走下高考考場便來到防汛前線,有的兵"從天而降"只為第一時間支援受災地區, "乘風破浪"的廣場舞阿姨們也扛起沙袋與戰士們並肩抗洪。

災難當前,科技和人我們該依靠誰?

消防官兵轉移被洪水圍困的群眾 來源網絡

災難當前,科技和人我們該依靠誰?

在江西鄱陽湖沿岸的防汛抗洪工作中,一支平均年齡50+的"阿姨團"格外賣力 來源網絡

科技的力量則對災前預警和災後重建的意義重大,比如北斗系統的災害預警功能大大加強了人類對災難的預判能力,工程機械物聯網促進提升災後重建的效率,幫助受災群眾更快地恢復正常生活。

前不久,北斗系統第55顆衛星成功發射,至此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除了眾所周知的定位導航功能以外,北斗系統還能在農業生產、環境保護和防災減災方面發揮作用。

據《瀟湘晨報》報道,"7月6日下午,常德雷家山地質災害隱患區突發山體滑坡,滾滾而下的泥石沖毀了5棟民房,但無一人因此傷亡。這多虧了北斗監測系統6月24日至7月6日期間發來的三次預警,接到預警後,有專家迅速趕往現場進行勘察,並有工作人員提前對村民進行轉移安置,最終避免了人員傷亡的發生。"

災難當前,科技和人我們該依靠誰?

湖南常德北斗監測系統終端及山體滑坡現場 來源網絡

當洪水退去,工程機械便是災後重建"戰場"上主力軍,挖掘機忙於清除淤泥,運輸車忙於清運垃圾,灑水車忙於清洗路面,如遇道路、橋樑損毀的情況,則需要更多的工程機械投入施工中。這時候,我們非常需要科技的力量來加速災後重建的進程,以便讓居民生活儘快恢復正常。

通常災後重建的工作由地方自行組織,並落實到街道、社區等基層單位具體執行,而道路、橋樑的建設則會由市政等部門負責。但如果,設置高級別的災後重建統籌協調的指揮中心,藉助工程機械物聯網,根據按需、就近原則對本地乃至全國的工程機械進行調度和監管,不僅能大大提高災後重建的效率,還能夠降低調度和管理過程中時間、人力和費用成本。

災難當前,科技和人我們該依靠誰?

災後重建資料圖 來源網絡

災難當前,科技和人我們該依靠誰?

災後重建資料圖 來源網絡

都說2020年邪乎的事情太多,可縱觀歷史,人類原本處於不斷接受自然挑戰的節奏中。當我們感動於抗洪前線為了保衛家園而不顧一切的人的故事時,不妨也理性地思考一下,自然面前顯得渺小的人類,如何才能運用技術的力量達到與自然更和諧相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