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帝劉義隆的元嘉北伐為何會葬送劉宋王朝多年的發展成果?

亙古懷念說史


劉義隆的北伐分別又有三次:分別是元嘉七年(430年),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元嘉二十九年(452年)。先後都以失敗而告終。劉義隆的北伐,其志只在收復河南,但河南是四站之地。宋軍攻佔河南後,沿千里黃河分兵戍守,兵力薄弱;黃河雖險,但並非不可涉渡,尤其是寒冬,河冰堅合,可以無船而渡。所以劉宋的北伐均以失敗告終,還招致北魏的大舉反擊。尤其是元嘉二十七年(450年)那次北伐,北魏反攻河南後,大舉南進,兵臨瓜步,飲馬長江,劉宋國力大損。所以辛棄疾在他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一詞中寫到: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所以,幾次北伐給劉宋的國力經濟造成可極大損失。





史海揚帆的每一天


元嘉北伐一共有三次。

第一次發生於公元430年。

當時北魏跟柔然槓上了,北魏太武帝拓拔燾像發了瘋一樣,深入大漠四千餘里,對柔然人展開轟炸式攻擊。待將柔然軍擊潰後,他又展開地毯式搜索。誓要把柔然部落連根拔除。宋文帝眼見魏軍專攻柔然,大喜,他認為收復失地的時機成熟了,便封到彥之為北伐主帥,令他趁機收復七年前被北魏侵佔的洛陽、虎牢、滑臺、碻磝等地。



命令下達後,宋軍開始整軍。到彥之親統五萬重甲步兵先走,宋文帝的弟弟劉義欣帶四萬步兵和八千騎兵在後面監戰。這總計十萬人的大軍,在那時不是個小數目。

可以說,宋文帝對收復失地是信心滿滿。

然而可惜的是,這一次北伐打得很失敗。

因為宋文帝有很重的疑心病,總感覺前線將領不老實。他自己明明不懂打仗,卻偏要像蔣介石一樣,喜歡直接干涉前線戰事。


比如到彥之接到出征命令後,很快就帶隊出發了。但宋文帝又派人跟他講,你在前線不能自作主張,你一定要接到寡人的錦囊密令後才能進行下一步行動。

在那個年代,沒有無線電報,連沙盤地圖也沒有。宋文帝居然想遙控指揮前線,這豈不是兒戲?

到彥之知道這是兒戲,也知道自己如果不按文帝的意思辦,打贏了也會受罰。於是他就每天只走十里地,部隊走的跟烏龜一樣慢。

北魏方面早就知道宋軍要來打自己,他們是左等不來,右等不來。在這期間,北魏朝臣還開了會。並在會上達成共識:先不要跟宋軍在河南死磕,把主力撤到黃河北岸,保存實力。待主力從漠北撤回後,再一齊反撲。

後來,宋軍繼續像烏龜爬一樣,走了四個月才走到前線。而此時,魏軍早已撤走,只留下洛陽、虎牢等幾座空城給宋軍。

空城,那自然是沒打什麼仗,宋軍輕輕鬆鬆就收復了失地。然後向建康報捷。宋文帝得到捷報後,心裡樂開了花,把所有功勞都攬到自己身上。對大臣吹牛道:你們看,這都是寡人指揮得當吧?以後就得這麼打,都得聽寡人的錦囊妙計。

大臣們不敢掃文帝的興,便紛紛拍馬屁。把他吹上了天。



然而前面說了,魏軍是有步驟撤退。宋軍收復的幾座城池,啥都沒有,人沒有,連糧草也沒有。宋軍從主帥到士兵,都在餓肚子。

都到了餓肚子的地步,這仗還怎麼打?

所以當魏軍主力南下,如猛虎下山一般衝過黃河後,宋軍野戰部隊自然是一擊即潰。守城的部隊因為糧草不夠吃,也是沒有抵抗意志。最後,五萬多宋軍一敗塗地,大部分被殲,一小部分固守待援。四萬多負責督戰的宋軍閉門死守,都不願意北上救援。

宋文帝看到這幅慘狀,知道鬧大了,就火速命令名將檀道濟帶兵北上增援。

檀道濟是老北府兵出身,懂打仗。知道打仗不是兒戲。並且他也知道這次出征是九死一生的惡仗。所以臨行前,他就跟宋文帝談條件。表示:希望文帝不要遙控指揮,那樣真的會害死人。並且他想穩紮穩打,不希望文帝催他。因為前線已經潰敗了,魏軍早已設好包圍圈。他貿然突進,很容易就陷入魏軍的包圍圈裡。

宋文帝聽了檀道濟的話,心裡很不爽。儘管他最終同意了,但膈應還是產生了。這為他後來殺檀道濟,埋下了伏筆。

檀道濟北上後,穩紮穩打,一度遏制了魏軍進一步南下的企圖。但進展緩慢,最後沒能救出被圍的宋軍,只能是無功退兵。

這一次北伐,宋軍先勝後敗,輸得很窩囊。

宋文帝為了推卸責任,就殺了到彥之等幾個北伐主帥。

這一戰後,北魏與劉宋八年沒打仗,雙方都在積蓄力量。劉宋方面休養生息,開創了元嘉之治,無論是文治武功,都達到了南朝頂峰;北魏方面則專注於攻滅胡夏,北涼、北燕、西秦等國,一統北方。實力也有增強。

至此,南北朝對峙的格局最終形成。

當然,在這期間雙方也不是完全沒打仗。北魏時不時的會南侵,牽制宋軍,不讓宋軍有偷雞的機會。

公元435年,北魏的一次南下讓宋文帝的疑心病又犯了。他認為檀道濟故意在前線養寇自重,每次都跟魏軍唱雙簧騙他。於是就把他調回京城,說是找他有事,其實就是軟禁。過了幾個月,文帝見檀道濟沒有造反的想法,就把他放了。

但檀道濟剛走沒多遠,文帝的弟弟劉義康就追上去逮捕了檀道濟一家人,隨後,發矯詔殺了檀道濟和他的幾個兒子。

檀道濟在劉宋是什麼地位,懂的都懂,不用多解釋。劉義康下令殺他,相當於劉備下令殺關羽、張飛,等於自毀長城。昏了頭了。

讓人很不解的是。劉義康擅殺檀道濟,可文帝並沒有治他的罪,反而大赦天下,搞得好像這是一件喜事似的,還要慶祝一番。估計他心裡並不覺得檀道濟是冤死的。認為劉義康殺得沒錯。

從這就可以看出。文帝這個人,“文治”方面確實不錯,對得起他的諡號。但“武功”方面是真不行。

公元440~449年,魏宋雙方也沒有戰事。

雙方都在繼續積蓄實力。此前負責第一次北伐的監軍劉義欣在這期間得到重用,被授予經營長江以北六州的大權。

江北的雍、徐、兗、豫、青、冀六州,在他治理下,欣欣向榮,一片繁榮。

這裡插一句。元嘉之治時,江南經濟得到了恢復。但恢復最好的,並不是江南,而是江北的雍、徐、兗、豫、青、冀六州。這六個州,可以說是是劉宋最繁華,經濟最發達的地區。遠比江南要強。



時間來到公元450年,狼煙驟起。南北朝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在這一年爆發了。

在這一年的三月,魏國十萬大軍南下,包圍了劉宋的懸瓠(河南汝南縣)。宋軍起初被打蒙圈了,但後來堅決抵抗,打退了魏軍。

到了四月,北魏爆發《國史》案,宰相崔浩被殺,引起了北方漢人的極大不滿。劉宋方面得到消息後,非常高興,許多大臣紛紛請求宋文帝北伐。宋文帝當時也很高興,就准奏,集中三十萬人北伐攻魏。

至於北伐的先鋒大將,宋文帝相中了吹牛數第一,本事卻一點沒有的王玄謨。

王玄謨這個人,不多介紹,他資歷足,名氣很大,嘴巴也很能說。但就是沒啥本事。他有點像現在的鍵盤俠,什麼事情都要發表看法,看似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但卻是胸無點墨。宋文帝讓這種人擔任北伐先鋒,簡直是鬧著玩。

其實對王玄謨擔任先鋒這件事,當時很多人都反對。比如後來給王玄謨當副將的沈慶之就堅決反對。但宋文帝不聽,最後還是讓王玄謨掛帥,並讓沈慶之擔任副將。

兵力集合完畢,先鋒也挑好,三十萬宋軍就這麼踏上了鬼門關。

第一戰,宋軍攻破碻磝,收復了山東黃河以南的土地。

第二戰,宋軍攻破長安,收復了關中平原一部分土地。

第三戰,宋軍直逼洛陽,從東南西三個方向夾擊洛陽,準備徹底把魏軍趕到黃河以北。

面對宋軍的三面齊上,魏軍起初很頭疼。因為當時是六、七月份,正好是中原一年中最熱的時候。鮮卑人耐寒不耐熱,便紛紛建議拓拔燾主動收縮,等待秋天再反擊。拓拔燾深思熟慮後,便同意了,沒有立即動員大軍反撲。(古代打仗有個特點,南方北伐專挑夏季,北方遊牧民族南下專挑冬天)

王玄謨見魏軍不來,閒的沒事,他就腦子裡進了水,跟北方老百姓做生意。當時他覺得北方的梨子拉到南方賣,可以賺差價,就拿布帛跟老百姓換。但是他八百個大梨才換一匹布,百姓都不願意跟他換,這讓自認為解救了北方老百姓的他感到很生氣。於是他乾脆就派人挨家挨戶去搶。

到最後,老百姓紛紛對王玄謨感到失望,四處逃亡,有的人甚至還渡過黃河,給北魏軍通風報信,詳細介紹河南的情況。

當時已經到了九月,天氣轉涼了。拓拔燾聽說王玄謨在河南不得人心,就悄悄親率五萬先鋒騎兵渡河,打了宋軍一個措手不及。在驚慌失措之下,王玄謨帶頭逃跑,宋軍群龍無首,瞬間被斬殺一萬多人。

宋軍先頭部隊全線崩潰後,北魏軍順勢發動全線反擊。到了十一月,西線的宋軍被北魏軍全殲。同一個月,中線的宋軍也被全殲。

東線的宋軍狂逃幾百裡,退過了淮河,倒是沒被全殲。但淮河北岸的青、徐、冀、兗等六州就遭了殃。為了給宋軍下馬威,拓拔燾下令見人就殺。

一時之間,淮北的六州是千里白地,劉宋經濟最繁華的地區被劫掠一空。

到了十二月,拓拔燾乾脆越過淮河,殺到了長江北岸。把南兗州和南豫州也禍禍一空。

雖然後來因為糧草不足的問題,還因為不會水戰的問題,拓拔燾沒有過江。主動又退回了元嘉北伐前的防線。



但臨走之前,北魏軍再次地毯式搜索,一路回師,一路燒殺,把沒有打過長江的憤怒全部發洩到路上碰到的百姓身上,把所有的房屋全部燒光,凡是碰到的男子一律殺死,女子一律擄掠到北方。以至於從黃河到長江方圓千里廣大地區,包括整個的淮河流域,都變成絕對的無人區。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那些春天北歸的燕子都無法找到舊日的巢穴,只好將新巢建在原始樹林裡。連燕子都找不到人家築巢,這到底是得有多慘?

一年後,拓拔燾被殺(被一個叫宗愛的太監殺了),宋文帝認為有機可乘,便發動十幾萬大軍第三次北伐。

不過這次北伐打得也很糟糕。宋軍又是三路出動,又是三路無功而返。

總的來說。元嘉北伐之所以導致劉宋王朝多年的經濟積累毀於一戰,主要是因為劉宋每次發動北伐都是顧頭不顧腚。以劉宋軍的戰鬥力而言,往往防禦就很吃力。卻還要舉傾國之兵出擊。出擊後又經常回不來,在野戰當中被魏軍殲滅。正規軍被團滅了,防線漏洞百出,魏軍當然就可以長驅直入,如入無人之境,把江北禍害一番了。


Mer86


不放心的宋武帝

這次的故事需要從公元422年宋武帝劉裕駕崩說起,這位曾經獨自追砍上千人的華夏第一高手終歸難逃天命,結束了自己輝煌的一生。在晉末亂世中,劉裕是相當兇殘的人物,弄死幾個皇帝跟玩兒一樣,兩次北伐平燕滅秦,打得北方群雄駭然失色。

但劉裕也是個很悲劇的人物,出身寒微的他步步都比別人晚,建功立業已經近中年,篡位立國更是太遲,僅僅兩年後就大限將至,太多事情沒有做完。更要命的是這貨連生兒子都比別人晚,44歲才有的長子劉義符,駕崩時長子才16歲。

於是從三國時期就開始的主幼臣強的局面再次上演,不放心的劉裕只能在病榻前對劉義符諄諄教導:“檀道濟這人有才幹沒野心,你可以用,徐羨之和傅亮也應該沒啥異心,唯獨謝晦這傢伙心眼兒活泛,搞不好以後從他那出事兒。


沒安全感的劉義隆

交待完後事劉裕憂心忡忡的死去,後面的事情卻完全出乎他的預料,劉義符這孩子本性倒是不壞,但就是比較貪玩兒,一來二去的四個顧命大臣就覺得很不爽。那年月的人比較直接,既然不爽就廢了他吧,四個大臣居然一起動手!

完全蒙圈的劉義符當了兩年皇帝就被廢掉,順手還給宰了以絕後患,坑爹的是殺廢帝這招還是劉裕發明的。本來廢掉長子應該由次子繼位,奈何次子劉義真跟徐羨之不和,於是他也被宰了,罪名是劉義真竟敢跟哥哥劉義符不合......

皇位就這樣落在全程打醬油的三子劉義隆身上,對於當皇帝這件事兒劉義隆是抗拒的,他明顯察覺出那張椅子更像一張催命符。但劉宋四大天王發話他又不敢不聽,磨磨唧唧的到公元424年陰曆八月初八才繼位,一系列血腥殺戮讓這個兄弟極度缺乏安全感,總覺得有刁民想害他。


權臣必須死

國內的事情已經讓劉義隆夠肝顫的了,國外的事也沒消停,老對手北魏趁著宋武帝駕崩揮軍南下,連續奪取黃河以南的大片土地。可憐的劉義隆覺得很抓狂,內有權臣外有強敵,還給不給人活路啦?

好在劉義隆頗有三國時期司馬老賊的忍耐力,一直裝孫子熬到第二年親政,手裡有了權力自然比較好辦事。元嘉三年(426年),拉攏很多勢力的小皇帝一舉剷除掉徐羨之、傅亮及謝晦,只留下有才幹沒野心的檀道濟領兵。

咱們講道理哈,劉義隆雖然後來頻繁北伐為人詬病,但他不算個沒腦子的廢物,拿回去權力後他又攢了四年家底才出兵,起碼在後勤上做足了準備。可惜這貨全然沒繼承老爹任何軍事天賦,打仗確實稀爛。


元嘉確實草草

公元430年,劉義隆開始了第一次元嘉北伐,具體過程就不細說了,吐槽機畢竟不是軍事寫手,總之劉義隆一番遙控微操後不止損兵折將,還在撤退過程中把兵甲扔了滿地,東陽城儲備的物資也付之一炬,四年攢的家底基本敗光。

把臉卡得稀碎的劉義隆依然堅持自己封狼居胥的夢想,依然深信自己有當世名將的潛力,這貨有足足攢了二十年家底。要說他的內政屬性確實滿高,那段“元嘉之治”成為劉宋政權最幸福的時光。

公元450年,殺掉最後一個顧命大臣檀道濟的劉義隆再次北伐,結果這次敗的更慘,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直接起兵南下反擊,從黃河南岸打到長江北岸,把兗、徐、兗、豫、青、冀六州打得稀爛,不止經濟損失慘重,連人口都被大量消耗,二十年的苦心經營一朝全廢。

公元452年,宋文帝趁著北魏太武帝駕崩進行了最後一次北伐,窮到發瘋的劉宋這次只能拿出4萬兵力,規模遠遜前兩次,依然無果而終。次年宋文帝也被太子劉劭弒殺,結束了苦逼的一生。



其實從當時的地理形勢上看,宋文帝死磕河南也不能算錯,畢竟那地方太過重要,但這貨跟常凱申同樣煩人的遠程微操毀了收復失地的可能。更要命的是第二次北伐糜爛江北,徹底傷了元氣,從此劉宋只能在下坡路上狂奔,扯淡完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