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绥芬河往事

如今的绥芬河,是与俄罗斯接壤的边境城市,是承接振兴东北和俄罗斯开发远东两大战略的重要节点城市,被誉为连接东北亚和走向亚太地区的“黄金通道”。一百多年前,它还只是一个内陆小镇。

不起眼的《北京条约》

1859年,英国、法国、美国率领舰队来华换约,与清军发生冲突,英、法决定再次发动侵华战争。1860年8月,英法联军17000余人到达天津海面,攻克大沽,占领天津,这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随后,英法联军攻下北京,火烧圆明园。咸丰皇帝逃往热河,恭亲王奕䜣留下,10月24日与英国签《北京条约》,10月25日与法国签《北京条约》,11月14日与俄国签《北京条约》。

百年绥芬河往事

清政府没有得罪俄国,俄国也没有参战,为何俄国也得了好处?原因是沙俄以协调英法侵华战争有功,逼迫清政府签约。从条约内容看,沙俄是得利最大的。

中俄《北京条约》的一项内容是:中俄“共管”的乌苏里江以东至海之地(包括海参崴、库页岛)约40万平方公里归俄国所属,从此中国失去了东北地区对日本海的出海口,一直到现在都没要回来。从此,根据中俄东部新边界条约,绥芬河小镇成了边城。

因铁路而兴

沙俄一直经营远东地区,1891年决定修建西伯利亚铁路,同时想修筑一条伸入中国境内的支线,不仅要“到海参崴,还要从贝加尔向南深入中国1800俄里,直达甘肃、兰州”。沙俄私自派人深入东北勘探,清政府提出交涉。

百年绥芬河往事

清政府甲午战败,财政拮据,沙俄向清廷提供贷款,根据借款合同,俄国可以在中国修铁路、开矿山、设工厂,代收税款等特权。

1896年4月,李鸿章作为清廷贺使抵达彼得堡,祝贺新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同时签订《中俄密约》。沙俄正式提出要清政府把满洲铁路干线及支线的租借权给俄国,不让别国染指。

百年绥芬河往事

这条铁路就是中东铁路,又称“东清铁路”“东省铁路”“中东路”“中国东方铁路”等。铁路以哈尔滨为中心,向西至满洲里,向东延伸至绥芬河,向南至大连、旅顺,路线呈丁字型,全长约2400公里。日本与俄国因铁路争战多年。解放后该铁路移交中国,分为滨洲线、滨绥线、哈大线三条铁路线。2018年1月27日,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一批名单。

移民城市

绥芬河是满人龙兴之地的核心地区,因境内流经的绥芬河得名。绥芬是满语锥子的意思,因为河里生长着一种尖锐如锥的钉螺。

百年绥芬河往事

沙俄侵入东北,满清二百多年的柳条边名存实亡,干脆从此解禁,大量关内汉人涌入东北,“闯关东”的时代开始了。中东铁路通车后,来自俄国、日本、英国、法国、意大利、美国、朝鲜等国的使节纷至沓来,商贾云集。各种思想、民俗、文化相互交织,使绥芬河成为异国风情浓郁、文化多元融合的包容之城。

百年绥芬河往事

如今的绥芬河人口不多,面积也不算大,是个贸易繁忙的边境城市。在这里,多种风格的建筑、文字并存。大白楼建于1913年,是俄国修建中东铁路时的职工宿舍;东正教堂是俄军随军教堂;俄驻绥领事馆以前是沙俄、苏联领事馆;人头楼是俄国人建设的茶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