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教理教义精髓

现在很多人,一听说道教就联想到算命、看风水、画符,孰不知真正的道教文化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教义,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是东方科学智慧之源。其尊道贵德、清静无为、齐同慈爱、抱朴守真等理念不仅对中国人的文化、思想等有着深远影响,对于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诸多问题也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一、天人合一


道教教理教义精髓


“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儒者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

在我国思想史上,“天人合一”是一个基本的信念。天,就是泛指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合,就是互相理解,结成友谊。一,就是一体。


二、敬天法祖


道教教理教义精髓


敬天法祖是周礼的核心信仰和高度概括,“天”就是天神、上帝,也可泛指整个大自然;“祖”就是宗庙的祖先。


中国古代的祭祀有严格的等级界限:天神地祇只能由天子祭祀,诸侯大夫可以祭祀山川,士庶人则只能祭祀自己的祖先和灶神。


清明节、中元节是祭祖日,祭祖是汉人宣告自己为炎黄子孙最直接的方式。


三、天道承负


道教教理教义精髓


道教的“承负”之说,源自《太平经》,意思是祖先积德行善,则可荫及子孙;若先人屡屡犯过作恶,后人将无辜蒙受灾祸。


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意思是凡是做很多好事的人家,必然遗留给子孙许多的德泽;而多行不善的人家,遗留给子孙的只是祸害。


四、返璞归真


道教教理教义精髓


道教认为,人原初的本性是淳朴和纯真的,是近于“道”的本性的,所以人们常说儿童天真无邪。


但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思虑欲念不断萌生,再加上社会环境的不同影响和情色财货的诱惑,不断地消耗掉人原有的生命元真,也蒙迷了原有的纯朴天性。


若进一步嗜欲无止,将严重损害自己心性和生命健康,从此背道而驰。而学道修道,就是要使心性和生命返到纯朴纯真的状态。


所以,如果一位修道之人整天忙于心机,忙于权谋,不管他在道协担任什么职务,他在修道方面一定是不合格的。


五、上善若水


道教教理教义精髓


水具有最高的善行,“上善若水”出自于老子《道德经》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上善若水”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六、清静无为


道教教理教义精髓


道教的清静教义,与躁动相互化和对应。道以其清静的本性来化生和养护万物,从无想过自己应该得到什么回报或想得到什么,无欲以待万物。


而人类社会,若亦以“清静”的思想来治世修身,世界将会和谐而太平,人们则会得到更好的休养和生息,生命也将得到升华。


所以,学道信道之人,首先要学知清静,以常清静为行为标准,才能实现修行而得道的追求。


七、道法自然


道教教理教义精髓


《道德经》里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在所有万象之先就已经存在的,“一”为一气,是成为万物根本的那个元气,有此元气,万物才能化生,而生命则是道在世间的具体体现。


祖天师在《老子想尔注》中说:“道大、天大、地大、生大。四大之中,何者最大乎?道最大也。域中有四大,而生处一。四大之中,所以令生处一者。生,道之别体也。”“生”之所以与大道、与天地并列而居,因为它就是道的呈现、是道的别体。


祖天师深刻体悟到生与道的密切关系,赋予“生”以重要意义,并从关怀生命出发,把人的生命提升到与“道”同等的地位。道与生的关系,顺而生之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法而从之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返而为之是“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这也是道法自然规律的完整呈现,深刻揭示了宇宙生命发生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真谛,围绕着“道”这一核心,生命的起源、生命的形态、生命的价值、生命的理想、生命的意义从不同层面被一一展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