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排隊兩小時看到的《千里江山圖》,可能是個假國寶

你排隊兩小時看到的《千里江山圖》,可能是個假國寶

故宮最近展出的《千里江山圖》

最近這倆月,故宮最熱鬧的事,就是《千里江山圖》的展覽。

在午門外排的長隊,比這幅長達11.9米的巨幅長卷還要長上好幾倍。雨天頂著雨傘,霾天戴著口罩,身上挎著水壺,甚至還有人自備了乾糧,足足排上兩個小時的隊,才能進入展廳看上一眼,而且腳步還不能稍作停留,細細品鑑,欣賞的時間,也就夠讚歎一聲:

“好長!好大!好漂亮!不愧是國寶名畫!”

然後就被後面的人推走了……是的,推走了。

可是你排隊兩小時,看了五分鐘,究竟看到了什麼呢?一幅用藍色綠色顏料繪製的山水長卷,僅此而已。畫上的細節只能一掠而過,根本來不及細細品味。所以,這短暫的展覽,除了絢麗的顏色和嘖嘖讚歎之外,幾乎什麼也留不下。

你排隊兩小時看到的《千里江山圖》,可能是個假國寶

遊客圍觀《千里江山圖》

對了,能留下的還有個故事。

作者是個叫王希孟的“18歲美少年”,他得到了中國曆代皇帝裡最有藝術細胞的宋徽宗的親自指導,花了半年時間,完成了這幅力作。宋徽宗把它賜給了自己的寵臣,也是歷史上最著名的奸臣之一,蔡京。

但這幅畫竭盡了王希孟的精力,沒多久,他就死了,這是他留在人世的唯一作品,也是中國青綠山水的頂峰之作。

天才少年!英年早逝!十大絕世名畫!頂峰之作!

恐怕百分之八十的參觀者,都是衝著這四個關鍵詞來排隊的。

但這篇文章要告訴你的,是關於這幅畫的另外一個故事。

現在,請擦亮眼睛,跟著我一起細細再看看這幅畫,它究竟配不配得上“絕世名畫”,算不算是“名垂千古”。

1113年5月23日,這幅畫誕生……但,作者不叫“王希孟”,畫也不叫“千里江山圖”!而且,沒有名!

你排隊兩小時看到的《千里江山圖》,可能是個假國寶

關於《千里江山圖》的最早記載,就來自於上圖這幅蔡京的題跋。題跋的位置,是緊接著畫作卷末的部分。業內人士稱之為“後隔水”。

這幅畫的斷代和作者的生平信息,就是題跋上所寫:

“政和三年閏四月八日賜。希孟年十八歲,昔在畫學為生徒,召入禁中文書庫,數以畫獻,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誨諭之,親授其法,不逾半歲,乃以此圖進。

上嘉之,因以賜臣京,謂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政和三年閏四月,就是1113年5月23日,時間算是確定了。

可作者呢?題跋中只提到“希孟年十八歲”,根本就沒寫姓氏啊!憑什麼叫他“王希孟”呢?

答案將在後面揭曉。

題跋中只是說“乃以此圖進”,根本就沒寫“乃以《千里江山圖》進”啊!所以這幅畫最早根本就不叫《千里江山圖》,它只是一幅青綠山水長卷。

而且,請看官細細來看,這幅題跋有貓膩。

首先,“賜”和“希”之間的接縫處,有半個看不清的圓印,但在接縫旁邊的畫上,沒有另半個圓印!

你排隊兩小時看到的《千里江山圖》,可能是個假國寶

其次,在畫作接縫的邊緣,也有一塊模糊不清的紅色印泥痕跡,但肯定不是和這個印章接在一起的,而在題跋上,同樣也找不到另半個印章!

最後,如果你熟悉蔡京的題跋,就會發現,這個題跋在書寫體例上非常不合常規。蔡京留存至今所有的題跋,一是非常長,至少有數百字之多,二是前面會有大段恭維皇帝和描述畫作的套話,絕不會像這幅題跋一樣,開門見山的說“政和三年閏四月八日賜”這樣的話。而最重要的一點是,和當時所有題跋一樣,蔡京會在題跋後面署上自己的官職、名字以及年月日。比如蔡京在《十八學士圖》上的題跋最後,就寫道“大觀庚寅季春望,太師魯國公臣京謹記”,但這個題跋上全都沒有。而且它和前面的畫心銜接不上。

蔡京《十八學士圖》題跋局部,注意最後落款

因此,只有兩種可能:

一、蔡京的題跋確實是給這幅畫的題跋,但因為年深日久,題跋與畫作接縫的地方朽爛了,所以後來的裝裱師傅將朽爛的部分全部割掉,再將畫作和題跋拼在一起。

這種可能性很大,請注意看題跋第一個字“政”字上下,有兩道橫著的裂紋,這兩道裂紋與畫作上的裂紋走向是一致的,而且這幅畫的尾部確實磨損得相當厲害。同時,這幅畫的裂紋有很多橫紋,證明這幅畫很有可能被摺疊過。

如此,也能解釋為何畫作和題跋上的印章對不上。

二,就是著名藝術史學者曹星原女士指出的,這個題跋是從別的地方割下來,拼在這幅畫上,用來偽造出身的。畫作和題跋上接不上的印章,就是明證。

你相信哪一個?

1234年後,又多了個戳,還是沒有名。

請諸位看官再看畫的前面,有個暗紅色的方形痕跡。上面還蓋了個“三希堂精鑑璽”的印章,這是著名“蓋戳狂魔”乾隆的印章,後面會提到他,這裡姑且不論。

單說這個暗紅的方框,它原來是“緝熙殿寶”。緝熙殿是南宋理宗時貯藏圖書字畫的宮殿,收入其中的畫作都會蓋上這個印章。

緝熙殿是紹定五年(1232年)十一月始改建,次年(1233年)完工,正好趕上宋元夾擊滅金,所以這幅畫很有可能由此進入南宋宮廷。

但被皇帝收藏過,也未必意味著它就很有名,所以也只是留了個戳,沒有名氣。

1703年:少年畫家天才夭折故事的誕生!

創造出王希孟只畫了一幅畫就天才夭折故事的人宋犖

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江蘇巡撫宋犖在蘇州與他的好友,清代著名學者朱彝尊相遇,兩人見面,自然要有一番暢談。大概就在這個時候。宋犖與朱彝尊就書畫鑑賞進行了一番對話。而這番對話,是以詩句的形式進行的,所以叫《論畫絕句》。

宋犖是梁清標的晚輩,但兩個人確實交往過,在官場上是同僚,在收藏圈裡是好友。宋犖見過這幅畫應該就沒有大問題。

就是在這首組詩裡,宋犖提到了王希孟,而且把他寫死了!

“宣和供奉王希孟,天子親傳筆法精。進得一圖身便死,空教腸斷太師京。”大意就是說,宋徽宗時有個叫王希孟的,皇上親自教導他所以筆法精湛。可惜只進獻了一幅畫人就死了,讓得到這幅畫的太師蔡京難過得腸子都要斷了。

不僅如此,宋犖還在詩下面加了一段註釋,他說王希孟畫完這幅畫已經沒多久就死了,“年二十餘,其遺蹟只此耳”。並且他還聲稱見過這幅畫上的跋文寫著:

“希孟親得上筆法,故其畫之佳如此,天下事豈不在乎上之作之哉!今希孟已死,上以茲卷賜太師,臣京展閱,深為悼念雲”。

此時距離梁清標去世已經有12年,距離宋犖在梁清標那裡見過這幅畫則更久,時間如此長,再加上宋犖此時已經69歲了,記憶出現錯誤也是難免的。

宋犖憑記憶記錄的這段跋文,只需要跟蔡京原來的跋文對比一下兒,就會發現差錯相當多。不僅“年十八歲”記成了“年二十餘”。就連宋徽宗評價的那句“天下士在作之而已”也變成了“天下事豈不在乎上之作之哉”這句意思完全擰了的話。更憑空腦補上了王希孟年輕死掉,蔡京深為悼念的故事。指不定是宋犖把這段題跋和哪段故事弄混了的緣故。

不得不說,這個完全是虛構的結局補得相當有水平,一個天妒英才的悲情故事就這樣誕生了!

但是,在查閱了史料之後就會發現,整個清代,王希孟天才夭折的故事,只有宋犖一個人提到過,而且根本沒有第二個人引用過這個故事。

至於顧復《平生壯觀》裡對王希孟的介紹,也只是被安岐抄襲了一次後,就再無人提及了。

所以,它還是沒有出名啊!

1745-1786:“蓋戳狂魔”乾隆:歸我啦!不過也不怎麼喜歡……

你排隊兩小時看到的《千里江山圖》,可能是個假國寶

再次見到這幅畫的記載,就是在1745年乾隆皇帝下令編纂的宮廷收藏登記簿《石渠寶笈初編》裡。

根據記載,這幅畫被陳列在御書房。並且被列為“上等”。

但注意,“上等”只是編《石渠寶笈》的臣子的鑑定意見,並不意味著皇上就喜歡這幅畫。

而且“御書房”聽起來是個很霸氣的名字。但只要你去找“御書房”,就會發現它位於紫禁城裡最冷清的地方景陽宮,而且還在景陽宮的後院。它的主要職能是收貯圖書字畫,換句話說,就是個圖書字畫大倉庫。

你排隊兩小時看到的《千里江山圖》,可能是個假國寶

景陽宮御書房,故宮最冷清的地方之一

乾隆要是喜歡某幅畫,就會拼命地給這幅畫蓋戳、題詩、題跋,用自己甜俗的書法佔滿每一個空白的角落。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就是個典型(好在乾隆愛上的那幅是偽作,真跡被他當成偽作冷落了)

《千里江山圖》也是同樣的命運,就連上面蓋的戳都比別的字畫少。倒是江參那幅真的《千里江山圖》被乾隆不斷拿出來蓋戳、題詩、題跋,還拉上大臣一塊題詩。

直到1786年,乾隆不知為何,突然想到要在這幅畫上題首詩。

你排隊兩小時看到的《千里江山圖》,可能是個假國寶

這首詩前半段基本就是照抄前面提到的溥光題跋,只有最後兩句是乾隆的個人發揮:

“曷不自思作人者,爾時調鼎作何人?”

大概意思就是說,宋徽宗你培養出來這麼優秀的畫家,為什麼就不自己想想,當時怎麼會用蔡京這樣的奸臣當宰相呢?

乾隆寫詩,當然是希望有以史為鑑的意思。不過他本人實在沒資格說這句話,因為他當時正寵信的和珅,在奸臣榜上的排名比蔡京還靠前呢。

1953至今:定了!“十大傳世名畫”就是你了!

你排隊兩小時看到的《千里江山圖》,可能是個假國寶

1957年4月的《人民畫報》上,第一次向民眾介紹了這幅《千里江山圖》,介紹文是當時北京中國畫研究會副主席葉恭綽所寫,葉恭綽引用了宋犖《論畫絕句》裡的記載,稱讚有加。但沒說是國寶。在文章的後面附上了《千里江山圖》的一些局部,因為印刷效果不大好,所以色彩失真,只覺得蒙著一片烏霾。似乎也沒有激起太多反響,畢竟每期《人民畫報》都會介紹一些山水畫作。

之後,這幅畫又被雪藏起來。

1979年第2期的《故宮博物院院刊》上刊登了楊新和傅熹年兩位研究員的研究文章。1986年第7期的《文史知識》上又刊登了故宮博物院研究員聶崇正的另一篇介紹文章《錦繡山河 盡收眼底--王希孟千里江山圖》,但仍然沒有掀起很大波瀾,它如果有影響力,也只是在學術圈裡。

2009年,“故宮藏曆代書畫展”曾展出了這幅畫,但這次旨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60週年的策劃的特展有太多的精品展示,包括東晉王羲之的《中秋帖》和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上陽臺帖》兩幅稀世國寶,所以它的光芒被掩蓋下去。2013年再次展出中仍然觀者寥寥。

但這幅畫卻被一雙眼睛發現了。2015年,在“看理想”旗下的視頻節目《局部》第一集裡,主持人介紹了這幅當時除了藝術圈和學界外鮮有人知的“名畫”:

“他降生在中國山水畫的黃金時代,他在黃金時代只有十八歲。他在十八歲時,又有一個宋徽宗親自給他調教。如此這般,我想他也鬧不清怎麼畫出這幅偉大的畫卷。十八歲乾的事,多半其實是不自知的,他好也好在不自知。照西洋人的說法,那是上帝讓他幹了這件事情。”

人們一下子記住了這個“十八歲的美少年”和他的天才畫作。

儘管這些故事,就像前面指出的那樣,都是編造出來的謊言。

但它“中國十大傳世名畫”的交椅算是穩穩坐定了。

是的,這幅畫沒準兒真有九百年曆史,但有九百年曆史的畫作留存至今的多得是。

但它成為“絕世名畫”的歷史,只有三年。

另外,儘管它確實是幅相當輝煌絢爛的青綠山水長卷,但很多細節,並不像我們所認為的那樣好。

好處在哪兒呢?沈從文先生曾認真研究過這幅畫,他的評價是:“船隻江面好”和“青山綠水村落位置及江船均極好”。這兩點確實是後來人讚譽這幅畫的原因。

你排隊兩小時看到的《千里江山圖》,可能是個假國寶

最常被用來證明《千里江山圖》技法高超的就是這條船,透視比例相當精準,也可以看到細節的水紋確實畫得很有連續性。

你排隊兩小時看到的《千里江山圖》,可能是個假國寶

這座橋也是經常被稱讚的細節之一

但從另一個角度上,不妨與那些被歷代畫家和收藏家不斷稱讚的真正鉅作進行比較,就能看出差距來。

下圖是南宋江參正版的《千里江山圖》局部

你排隊兩小時看到的《千里江山圖》,可能是個假國寶

同樣是畫遠景的樹木,這是江參畫的樹,虯曲聳致,尤其是樹根,宛如紮在泥土中一般

下圖是王希孟畫的樹

你排隊兩小時看到的《千里江山圖》,可能是個假國寶

這是把茶葉杆貼在上面了吧?

另外,再看人物

你排隊兩小時看到的《千里江山圖》,可能是個假國寶

能看出是一個人在趕著一頭驢上橋,但人和驢的動作都很呆板,你也許會說,畢竟只有米粒大小,不能體現出神韻是很正常的事。

但請你再看下圖江參如何畫同樣的人驢上橋

你排隊兩小時看到的《千里江山圖》,可能是個假國寶

你同樣看不清人物五官神態,但你能感覺到人正在費勁地拉著驢子上橋,而驢子因為害怕上橋而拼命向後退縮的緊張感。

再看山水,王希孟的這幅畫山雖然設色暈染足見功力,但一路看下來,就會發現每個山頭都長得差不多,缺乏變化性。

你排隊兩小時看到的《千里江山圖》,可能是個假國寶

下面就是被李溥光說成是看了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會“氣短”的趙伯駒《江山秋色圖》的局部

你排隊兩小時看到的《千里江山圖》,可能是個假國寶

奇峰峭崖,光怪陸離,透著深秋寒氣——趙伯駒有何理由要在上面那幅畫面前氣短?

再看水,下圖是南宋宮廷名家馬遠的《十二水圖》

你排隊兩小時看到的《千里江山圖》,可能是個假國寶

你排隊兩小時看到的《千里江山圖》,可能是個假國寶

再下面是南宋畫家趙芾的名作《長江萬里圖》中的水:

你排隊兩小時看到的《千里江山圖》,可能是個假國寶

你現在也許可以明白為何這些畫作可以真正的名垂千古,而那幅所謂的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卻在歷史上寂寂無聞了吧?

如果沒有那個“天才畫家窮盡心血作畫,不幸早逝”的“天妒英才”故事,你還會排隊看那幅“千里江山圖”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