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晨:吃點小龍蝦

姚晨:吃點小龍蝦

吃點小龍蝦

姚晨

兒時生活在軍營裡,古青溪沿紫金山北麓的緩坡一路穿行而過,其間,在明城牆沿線形成諸多溝泊湖塘。每到盛夏,來這裡築壩圍捕、撈魚摸蝦便成了小夥伴們最好的遊戲。水清見底,岸邊洞壑、蒿叢石底,什麼都逃不過孩子們的眼睛。圍漁是大工程,一旦築好了堤壩和導流,捕獲的各色小魚必然不少。青殼小龍蝦喜歡銜著草根潛在水底,觸鬚極敏感,稍有風吹水動,就瞬間遁形。摸蝦是技術活,依著它後退下行的運動軌跡,需要在離它一定距離後放置網兜,然後在正面輕輕襲擾,蝦即突退而入兜,嬉鬧間總能有個十隻八隻到手。岸邊大石早已被焦陽烤得滾燙,小龍蝦扔於其上,不消兩分鐘便奄奄一息。青蝦烤至變色微紅,揪去蝦頭,剝開蝦殼,抽掉青絲。晶瑩剔透的蝦肉,就著清涼的溪水,鮮滑軟糯,成就了我人生最初的河鮮“刺身”。當年的小龍蝦是從來上不得餐桌的。

那一年在武漢的臺北街夜市,第一次見到小龍蝦進了排檔,一盤盤一盆盆的大紅,密密麻麻地讓人害怕。沒有想到兒時的“刺身”竟還有此種吃法,同時更驚異於哪裡來的這麼多小龍蝦。多年以後,我才知道中國還有個地方叫湖北潛江,盛產小龍蝦,一直與淮安盱眙爭搶天下第一龍蝦城的稱號。閱歷漸豐,走南闖北跑了大半個中國,也嚐了不少各地的小龍蝦。著名的北京麻小、合肥蝦尾,毫無特色,不提也罷。印象深的還是湖南和四川。在長沙組織活動期間,省政府安排了公務接待,出於都是港澳嘉賓的考慮,宴席中盡是生猛海鮮和淮揚菜,以至於對湖南人能吃辣全然沒有印象。當晚和同事來到小吃街,入座即吆喝著老闆上幾道最辣的小菜,第一份便是麻辣小龍蝦,滿滿一大臉盆端上來,嚇人一跳,連須帶尾個頭不大,品相不佳,口感也很是一般,但那個辣的滋味著實印象深刻。兩隻下肚,從口舌到胸腹連成一片的灼燒之痛,讓我終生難忘湖南人“不怕辣”的本領。而四川小龍蝦又是另一番感受。成都是全國聞名的吃貨之都,和三兩朋友在青羊宮附近找到間蒼蠅館子,據說是成都最正宗的香辣小龍蝦。從店門進去須折身下幾級臺階,一進店堂,頓時瞠目結舌,只見不大的店面只有六張小桌,每桌都緊緊地擠坐著七八個客人。男人為主,赤膊為主,這些大白肉們舉杯的划拳的,吆三的喝四的,噪雜一片,想在其間竊竊私語是萬萬沒有可能的。朦朧的蒸汽中,蝦蟹的香辣和川酒的醇香混合在一起,恍然間讓人不由自主地想到“酒池肉林”的典故。倉皇出逃,小龍蝦沒吃上,卻已經深深感受了川人吃蝦的滋味。

說不上是成都的觸目驚心還是長沙的敗退三舍,後來許多年,我基本不再願意碰觸小龍蝦。2000年前後,朋友到盱眙掛職,趕上籌辦首屆國際龍蝦節,假期送來兩盒“饋贈嘉品”。當年似乎還沒有“十三香”這個品牌,嚐了幾隻感覺倒也能夠接受。自那時起,江蘇人開始每年把地產小龍蝦吃到近乎絕種。偶爾會想起兒時溝塘裡的蝦兒們,不知道它們是不是也早已經被人惦記上了。

淮揚菜的特點在於刀工講究,材質新鮮,形質精美,口感平和。著名的盱眙“十三香”龍蝦既辣且鹹,完全不具備淮揚菜的品格,因此我始終認為“十三香”的創始人一定不是地道的淮安土人。每年小滿過後的江淮大地,小龍蝦便開始大規模上市,新的民諺不斷更新,淮安龍蝦“盱眙不如洪澤,洪澤不如金湖”,江蘇龍蝦“淮安不如揚州,揚州不如興化,興化不如邵伯”。然而,江蘇這些著名的小龍蝦產地,怎樣也沒有跑出裡下河的範圍。如果說江蘇小龍蝦的品質還算上乘,不得不說益於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裡下河地區是指長江與淮河之間的平原窪地,名副其實的水鄉,以泰州的興化為“鍋底”。裡下河地區地勢低平,水網密集,湖蕩相連,再加上恰好坐落於中國氣候南北分界線上,生態環境極其優越,所以水生植物淡水湖鮮品類繁多,這裡的蝦蟹想不肥美都難。生長其間的小龍蝦,素有“三白兩美”之譽,腹白、腮白、肉白,肉厚肥美,黃豐鮮美。

我之所以不喜吃小龍蝦或許還是怕繁,且吃相難看。那些喜歡吃的人,是既不怕繁,更不在乎吃相。熟悉的一位省電視臺主持人尤好這口,蝦蟹貝螺,毫不講究,食不厭粗。大前年她主持了一檔全省小龍蝦的比拼節目,載譽歸來的當天,見到我朋友圈曬了一張熟悉的龍蝦館,便纏著我要去嚐個鮮。一天中午,店中沒有其他生意,我和店老闆兩人就瞪著眼看著她吃,一身塑料圍兜兩支塑料手套,去頭剝殼,蘸滷舔指……十二斤龍蝦,轉眼從餐盆移為一座高高的蝦殼山。此情此景發生在一個成天喊著減肥的美女主播身上,的確令人咋舌。吃罷,如釋重負地往椅背上一靠,才羞澀地說,“不好意思,只要帶殼就是最愛,都叫我吃了。”

手剝蝦殼是一種吃法,筷子捅肉又是一種吃法。更有講究的,能夠把吃龍蝦演化成了藝術。一位經年老友,精緻的上海男人,看他吃龍蝦,又是剔又是鑽,十來分鐘才吃掉一隻,那個費勁,真讓人替他著急。未了,請老闆取來一隻大號湯盆,左拼右搭,一隻完整的龍蝦重又現形盆底,小心地注滿水,再點綴上二三片香菜葉子,一盆水景呈現面前,令人不得不心生敬佩。

市場上龍蝦館子都是批量生產,煮好幾十斤蝦放上一大筐,熬上不同的醬汁,所謂蒜香、麻辣、香辣、清水,皆因此而不同。客人需要時,把早已煮好的龍蝦連同不同醬汁一併入鍋,燒開即成,工業化的流程是生產不出老饕們心儀美食的。我老婆也喜歡小龍蝦,怕市場上不衛生,所以家中有時也會燒上幾次。雖然我並不愛吃,但庖廚的基本功在,處理小龍蝦自然不在話下。

盛夏是吃蝦的最好季節,菜市場裡一米見方的龍蝦大盆,每個水產攤位都會擺上好幾只。大青殼龍蝦最好,可惜近幾年已不太容易覓見。選蝦除了蝦體乾淨、腹飽而有彈性之外,還要學會分辨公母,最直接簡便的辦法就是看蝦的腹部,公蝦的腹部上端有兩個硬硬的小爪。公蝦鉗大殼重打稱,母蝦肉質相對細膩更具彈性,再加上黃多,所以選購的人更多一些。打理蝦是個挺費時費事的活計,不講究的人家隨便用硬毛刷子刷洗幾下即算完事。我喜歡出些細活,先逐個剪去八隻小腿,此時進行刷洗更方便也更乾淨。接著在蝦胸兩側分別剪開兩處弧形切口,從中剔出蝦腮,然後在蝦頭處剪去一公分,掏出蝦的沙囊,如此操作既乾淨又能夠保留完整的蝦體。此時再過清水時需要千萬小心,因為水流沖洗極易使蝦黃從頭部切口流散。我習慣在這個結點熱鍋,油溫八分熱時關火,倒入蔥白生薑、花椒和辣椒段,在逐漸冷卻的過程中,各色調料的滋味也慢慢浸潤到油中。處理蝦子最後一步極為關鍵,在蝦尾部折斷最中間的一片甲殼,仔細將蝦線完整地從背部抽出。蝦線一旦抽出,小龍蝦的生命便自此終結,全蝦的肉質會很快鬆散,所以這一過程需要細緻且迅速。此時,鍋起大火,倒入龍蝦,一邊翻炒一邊加入醬油料酒和白糖,最好滴上幾滴陳醋去腥。大多人家燒上一刻鐘便認為完事,開始裝盤,而我則不同,會在十二分鐘左右加入一把蒜頭和半盤青椒,這是多年前在澳門時學會的烹飪技巧。彤紅的龍蝦、潔白的蒜瓣、翠綠的青椒,是視覺的享受,蒜香的重厚與青椒的爽口融入龍蝦的汁液,此時,將蝦體剝開,鮮嫩的蝦肉露出來,張口送入,味覺上的衝擊更讓人慾罷不能。

淮安盱眙也好、湖北潛江也好,都不是天下第一,自己家廚房燒出的小龍蝦才是最美味的人間佳饌。

姚晨:吃點小龍蝦

作者簡介:姚晨,南京人。歲在半百,方知天命。從事業單位到省級機關再轉身進入國有企業,人生經歷還算豐富。年輕時在雜誌作過副刊編輯,喜歡動筆,也偶有小文發表。年齡漸長,常憶起過往歲月,不願遺忘,更不敢再遺忘。初心如始,筆力重拾卻是不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